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互动性分析

2021-01-15 19:41李伟杰广东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互动性书籍

李伟杰 广东广播电视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籍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但电子儿童书籍难以与儿童进行互动,还会影响儿童的视力的发展,因而,纸质儿童书籍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本优秀的儿童书籍可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于成人,儿童在自律性上相对欠缺,难以自主地学习接收枯燥乏味的知识。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如何有效激发他们对书籍的阅读兴趣,由此要求设计人员应结合儿童的实际特征,开展可实现突出互动性的设计。该种互动性设计讲求依托一个多维的建构,以提升书籍的丰富性、生动性,其是对书籍整体环境的营造,依托该种影响,提升儿童的多重感官体验,使儿童实现与书籍环境的有机融合,沉浸到书的内容中去,让阅读变得更为轻松、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1]。基于此,本文对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互动性进行研究分析。

一、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互动性

在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自发性学习活动可称之为“工作”。尽管有别于成人的工作目的要求,但他们都是人们的内在需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逊所指出,儿童对工作的需求,是儿童迈向自我认知的第一步,是他们自我尊重的重要表现。6~12 岁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会不断建立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其中儿童认知技能体系的构建、生理心理层面获得的满足,都离不开对书籍的阅读。儿童书籍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其主要指的是以儿童为受众群体的书籍、刊物。为激发儿童对儿童书籍的阅读兴趣,推进儿童书籍的互动性设计至关重要。而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则是儿童书籍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互动性而言,主要指的是紧扣儿童书籍主题,在书籍材质、结构等方面开展创新创造,提升儿童书籍的趣味性、益智性,以多样丰富的感官体验去调动儿童的思维联想,激发他们在行为上的连锁反应,实现书籍与儿童的有效互动,并在互动中自主地接收书籍中的知识[2]。

书籍设计的互动性体现了书籍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互动性的形式种类多样丰富,大致上可分成传统互动、非传统互动两种。其中,传统互动侧重于面对面交流互动,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传统互动更受人们的青睐。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互动性强调以儿童读者心理需求为重要基础,通过对信息的高效传递,以达成资源的优质共享,进一步提升儿童书籍的参与性、娱乐性、人性化。参与性侧重于从儿童书籍的根本入手,儿童通过设计人员的相关设计引导与书籍展开互动,因而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互动性是通过对一系列互动媒介的融合应用,实现对儿童感官、行为的调动。与此同时,儿童天性活泼好动、爱玩,所以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互动性应注重融入一些娱乐元素,以匹配儿童的天性,调动儿童阅读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互动性还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追求书籍参与性、娱乐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各年龄层次儿童的阅读水平的差异性,并借助相应的互动媒介,真正意义上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提升儿童的阅读体验。

二、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互动性的意义

书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书籍的出现对人类的历史文化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书籍与人的关系中,读者不单是被动的阅读者,更是书籍阅读中的主动参与者,阅读过程实际上应当是读者与书籍互动的过程中,因此,如何体现书籍的互动性,是广大设计人员所需思考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3]。对于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来说亦是如此,互动性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形式,互动性可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能力的增长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充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实现对儿童各感觉器官的有效调动,为儿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互动性的设计实践

(一)基于儿童感官的互动性设计

首先,基于视觉的互动性设计。视觉设计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在封面设计中可选取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以赢得儿童的关注度。比如,在动物题材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可引入生动精致的动物画面,以提升封面的视觉表现力。在儿童书籍内页内容设计中,设计人员一方面应重视书籍的色彩设计,可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入手,合理运用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为儿童营造出一种色彩缤纷、轻松欢快的阅读氛围,赢得儿童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应重视书籍的文字排版设计,因为儿童对文字的理解水平有限,所以设计人员应合理控制书籍的文字内容,通过加大文字字号、间距,引入散点式字体排版、字体环绕图片排版等方式,提升书籍文字内容的趣味性,帮助儿童更好地接收书籍信息。

其次,基于触觉的互动性设计。设计人员可从书籍的材质、印刷方式等方面着手,设计出独特的肌理效果,以实现书籍与儿童的互动。在现代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普遍是利用纸质媒介设计三维立体画效果。这一形式不仅单一,还极易破损,因而,设计人员可基于不同触觉方式,改变儿童在阅读书籍时的触觉体验。比如,设计人员可在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引入木质、植物、布料、化纤材料等特殊材质,让阅读变得更具温度、人性化,加深儿童对书籍材质的印象。又如,设计人员还可在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引入凹凸版印刷的方式,抑或借助书籍镂空版的印刷效果,以此达到提升儿童阅读书籍时的触感体验。

再次,基于听觉的互动性设计。杉浦康平在《从“装帧”到“图书设计”》中指出,各式各样书籍都有其独特的声音,书籍更可演奏出音乐。和视觉相同,听觉是人们接收外部信息的重要来源,基于听觉的互动性设计,可让儿童在阅读书籍时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因为儿童书籍听觉设计效果受书籍装帧设计成本很大程度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在开展儿童书籍听觉设计过程中,应结合设计成本,以得出视觉设计方案可行与否。比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设计人员可在每套或每本书籍中设计阅读播放器,儿童仅需按下播放器启动按钮,就可以语音的方式为儿童阅读书籍的内容,以此引导儿童自主完成书籍阅读,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后,基于嗅觉的互动性设计。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引入嗅觉互动,是依托气味刺激形成的感觉,这一互动可调动起儿童情感、心理层面的变化,提升儿童的阅读体验。比如,在儿童科普类书籍装帧设计中,设计人员可将文字与图片进行有效结合,抑或通过平面展示的方式对各种植物特性进行介绍。因为气味可帮助儿童加深印象,所以设计人员可在书籍相应页面设置相应的嗅觉卡片,一张卡片香味对应着一种植物的原本气味。如此一来,各种植物都散发着自身独特的气味,以嗅觉互动的方式,激发儿童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另外,该种互动方式还可帮助儿童更好地积累科普知识,在儿童再次遇见相应植物时,便可进行有效的辨认,进一步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的欲望。

最后,基于味觉的互动性设计。人类最基本的味觉包括酸、甜、苦、咸四种。相关科学研究指出,人们在味觉上的生理感受与自身的生理状况息息相关,婴儿约有万余个味蕾,而成年人仅有数千个,换言之,味蕾数量与年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4]。由此表明,相较于成人,儿童对味觉的反应更为灵敏,设计人员可结合儿童的味觉灵敏特征,开展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比如,在生活习惯引导相关书籍装帧设计中,设计人员可在页面上设计相应的食物插图,再结合简单的文字排版设计,以此达到激发儿童食欲的效果。通过该种设计可让儿童感受到食物的魅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还可针对各种食物设计相应的味觉窗口,儿童开启窗口即可闻到食物的气味,依托嗅觉到味觉的神经传导,进一步转至大脑的味觉系统,让儿童感受到各种食物的独特味道。

(二)基于儿童行为的互动性设计

首先,翻阅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中重要一环,其既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又影响着书籍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因此,趣味性的翻阅设计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实现互动性的一大方向。书籍翻阅形式,主要包括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传统翻阅形式,上下左右前后都可翻阅的组合翻阅形式,以及基于视觉残像的前后融合翻阅等翻阅形式[5]。比如,由迟鹏设计的书籍《进来进去》,设计者将书籍设计成一个逐层开启的盒子,中间方形的透空部分展示书名,书籍可通过上下左右各个方向进行翻阅,颇具趣味性。

其次,儿童书籍装帧设计还可引入小手工、裁剪等互动性设计,以此迎合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征。比如,布偶书《摇摆的虫子》,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儿童可将手指伸进洞中,并用手指模仿探出的虫子以提升儿童的阅读体验,实现书籍与儿童之间的有效互动。又如,书籍《我要做手工》,书中设计切好的动物图像,儿童仅需将其轻轻扣下即可,操作简便。通过以上各种行为互动的引入,可有效提升儿童书籍的参与性、娱乐性,以如今儿童个性化发展需求相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儿童书籍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突破传统单一的纸质材质,向更为多元丰富方向迈进,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基于儿童感官的互动性设计、基于儿童行为的互动性设计,以建立起儿童与书籍之间的更紧密联系,提升儿童书籍的参与性、娱乐性、人性化,可切实激发儿童对书籍的阅读兴趣,感受书籍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互动性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CDIO模式的互动性动画视频受众群体特征挖掘方法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玩转表演
王华清、冯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