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

2021-01-15 15:11刘莹
安家(建筑与工程) 2021年49期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应用

刘莹

摘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也是经济建设必须关注的焦点。国家人口数量剧增,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部分,也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构建节约型能源社会的重要途径。对智能电网进行概述,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总体运用状况。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注重引入先进技术,对智能电网建设流程进行不断完善,提升智能电网建设质量,为国家电网体系结构改善提供保障,为居民提供更加智能方便、安全可靠的电力支持。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基于此,加强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智能电网概述

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传统电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用电需求,因此出现了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在美国首先提出,并迅速成为世界各国所推崇的基建项目。智能电网作为电力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多种输电体系、配电体系。智能化作为智能电网结构的优点之一,能够将相关信息快速传输,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智能电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节约性。我国资源丰富,但很多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以往物理电网建设方式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很容易导致资源浪费问题。而智能电网具有节约特点,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与我国节能战略相符。②智能化特点。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能够减少物力、人力投入,也能够提升对故障的处理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③耐久性特点。智能电网建设中,相关架构强度较高,能够应对各类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其整体的耐久性更高,为供电输电耐久稳定提供保障。④交互性特点。在智能电网下,单向传输模式做出了改变,能够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等提出有效整改方案,有利于对用户建议做出反馈,有利于用户满意度提升,保证供电质量。

2 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并不仅是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而且能够使智能电网的质量得到整体的提升。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确保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在以往的电网中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出电力工程技术的优势,而智能电网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的特征,为电力工程技术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比如在数据信息采集方面的功能。在以往的电网中,采集的数据无法进行分组,而且受到物理电网自身的局限性,数据采集能力不高。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监控预警技术以及用电计量技术的执行都需要电力工程技术的信息采集功能,通过信息采集能够对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分析,为电力企业制定供电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3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智能电网建设过程包括电源系统、供电过程、智能发电等,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其中也需要從三个方面的要求入手。①从电源角度来说,电力工程技术就是将电能提供给智能电力网络的整体过程,包括交流电、直流电,在交流电源方面包括恒频交流、变频交流。借助于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实现变电操作,且电力企业在建设智能电网中,还需要有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将其作为电力工程重点技术类型。②在供电过程方面,智能电网下,要求电网运行质量、运行状态有更高的要求,保证电网运行稳定、安全。借助于电力工程技术中无功补偿技术、谐波管控技术等,同时可以引入超导无功补偿设备、薄型交流变换器等设施。③智能发电过程方面,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体系中,借助于电子器件、电力器件等,落实电能转化过程的相关管控,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4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4.1 电网架构技术

智能电网建设中,为了能够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必须充分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具体建设中,对电网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能源分布均衡性较差的问题,利用点对点送电模式,能够提升电能的利用效率,保证电能配置更加合理。借助于电网架构技术,优化电网结构,智能电网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更强,还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目前,对于一些偏远地域或者孤立海岛,借助于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电技术在我国电力市场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远距离输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2 电能优化技术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各领域对于电能需求量的提升,同时也对供电质量、安全等有更高的要求,逐渐推动其向着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电能等级作出科学划分,并根据智能电网建设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评估方式,构建科学的质量体系,保证电网等级质量体系的完善性,确保电能服务质量,且在我国电力市场环境完善背景下,电力单位必须对智能电网运行状况做出综合性评估,选择合理的接口方式,对电网运行经济性做出评估。同时,根据用电客户反馈的意见,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电能服务水平。对电能质量进行优化过程中,必须根据电能质量评价结果,结合电能等级评估等,对智能电网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智能电网体系的经济性。

4.3 能源转换技术

能源是社会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能源总量下降,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必须融入节能环保理念,让电网事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传统电网建设中往往会耗费大量资源、能源,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可以通过能源转换技术,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可以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为电网运行提供能源供给。随着对电能需求的增多,必须扩大电力规模,保证电能运输效率。目前我国智能电网能源转换技术应用包括分布式和可再生式。而分布式又可以分为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分布式储能指的是利用超导储能、蓄电池储能方式,提升能源的存储容量;分布式发电则主要是借助于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发电,不仅能够提升供电量,满足用户供电需求,且能够减少电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对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还满足生态环保等战略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4 电力通信技术

与传统电网形式不同,智能电网主要优势体现在智能化方面。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借助于电力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让信息互动更加便利,电力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智能电网运行状况,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只有全方位了解和掌握电网运行情况,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好风险识别、风险排除等工作,设置有效的风险预警措施、安全风险排除措施等,为智能电网的运行稳定和安全提供保障。另外,智能电网建设中大力应用通信技术,可以提升电网智能化程度,还能够降低劳动强度,为电网供电质量、服务提升奠定基础,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电网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电网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电能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在绿色环保、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等方面也实现了我国对电网规划的需求。电力工程技术是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在新能源开发领域也有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能电网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为促进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保障,为促进我国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建明.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 电子测试, 2020(14):3.

猜你喜欢
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应用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分析及施工安全分析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智能电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