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草药临床应用心得

2021-01-16 08:03付锦楠赖贻奎吴珂超周华娇吴晓林李龙瑞汪太春陈金兴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草药

付锦楠,赖贻奎,吴珂超,周华娇,吴晓林,李龙瑞,汪太春,陈金兴

(1.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9;2.江西省吉安市畜牧兽医局,江西吉安343000;3.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200;4.江西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江西南昌330029;5.江西新天地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峡江331409)

1 背景

新冠疫情在人类中的不断漫延,加快了药物与疫苗的开发与研究。中草药在新冠防控中的作用也得到空前的发扬光大。人们对中草药防控疾病特别是治疗疾病的贡献由原先的半信半疑到试试看再到现在的深信不疑也得到了深刻转变;特别是中草药对畜禽疾病的防控更是深信不疑;而且为了确保人们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健康安全,畜禽饲料中严禁投放抗菌素,使得更加坚信对中草药的信赖。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与西方医学相比,至今仍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甚至能治愈一些连西医都束手无策的病症。

中草药虽好,但也有些滥竽充数之辈坐诊堂中,遇上他们,恐怕连最简单易治的疾病也会成为沉疴顽疾了;遇上他们,中医与西医都分不清,中药与西药也分不清;遇上他们,为何中医是治本,而西医是治标的都搞不清楚。

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快速、准确的识别与鉴别常见中草药,同一种药材不同产地其功效也有差别;春夏秋冬不同节气也产出不同的药材;每一种药材的性味归经看似相同,却不能通用,有许多同名中药不同科属其用法疗效也不尽相同,有些功效相似,但毒性差异大;同一植物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也是不同的,有的以根入药,有的以茎叶入药,所以需要正确的鉴别中药,分清每一种药材的药性才可以药尽其用。

2 目前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误区

有些从事养殖服务人员,在对中草药的讲解或对公司中兽药产品的介绍时,存在着言过其实、夸大作用情况,误导养殖户,使得养殖户信以为真。例如把中药黄芪说成是一种神药,认为黄芪是提高畜禽抵抗力和抗病毒,只要畜禽有疑似病毒性疾病,或很难治愈的疾病,都使用黄芪这味中药;这些人不知道,黄芪还有其他作用:有固表、提温的作用。不能发散、透出体内的邪气、湿疹;只能提升参差不齐的抵抗力,而不能提升抵抗力为零的畜禽抵抗力;能够提升体温在35℃以上,而不能在35℃以下的体温;这就是当畜禽患高热性疾病时,用黄芪后畜禽体温居高不下的原因。再者,黄芪只能对流感病毒、消化道病毒、痘病毒和疱疹病毒有部分的抑制作用,并没有杀灭作用,而对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禽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等都没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再对中药组方的使用,在辨证施治方面较为欠缺,首先不了解病情,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怎样区分的,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怎样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到了哪个阶段,如何用中兽医的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八纲辨证;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功能疗效、药物产地和制备方法,组方的君臣佐使等等。没用中兽医的基础理论来指导应用中草药,认为只要把几种中草药混合在一起,就说是对某某疾病有特效或奇效。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出现某些公司的中草药,对畜禽没有任何预防保健、治疗作用的原因了。这不光浪费资源、损害公司的声誉、更是对养殖户的不负责任。

3 炮制方法和不同部位的中草药临床应用

同一味中草药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也不同;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其功效也各异。

3.1 槐花与槐角均有凉血止血作用,但槐角泻热作用强,止血作用较差;而槐花止血作用强,凉血作用弱;槐米的药效较槐花好。

3.2 地丁草有紫、黄两种,紫花地丁称地丁草,黄花地丁称蒲公英,都有清热解毒,治疮黄肿毒;紫花地丁清解疮毒力强,偏治疔肿、蛇毒;蒲公英消肿散结力强,偏治乳痈。

3.3 黄药子苦平,苦主降火,内部热毒重者宜用;白药子辛温,主散风热,外部热毒重者宜用;二者同用,一降一散,增强疗效。

3.4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其根称板蓝根,其叶称大青叶,其茎叶中的干燥色素称青黛;都能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止出血的作用,板蓝根多用于腮腺肿大,咽喉肿痛等;大青叶凉血化斑力强,多用于温病,丹毒及多种急性热性病;青黛清肝火力强,多用于于口舌生疮,高热惊狂而神昏不安。

3.5 冬葵子的茎、叶、根、子,其功效各不相同,其茎叶甘寒,清利湿 热;根甘温,补气益中;子甘寒,利水通乳、润燥滑肠。

3.6 黄芩生用泻肺火,酒炒既可引药上行,又可防止苦寒败胃,多用于脾胃虚者;盐水炒入下焦泻肾火;姜汁炒泻中焦火,使守而不散,胆汁炒泻肝胆火。

3.7 黄连生用泻心火;姜炒清中焦热兼能止呕;酒炒入上焦泻心肺火。

3.8 生栀子清气分热病,炒栀子清血分热病,姜炒栀子泄中焦脾胃热,栀子炭清血分热偏血热妄行而止血;栀子皮清皮肤之热,故内热重多用仁,表热重多用皮。

3.9 知母生用,走气分而主泻胃火;盐炒走下焦,滋肾水而养肾阴;酒炒滋阴降火,知母炭以黑胜红,多用下窍出血如尿血、便血等。

3.10 麻黄生用称生麻黄或净麻黄,其辛散作用强;用蜂蜜拌炒称炙麻黄,其辛散作用弱,但润肺作用强。

3.11 荆芥穗发汗力强,无汗多用;炒荆芥发汗力弱,有汗体虚者用之;荆芥炭偏入血分而去血中之寒,全无发汗之力。

3.12 无汗恶风用生防风,有汗恶风用炒防风,去血分之风用防风炭,风寒都用荆芥、防风。

3.13 鲜姜、生姜皮、生姜汁、煨姜都为一物,鲜姜为新鲜的生姜,水分多,善于横行而发散风寒于外;生姜皮为生姜的外皮,性反辛凉,善渗皮肤之水;生姜汁为新鲜生姜捣细取得汁,能散中寒而治胃寒吐食;煨姜为鲜姜煨熟,有温中散寒,利水止泻作用。

3.14 生葛根称粉葛根,干者称干葛根,生葛根解肌生津力强,干葛根退热生津力弱,炒用称煨葛根,发散力弱,除有较强的退热作用外,还有提升起清气而止便泻。

3.15 无汗用薄荷叶;有汗用薄荷;若兼肚胀宜理气,用薄菏梗;若肝热上扰于目,目赤肿肿痛,用薄荷炭。

3.16 桑叶、桑白皮为一物,能止咳化痰;但桑叶甘苦微寒,偏于疏风解表,治外感风热咳嗽;桑白皮甘寒重,偏于清肺化痰止咳,治肺肺热咳喘。

3.17 黄皮的叶、根、核和果均可入药,叶用于风热感冒,流感;根核偏于治肚痛起卧,风湿痹痛;果偏于治食积胀满,咳嗽气喘。

3.18 生用大黄,泻下作用强劲;酒制大黄,泻下力弱;酒洗大黄,可增强活血化淤。

3.19 望江南的种子、茎和叶都有润肠通便作用,但种子含大黄素、油质,偏于健脾润 肠,清肝明目,治大便燥结,消化不良,肝热传眼;茎、叶偏于清热解毒,用于蛇伤、肿毒。

3.20 海金沙的孢子和全草皆能清热利水通淋作用,但全草清热之力大于孢子,用于外感风热;孢子利水通淋大于全草,治热淋、沙石淋、尿血。

4 常用功能相似中草药的临床鉴别

药名 相同点 不同点石膏与知母 清胃热泻肺火 石膏解肌热力强,用于温病内热炽盛而肌肤热重。知母治烦渴力强,用于肺胃热盛,口渴好饮。芦根与茅根 清热 芦根清气分热,偏于生津止渴;茅根清血分热,偏于凉血止血;当血热津亏者,则二者同用。芦根与天花粉 清热止渴 芦根清热利水之力大;天花粉清热生津之力大。秦皮与黄连 清化湿热、清肝明目 秦皮微寒而涩,偏于收敛大肠,用于湿热泻痢。黄连苦寒清热之力强,偏于泻心火,清诸热。忍冬藤与金银花 清热祛风 金银花清热解毒力强;忍冬藤除风活络力强。石膏与金银花 解肌表热 金银花清皮肤热;石膏偏清肌热;肌肤都热,二者同用。山楂、神曲与麦芽 清食化积 山楂主消肉食,行气散淤,有子宫收缩作用神曲助金石药的消化,解表之功,可产生滑胎流产;麦芽主消米面薯芋及诸果食积,有回乳和疏肝作用泽泻、泽兰与泽漆 利水通淋 泽泻,泄肝肾火;泽兰,活血化淤,通经消肿;泽漆,化痰止咳,散结。茯苓、赤茯苓与茯神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茯苓,健脾补中;赤茯苓,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茯神,专项安神。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止出血 大青叶,凉血消斑板蓝根,利咽,腮腺肿大;青黛,消斑,清肝泻火,口舌生疮附子、肉桂与干姜 散寒止痛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中温脾阳,下温肾阳;肉桂,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干姜,回阳,温肺化饮黄芩、黄连与黄檗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清上焦肺热,清肝火,止血安胎;黄连,清中焦胃热,清心肝火,湿热痢疾;黄檗,清下焦相火,退虚热,治湿疹湿疮

川贝与浙贝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川贝,清肺化痰,润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开郁散结,外感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三棱与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入血分,破血优于莪术;莪术,入气分,破气优于三棱黄连与胡黄连 清湿热 黄连,泻火解毒,清实热;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草豆蔻与白豆蔻 温中、行气、止呕 草豆蔻,化湿,配藿香;白豆蔻,燥湿,配白术大蓟与小蓟 凉血止血,散淤解毒消肿 大蓟,降压利胆退;黄小蓟,利尿作用,治血淋,尿血天冬与麦冬 养阴润肺,清火生津 天冬,清肝肾火,治肠燥便秘;麦冬,清心火,益胃除烦柴胡与银柴胡 退热 柴胡,外感发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汉防己与木防己 祛风湿、止痹痛、利水 汉防己,利水消肿;木防己,祛风湿,止痹痛生地与熟地 补阴 生地,生津润燥,清热凉血;熟地,补血,益 精填髓青皮与陈皮 理气 青皮,破气,疏肝消积化滞;陈皮,健脾燥湿化痰枳实与枳壳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枳实,破气强;枳壳,比枳实作用较缓羌活与独活 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治上半身风湿痹证与外感风寒头痛;独活,治下半身风湿痹痛,少阴头痛木香与青木香 行气止痛 木香,治脾胃气滞,大肠气滞,肝胆气滞;青木香,解毒消肿,清热祛湿,治肝胃气滞,痈疮和皮肤湿疮藿香与佩兰 化湿解暑 藿香,发散表邪,止呕,外感暑湿之恶心呕吐;佩兰,醒脾化湿,治湿热内阻车前子与车前草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车前子,二者共性;车前草,清热解毒,止血菊花与野菊花 清热解毒 菊花,发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野菊花,清热解毒地肤子与蛇床子 止痒、除湿 地肤子,利湿、清热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温肾壮阳五味子与五倍子 敛肺、敛汗、涩肠止泻固精 五味子,性温,滋肾生津,宁心安神;五倍子,性寒,清火敛疮,止血附子与白附子 止痛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止痛潼蒺藜与蒺藜 明目 潼蒺藜,补肾固精,养肝蒺藜,祛风止痒,平肝疏肝石决明与决明子 清肝明目 石决明,平肝潜阳决明子,润肠通便酸枣仁与柏子仁 养心安神 酸枣仁,益肝敛汗;柏子仁,润肠通便杜仲与续断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杜仲,补肾力强,治阳萎、尿频和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胎漏下血续断,兼行血脉,疗痹痛,续筋骨,疗金疮苍术与白术 燥湿、健脾 苍术,发汗,祛风湿;白术,补气、利水、固表、止汗牛膝与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活血通经,利水通淋牛膝,偏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活血化淤香附、木香与乌药 行气止痛 香附,疏肝解郁,散结止痛,肝郁气滞作痛,乳痈;木香,行气宽中,调胃肠气滞,肚腹气滞胀满乌药,行下焦气,用于肚腹寒痛,疝气青皮与白芍 调理肝气 青皮,破肝气之力强,不宜多用;白芍,柔肝之力大,可大量使用桑白皮与枇杷叶 清肺止咳 桑白皮,甘寒,热重,治肺火咳嗽;枇杷叶,苦凉,热轻,治肺热咳嗽

猜你喜欢
中草药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中草药在口腔护理中的开发应用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强家禽抗病力的作用和应用
中草药抑菌产品研究现状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中草药+”成行业风口!这家企业专攻水产中草药11年,疫情之下仍逆势增长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