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21-01-16 17:39韩啸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3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用风险信用

韩啸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由飞速发展的经济给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无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继续进展,在全球范围都普遍存在的信用危机在国内也席卷了很多中小企业,这些引起了管理者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部分企业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作出不符合当前市场要求的决策,往往会忽略其中的关键问题,无法对客户做出准确的分析,导致中小企业的运营出现问题,对企业缺乏有效的战略上的控制。在如此环境背景下,企业需要积极培养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的人员,塑造企业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认同感,以企业的长久发展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研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法和风险控制体系,有助于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的平稳有效的存续。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从企业管理职能角度来,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革具有重要促进意义。企业信用管理是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业务活动,对信息收集评估,对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是每个企业最想要的目标。通过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帮助企业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帮助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信念,以便于实现内部管理和市场经济有机整合在一起,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国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时间,已有相对成熟的信用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很多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基础,无法有效的管理信用风险。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有:

(一)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效率低

企业要想有效的管理信用风险,就要对掌握的数据保障科学性,但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我国企业当中非常严重。中小企业往往无法掌握较多的信息,并且难以保障得到的数据信息是较为权威和真实的。因此,中小企业各部门合作精神不足,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科学的评价和衡量信用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多变且具有个性化,当市场发展不景气时,中小企业特别容易造成到冲击,从而无法保证自身的还款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贷款行为必然产生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必然与企业的还款能力挂钩。而当经济危机到来时,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必然大大下降。

(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对于我国而言,企业的交易手段主要是现金,以信用作为交易方式是国外市场的成果。新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成长。我国大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强大优越性,沉迷于传统的信用管理模式中,凭借生活经验和职场经验来作出决策,评估不科学。由于信用产品无形的特点,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获取难度大,无法获得准确详细的数据,信息不对成等问题,一旦市场产生波动,授信者产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就大。信用产品长期存在,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无法对信用风险的波动作出精确评估,也就无法对客户的信用作出科学度量与防范。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信用销售机制

我国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内部组织机构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减少成本是管理者一直放在心上的事情,减少员工工资成本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名员工常常身兼数职,更不用说成立一个部门所需要处理的任务,所以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都是由销售部等其他部门完成。信用管理直接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专业性较强,当员工身兼数职时,只会有一件事情是做的比较好的,销售人员做的最好的是销售,而不会是信用风险管理,因此,下颇受人员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兼任不会是最好的选择。这就使得信用风向管理也因此变得更加有难度。

(四)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了理念一直并未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水平普遍低下,为有效提升企业信用管理质量,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制度来支撑,并且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业务素质培养。信用风险管理并没有专业人员负责,所以在业务素质等方面很难满足现实的需要,并且部门间缺乏明确的任务分配,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低下是必然的结果。

(五)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经营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的主体已经由卖方转变为买方。赊销方式是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这就会造成流动资金无法收回,导致坏账。但由于我国市场的不健全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企业总是将眼光放在失信的利益上,社会信用缺失。惩罚机制和制约机制的缺失直接导致的是社会信用环境的无序。同时企业内部经营不善,造成亏损,从而产生信用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改善,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信用风险管理很难得到提高。

中小企业存在较大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营与运营目标往往不相符的。在中小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普遍会将资金用于经营,增加收入方面,并不会把关注点过多的放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这是因为信用风险管理投入较多且收回收益的概率较低,由此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也就造成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就无法形成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第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有价值的管理技术。由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目标非常明确,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少发展的资金,再加上缺乏创新能力,管理方面也有诸多问题,这些使得企业只能将长期投资作为流动资金。可一旦这些投资无法获得较好的收益,最终就会失败。在现实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对信用风险管理提起注意,但也只能引起注意,无法付诸行动,最终只会导致信用损失。企业制定科学系统的信用管理制度,可以从整体上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因此,必须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引起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视。

第三,当企业达不到市场预期,掌握不了市场的运转规律,企业为获得较多利润作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由于中国信用监管相关部门机构的缺少,无法将企业信息共同掌握,使部门间的工作产生断节,大大降低企业信用管理的效率。此外,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社会并没有自发的监督组织,这部门的工作完全依赖于政府的监管,在业务方面尚不具备完全独立性,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评价体系和服务水平都需要提升。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要求中小企业能够生产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然而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信用风险的管理是关键。

第一,积极构建企业信用文化。信用文化有西方国家创造,西方国家企业也普遍认可该文化。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迫在眉睫。因此,企业需要塑造符合自己企业气质的信用文化,打造并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提高信用管理重视程度,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并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从本质上说,企业实际上扮演着信用风险承担和制造者的双重身份。只有所有企业都对信用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社会上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信用风险可能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与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因此要求企业的参与部门全面协调联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施。

第二,由专门的部门负责信用管理。企业管理层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培养现代管理意识,成立具有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的部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明确业务人员的责任。让企业的员工全员参与,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各流程节点,监督实施做好工作,贯穿整合活动链,发挥整体效益。加大企业管理力度,还可以极大降低信用风险,提高效率,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通过信用管理制度,构建企业的信用评估模型,使客户的资信状况可以有一套标准的评价体系,更好的提升信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建立健全信用公示制度。西方国家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相对比较成熟和丰富,立足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完善政府公开制度,整合企业信用信息,及时在平台上反馈和共享,以此形成企业信用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和部门进行综合性风险控制。使企业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做到正式签订合同对客户事前控制,对中间环节的决策做到事中控制,对最后环节应收款项的及时追回做到事后控制。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信用风险信用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风险管理:从理论到实务》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能源局试点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信用监管
影响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因素分析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