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社区党建同“心”抗“疫”心理服务研究

2021-01-16 22:24郑春雨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居民防控社区

郑春雨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5)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民性范围之广、影响性程度之深,对国家治理、医疗卫生和民众心理等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1],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释了疫情防控期社区的重要定位;同时,总书记在2月3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的“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的重要论述[2],则精准指明了社区在疫情防控战略任务中不容疏漏的重要内容,这些都为社区党建同“心”抗“疫”心理服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众所周知,社区是当前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特殊时期的社区党建工作,应将硬约束与软引导相结合,除了坚决筑牢硬核“阻击线”、密织协同“群防线”之外,还要加强社区心理服务“暖心线”,应将心理服务作为社区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突显人文关怀,优化服务格局,以同“心”抗“疫”心理服务筑牢广大人民群众战“疫”的心理防线,架构起社区和谐稳定的红色堡垒。

一、社区心理服务的介入机理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区心理服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预防或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或行为,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活动,这与社区党建服务群众为宗旨的目标相契合。“它的特点在于通过更细致的服务工作使人们获得心态调整和心理建设,提高人们的基本心理素质,从而为各项具体治理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更为良性的心理基础”。[3]

(一) “心理按摩”对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积极影响

面对肺炎疫情“大考”,社区居民难免产生焦躁、抑郁、烦闷、恐慌等应激心理反应。社区党建工作者如能巧妙运用真诚、尊重、共情等心理学方法为居民进行“心理按摩”,不仅可以调节居民情绪,也能起到振奋个体心理状态、改变心理机能水平等作用。同时,“心理按摩”更容易使人潜心入境,在居民中形成非权力影响力。这样,居民更易戴好防疫的“心灵口罩”,在认知上肯定接纳、在情感上接受认同、在角色上调整适应、在行动上支持践行,进而推动整个社区群众逐渐形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为疫情防控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 社区心理服务促进“情境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社区心理服务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服务对象置于一定的背景和系统之中,力图在人的真实背景和社会系统中去理解人、疏导人、帮助人。后疫情时代,社区居民心理应对能力的发展变化无疑是个体与所处环境不断互动的结果,人与所处的环境构成一种整体的双向互动关系。社区心理服务的对象恰是社区中的“情境人”,心理服务在最大可能上接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境。在当前大社会的背景下,通过暖心服务营造和谐社区环境,进而改善并提高社区居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升抗“疫”的心理应对水平。

(三) 心理服务为满足居民特殊时期获得感提供了温暖向度

社区心理服务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重点,二者在原理上互为补充,在功能上相得益彰。“人文关怀”是立足于人的年龄特点、人格特征及心理需求开展工作,侧重满足个体的多层次需求和多方面感受,使其在被尊重和接纳的心理基础上激发正面情绪;“心理疏导”则旨在不良情绪的宣泄,通过减弱敌对、逆反、焦虑等应激水平,消除个体的负面情绪,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社区心理服务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加强居民心理建设,提高其免疫力更显重要和必要,更为提升特殊时期居民获得感提供了可行思路。

二、打好后疫情时代社区党建同“心”抗“疫”心理服务组合拳

后疫情时代,应将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相结合,变应急管理为预防治理;应将心理学人文关怀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党言党语相融通,变强制服从为疏解民心。社区切实把好防护门,居民有力筑牢心理网,合力拧紧安全阀,共同构建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一) 强化科普“定心”

社区党建宣传要借助于鲜活的实践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健康知识宣贯,积极向居民传播疫情防控的科学常识。要利用多种载体积极推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力量和一线感人事迹,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深切感受到各行各业战“疫”英雄们伟大的奉献精神和博大的家国情怀。社区干部要下沉一线、深入群众,争当抗“疫”阻击战的排头兵和宣传员,与居民一道在抗击疫魔的战争中探理悟真。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社区通过强化科普知识对居民“晓之以理”,居民对疫情防控有了正确认知,在此基础上“动之以情”,居民才会支持和配合特殊时期社区采取的一系列“硬措施”。总之,“科普定心丸”将进一步提振居民战胜疫情的信心,提升共克时艰的勇气,增强自觉听党话、坚决跟党走的情感认同。

(二) 尊重需求“暖心”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社区心理服务必须立足居民不同层面的需求,既提供共性化的服务,对接全体居民的需要,又要开展针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同频共振。

1.顺应人的需求层次。社区党建工作者一般都掌握一定的社会学沟通技术,特殊时期的社区党建工作,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根据已经掌握的不同居民需求情况,充分运用心理学中的说明、沟通、解释和理解等方式去化解居民生理、安全、归属等不同层面的需求,使其现实需求得以满足,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战胜疫情、安心宅家的信心。

2.细化、活化沟通模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需求呈现差异性,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存在着不同层面或程度的心理需求。而人际交往则受相似性因素的影响,相似的个体之间更易沟通、更好交流。因此,社区可以根据辖区内居民的年龄、兴趣、职业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功能型、特色型的“志缘”“趣缘”“业缘”等网络群,自发组织开展网络谈心、自由讨论等互动主题活动,满足居民不同心理需求和志趣、乐趣,活跃居民宅家生活,丰富社区党建载体。

3.关注重点群体的心理诉求。社区应对特殊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回应其心理关切,满足其心理诉求。如:重点加强老年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关注学生群体的恐慌情绪、增强人们对应激状态下人的正常反应的认识等。心理学研究显示,当个体感受到来自其信任或依赖的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时,心理问题反应的强度会得到有效缓解,应对挫折的能力会得到增强。社区干部要用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共情等心理技术为有需要的群体开展团体或个体恳谈活动,通过“尊重需求暖心汤”为居民提供新的看问题的视角和思路,帮助个体走出以往的思维定势,重新认识问题、评估问题,进而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三) 良性沟通“舒心”

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是合群的需要。疫情防控期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使得居民的人际交往需要更为现实和迫切。一般来说,空间距离和交往频率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同一社区的居民之间空间距离相对较近、交往次数相对较频繁,这本就在无形中缩短了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加之特殊时期个体都有“抱团取暖”的普遍心理,社区党建可以利用这一原理,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沟通模式,以满足居民沟通诉求。

1.搭建线上交流“舒心桥”。社区可利用居民间的QQ、微信群等,组织开展有关健康生活的知识宣传、知识竞赛、主题讲座、才艺展示等网络同“心”抗疫活动。还可积极搭建在线交流沟通平台,开展网上主题沙龙、在线主题教育等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丰富居民日常生活,为居民防疫抗疫提供文化支撑。组织心理学专业人员对有共同需要的居民开展线上体验式的团体工作坊,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依靠团体动力让居民在沟通中相互支持、鼓励、慰藉,让所谓的“问题”普遍化、正常化,增强居民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提振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2.织就信息沟通“连心网”。社区依靠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或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疫情发展动态,报道疫情防控成果,实事求是面对问题,不折不扣正视困难,保证社区居民的知情权;认真听取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居民重大关切问题和日常生活诉求,以“良性沟通舒心茶”的方式凝聚人心和智慧、汇聚力量和活力,共建抗“疫”心理堤防。

(四) 传授技术“贴心”

1.“点对面”释疑解惑。“高校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拥有开展心理教育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4]社区应整合利用辖区内专业心理工作者,如高校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取得心理咨询专业资质的社会工作者们,通过开通咨询热线、微信咨询、QQ咨询等形式,“点对面”为居民提供心理援助,满足其沟通诉求,帮助居民做好心理调适,培养理性平和的阳光心态。同时,可组织心理工作人员在线传授一些心理行为训练方法,如冥想、蝴蝶拍、爱的抱抱等心理技术,或组织同质网络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以涂鸦练习舒缓情绪,以绘画技术“画”解压力等,多举措缓解居民不良情绪,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对能力。

2.“一对一”联系与跟进。乐观和自信是最好的免疫力。对于社区矫治人员、心理弱势人员等特殊群体,要多方组织人力,采取“一对一”积极联系和跟进的策略,分别建立心理档案,进行个性化评估,开展动态化管理,以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为居民送去“技术贴心剂”,帮助其在认知层面正确面对疫情、情绪层面消除恐慌感、行为层面练就积极心理技术,全方位织密和筑牢居民心理防护网。

猜你喜欢
居民防控社区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