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商务环境变化及对策

2021-01-16 06:03李佳洁蒋佳欣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兴国家商务全球化

李佳洁 蒋佳欣 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参与全球分工,国际贸易生态体系良好。但近年来,由于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国际商务环境多变。在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基础上,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掀起一股“逆全球化”潮流。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商务环境,要塑造并维持适当的营商环境,需要企业抓住形势,积极作为。后疫情时代,我国企业必须制定出符合当前现状的应对策略,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商务环境

(一)新逆流出现,困难前所未有

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商务环境不确定陡增,中国企业面临世纪罕见的两大挑战。一是某些国家的遏制和打压加剧,国际贸易规则的区域性、排他性明显。根据世贸组织统计数据,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月,WTO 成员国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所涉及的贸易覆盖范围估计高达747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国际秩序产生较大冲击,成为“逆全球化”的重要推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进入加速演变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下行压力加大,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

(二)大国关系起伏,国际格局难料

对一国的国际商务环境进行分析,必然涉及大国关系的现状和走向。二战后世界形势以美国为主导,但随着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世界政坛的重要力量。中国与美国、欧盟、新兴国家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世界政治形势充满不确定性。

当前中美全方位、多领域的对抗程度持续上升。就中美两国对疫情的态度、措施和效果的不同,加深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美关系发生深刻改变,逐渐从竞争与合作发展成全面的竞争对手。未来遏制中国崛起将成为美国对华的主旋律。

中欧关系整体保持合作的主基调,但隐患时有发作。疫情期间,中欧双方保持着密切的互动。但意识形态、社会体制和国家治理方式的差异,中欧合作依然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比如,一些欧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援欧抗疫行动提出公开质疑,认为其具有地缘政治乃至全球政治的考量。中欧关系的隐患将为中国调整外交布局带来新的难题。

新兴国家的作用明显减弱。近年来,中印关系总体向好,但两国交界地区的流血冲突给双边关系蒙上浓重阴影。与此同时,印度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工业生产和服务行业增长均处于10 年以来最低水平。巴西则饱受高财政赤字、高负债率、高失业率等各种因素的困扰。各个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黯然失色,世界力量走向新平衡出现不确定性。未来于中国而言,无论是与传统大国间的关系,还是与新兴国家的关系,对抗性、不稳定性的一面将不断强化,国际格局难以预料。

(三)国际舆论甚嚣尘上,社会制度优劣的博弈重现

国际舆论环境是研究国际商务环境的重要一环。“西强我弱”历来是国际舆论格局最突出的表现,欧美主流媒体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与庞大的经济体量格格不入。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舆论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但欧美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强势地位并没有改变,欧美主流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误读中国,抹黑中国的现象。仅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国际舆论出现了大量针对中国的污名化言论,企图将疫情推向政治化。

此外,有关社会制度优劣的博弈可能由此重现并且进一步发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对不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出色表现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狼狈不堪形成鲜明对比。面对优越性不断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将竭尽全力捍卫其制度的合理性,因此未来在对华舆论方面可能会发生激进事件。

二、我国企业如今应对国际商务环境变化

(一)积极引领全球化进程

2020 年,不同于全球经济体还在挣扎中摸爬滚打,中国经济稳步向前。未来,中国在世界舞台将占据重要地位,世界格局将存在技术东移、制造业东移、资本东移的趋势,是中国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应主动引领全球化潮流,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可学习和借鉴的中国经验,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以提升在未来全球化进程中的引领能力。同时,在全球供应链上积极寻找多元化路径,避免对特定国家和特定供应商形成过度依赖,增强国际竞争力和风险抵御力。

(二)充分利用我国超大经济体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循环条件日趋完善。从需求能力看,我国拥有14 亿人口,凭借人口规模,未来我国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庞大的市场体量将是最有利的竞争优势。从供应能力看,我国工业系统完整、产业配套能力完善,技术创新要素总量持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大国经济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重视扩大内需,挖掘国内市场的需求与活力,着眼于长期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市场为中心全面提高企业质量。在企业合作方面,注重抱团发展,加快供应链连通,在内循环上形成更有内涵的集聚效应,共同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三)努力提升企业国际形象

如何塑造良好的企业国际形象,最关键的是拥有自主技术的支撑,否则只能受制于发达国家。首先,企业要及时把握全球技术的发展趋势,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向价值链上游迈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核心技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其次,形成全球化的战略思想,充分关注东道国与本土的制度、文化差异,精准进行风险评估;重视海外舆论动态,加强对海外形象危机的控制,形成迅速收集和分析舆论事件的能力,及时有力地对舆论进行回应,抢占危机舆论的主动权,高效维护企业形象。

猜你喜欢
新兴国家商务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全球化陷阱
跨国并购潮的特点、过程及其应对策略
新兴国家的物流市场发展情况
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新兴国家的突破路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