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室内效果图制作教学中的研究

2021-01-16 06:03张海桐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秦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效果图混合微课

张海桐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秦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本身就集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对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策划构思能力也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在这其中效果图制作也是专业发展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特点,集合了物体造型和色彩等多种元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动手操作,也离不开软件与平台的应用,而混合教学模式作为集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一、分析混合教学模式在效果图制作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脱离上课地点的约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利用移动设备或者是电脑,随时浏览学习资源,提高自己的效率。而且,混合模式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局面,能够有效集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而学生按照指定要求浏览线上课程之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搜索其他的延伸信息,自主选择教学风格,跟随不同的老师进行知识的研究,并结合需要学习的方向,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完成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效果图制作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对上一学期的建模知识进行复习,通过线上平台找到相关的课程,巩固旧有知识,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衔接。

其次,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线上可以提供多种实践案例的视频,图片或者是讲座,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接触室内设计行业中的效果图制作,真切的感受到这一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欣赏设计师的诸多优秀作品。另外,学生还可以直接利用平台模拟室内制作的场景,参与不同类型的室内设计实践项目,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整理出必要的调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当学生完成以后,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与模拟作品比较,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后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改正,在平台中搜索资源寻找答案,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二、分析混合教学模式在效果图制作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一)完善在线平台教学模块的设计

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应当坚持实用性和实效性的基本原则,要按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为主导,设立项目驱动型板块,充分利用多种类型的网络信息,构建完整的集合型模块,也可以在建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使用的机会,实现资源的及时更新和调整[1]。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开展情景教学,设计主题教学或者是项目教学,构建更加信息化的现代课堂。在这里,线上自学内容应当涉及基本的微课课程,高质量效果图分析,问题讨论,作业布置等多个模块,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并能够满足学生的延伸需求。在这里,微课模块是以不同的章节和问题为导向的短视频,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课程来讲,微课视频的时长精简在10 分钟以内,主要突出的是重难点知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推动在线平台与内容设计的充分结合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重点内容,构建平台化的教学资源,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与摄像机在室内效果图中的表现时,教师就可以事先发布问题,让学生思考摄像机在效果图中的放置高度通常是多少?为什么是这一高度?放置摄像机进行构图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原则?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思考,完成平台上展示出的基本问题,并将答案提交到平台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微课视频的时长虽然相对较短,但却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遇到的困难和疑虑,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方向,为线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三)优化线下课中内容设计

教师应当从后台收集学生的在线回答数据,根据学生错误率最高的地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和点拨。在这里,效果图的教学可以分为基础教学和项目教学两个部分,就基础教学来讲,学生需要完成课堂作业,然后上传到平台中,作为平时成绩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展开实践活动[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室内效果图制作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的有效措施,也是帮助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的应有之策。本文通过教学模块的在线设计,课前内容的导入,课中内容的优化这三个角度,论述了混合教学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基本特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效果图混合微课
混合宅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苏楠作品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客厅效果图》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效果图1
效果图2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