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

2021-01-16 06:03韩晓伟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思政高职

韩晓伟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概念,既不是一门特定的必学课程,也不是完全的思政课程。但是,此教育理念对我国培养人才的教育策略有着重要作用,课程思政的渗透使幼儿未来的价值观,人生观更为完善。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在于高校为学生所开设的课程都具有知识传授和思想培育的功能。对于职业学校,不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职业学校,其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人才,既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又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操作技术,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既掌握了技术,也提升了内在审美。

一、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现状

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课时及活动安排时间不合理,比例不当,且课堂氛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搞文艺活动,玩游戏,上网,或是真正的专业课实训时却表现出异常惊人的积极。为什么这些学生对所上的准专业课不能全身心投入,而对游戏或是进行真正实践操作的课程却表现出如此认真的态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课堂没有找到真正融入课堂的“感觉”。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表达自己,恰恰与当前高职院校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相冲突。教师要从内心热爱此职业,有自己的使命感。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不能单一枯燥,而要有所创新。教学形式的创造改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培养。首先,学生要认真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深度思考,而教师也应认真对待所教授的学生们,一视同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将专业知识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化吸收。近年,通过大量的实例发现,将实训搬进课堂内,这些不积极的学生很快成为高技术人才,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他们对课堂的融入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认真把握教材选用关卡

教材的选取极为重要,教师日常在学校所讲授的内容绝大部分都为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大部分内容,因此,能否选择正确合适的教材来教授学生是高职学校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为社会提供技术操作人才的重要根本。由于新的知识内容层出不穷,新时代所宣传的精神不断更新,故教材的选用需要及时更新,高职学前教育教材在进行流入学校使用之前,经过了层层审批把关,对于书中的任何一页的内容都是有存在的科学的意义,在教材内容上,要增加中国文化元素的内容,要以中华文化为思政教育渗透的核心思想。但教师要明白的是,实现学前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课并不是要把专业教学课打造成完完全全的思政课,或是取代其他思政课的完全思想课程,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学前教育课堂来输入道德价值体系,也是通过教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

(二)树立理念是前提

在高职,“学前教育”要突出强化课程思政为核心主心骨,对当前教学领域内关于弱化中华文化和打击学生自信等问题实施快速解决。教师在进行授课和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所授课的内容和中心主旨,防止因为教师的疏忽问题而导致某个思想中心点出现错误,任何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所授课内容的中心教学点出现错误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出现错误。对于课程的制定,不仅要注汇重语言组织的正确与否,还要注重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传播中华文化。

(三)多轨对接,修订教学目标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和课程思政思想的内容分配应科学合理划分。对于二者的设置内容部分,教师应灵活安排,即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不与其他学科教学授课内容相冲突。例如英语学习一样,关于英语和汉语的学习教育一直都有所侧重。英语是西方文化的基础代表,当前英语领域所存在的中华文化有减小趋势,此现象就是不正确的。中华文化是每一位国民都应学习了解和弘扬的事物,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其特定功能是一项工具技能,即便西方文化的传入拥有创新意识,但也不能完全将英语变成汉语一样重要程度。就和学前教育专业课和课程思政思想一样,二者互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教学目标及内容要与时俱进,与我国所弘扬的道德观念成一致。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为了培养我国未来的幼教人才,少年是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一名合格的幼师要具备完整健全的优越人格才能将幼儿培养好,教育好。

(四)提升教学能力是核心

教师的个人专业教学实力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教学课堂,教师是课堂上知识的主要输出人,也是整节课堂的节奏把控者。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本堂课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门学前教育的科目教学,而要完成与思政思想的结合。无论是处于那个年代,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时刻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则教学效果才能显著提升。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高职教师是率先接受的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于教育的理念理解的更为深刻。传道者先明道,教师要深刻明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培养出全面型人才。

三、结束语

关于高职“学前教育学”探究路径的研究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心理学学家,教育学者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人员共同努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到最终科学正确的答案。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思政高职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