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1-01-16 06:03罗小辉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业人才

罗小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伴随着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的发展,人的参与度越来越低的现实,已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在信息时代的逐步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应如何为企业培养适应产业结构的人才。面对经济结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要求,在当前工业“4.0”的背景下,高职学校如何着眼当前,适应未来,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式问题

在世界四次产业革命和工业的进程中,高校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和地位,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也不同。在产业4.0 时代,学生培养应该注重基础、综合知识、个性化发展、务实的方面,结合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化教育人才培养方法。为了能在4.0 产业时代有一定的作用,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方法,高等教育不仅要对外开放,更要实现内部部门和学科的开放、整合。

研究表面,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学科与学科间界限比较清晰。专业划分太细,学科之间的界限严格,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不利于专业的发展。课程体系太保守,学科知识针对性强。总体来看,对未来人才需求的规划研究仍然不够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削弱。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岗位将被机器所取代,对人才的要求明显降低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所以,面对未来的职场发展,怎样才能为企业输送优秀的,创新性发展学生势在必行。

二、工业4.0 时代的人才特点

(一)综合性

在工业4.0 时代背景下,个性化定制已成为一种发展需求。因此,企业员工需要参与产品开发、制造、设计、检测、物流、交互、售后等环节。对工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准确地说,从最初的专家上升到多面手。创新发展能力、数据分析与运用、反应能力等综合能力要求大大提升,对技术的掌握、发展创新、技术能力转移等硬实力提出较高要求。另外,对具有对物联网、数据分析能力、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人才也有更高的要求。

(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产业3.0 背景下,学生都有主攻的专业。可是,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如果还是一味按照专业岗位的需求培养人才,似乎有点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不断提高,企业更加需要员工的创新学习能力。

(三)实践创造性要求

在当代工业环境下,实践操作不再是职业技能要求为唯一目标,而是能融合其他学科理论和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开展工作,同时能从实践操作中综合利用的各种特殊环境进行随机改进和变化。

三、解决方法

(一)跨界培养

学生的培养应该打破专业的局限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其他专业知识。应该从企业发展需求出发,制定方案,设置课程。从当前企业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就是要实现学生能够跨学科的学习,理论知识要在培养中减少。与我们的微信平台一样,开发者的目的是研发出用户能够简单使用的人机互动。一个开发者,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更重要。所以,高职院校的培养学生应将学习软件与平台软件的学习作为重点。此外,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角色转变。学生总是用户角度出发来进行设计开发。设计不断考虑用户角度出发的责任心是重点。

(二)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在跨界思维理念的指导下,课程体系的建立不能单纯从学科为重点,现在很多的课程开设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了,必须重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在学生三年的培养期间,要充分的考虑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需求,课程开发不能固定在某个领域。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方案,重设课程,改进教学方法。

(三)改变课堂模式

当前高职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练习,加上一些课内实验,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没有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学生已经不是传统的只从课堂上获取知识了,他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因此,把学生统一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当前,理论知识的掌握简单有效,学生需要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工业4.0 环境下,对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集中教授学生相同理论知识的需要被弱化,而应该适应个性化发展。

(四)建立实训工厂

课程设置可以考虑从产品研发到用户的整个过程出发。让学生感受工业4.0 的运行模式,让学生人人参与,感受个性化产品定制、研发、制造、检验、互动、售后等环节,让学生参与智能制造的整个过程。

四、结语

为了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考虑企业的要求,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要有预见性的看待问题。要到企业调研,知道企业需要那种人。根据需求制定方案。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背景下,企业不需要单一性的人才。他们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教育、实践操作、又懂得其他职业素养、同时还具有学习能力。所以人才培养必须重新了解企业、根据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手段,健全师资水平。用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数据比对能力和反应能力,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工业人才
人才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