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01-16 16:55王丽红
种子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水稻栽培栽培技术

王丽红

摘    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要从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把控。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种植技术水平,弥补了以往的不足,对提升水稻的品质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水稻栽培;栽培技术;稻米品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2-012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志码:A

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主要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完成水稻的种植、栽培、收割、后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根据我国水稻种植现状,大面积使用现代化技术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地区的水稻种植,因此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中存在一些问题。从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出发,探索目前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1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1.1   种植方式的不同

从种植方式角度来讲,水稻栽培技术根据地域的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别。例如,我国北方地区采用直播方式种植,而南方地区大多数采用插秧方式进行水稻种植。播种与插秧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水稻品质不同。从本质上来讲,两种种植方式存在较大区别。

北方地区较为干旱,无法使用水稻田中插秧的方式,因而采用直播的形式。与插秧方式相比,直播的方式需要对水稻秧苗进行培育,因而很可能出现水稻秧苗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而这一问题在南方的水稻栽培中很少遇到。无论是南方的插秧还是北方的直播,都要关注一个共通性问题,即水稻苗种植密度问题。如果水稻苗种植较为稀疏,则容易造成营养过剩,甚至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1]。如果水稻苗种植较为密集,则会影响整体的水稻生长质量和产量。

1.2   肥料的不同

土壤肥力对水稻的生长具有直接作用。随着生物技术发展,水稻的种类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适应周围的环境,例如一些抗倒伏、抗虫害的优质水稻品种。提高土壤的肥力对改进籽粒品质非常重要,例如在土壤中增加一些金属元素可以降低水稻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

一般情况下,水稻生长过程中增加肥料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种植前期为恢复土壤肥力而施加肥料或在水稻生长过程为保证水稻品质而施加肥料。最佳的添加肥料方式是实时监控土壤和水稻生长情况,及时添加相应的肥料[2]。水稻种植中所加的肥料种类较多,有无机化肥、有机化肥等。目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提倡增加有机化肥,有机化肥主要包括一些动植物的残骸等。有机化肥属于一种天然的肥料,对土壤的伤害性小。使用无机化肥容易引发土壤结块,影响水稻生长。此外,要及时补充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等,如氮、磷、钾等。

1.3   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上述影响因素之外,还需要關注水稻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水稻仓储等问题。从水稻灌溉方面来讲,如果水含量较多,甚至超过水稻所需的水量时,很容易造成根系缺氧及根系腐烂。如果水含量较少,未达到水稻所需的用水量,则容易造成植株生长缓慢。

水稻灌溉可以采用现代农业科技。例如,大多数农田根据所属环境不同,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形式。一些环境下可采用保水膜的形式,让稻田中持续含有适量的水。采用何种浇灌方式,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中原生态产品较多,农产品的价值低,原产水稻的收购价较低,因此成本问题是水稻种植农户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般的农业灌溉设备价格较高,再加上浇灌所需的水、农药、肥料等,有时甚至会超过最终产品的价格。因此,我国很少采用科学高效的灌溉技术,而大面积浇灌是常用的方式。这样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对植株生长造成问题。从防治病虫害方面来讲,病虫害问题往往是季节性的,且针对相应病虫害问题已经有了相关的解决办法[3]。

但在农药喷洒量、农药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农药喷洒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农药喷洒过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病虫害问题,但是可能反作用于水稻的生长。例如,一些具有除草功效的农药会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最直接表现为水稻叶子变黄或者生长滞缓。第二是农药喷洒的方式不合理影响水稻的生长。例如,某些农药要喷洒在特定的位置,即仅仅喷洒于水稻两旁或者水稻的叶子中,一旦采用不合理的喷洒方式,会直接对水稻品质造成影响。除直接造成的影响之外,农药中所含的物质对土壤和种植环境周围的水资源也产生副作用。因此,在我国现行使用的农药中,一些对环境危害性大的农药已经禁止销售。例如,敌敌畏、六六六等农药可能通过水资源影响到人体健康,因此被禁止销售以及使用。

水稻仓储问题是保证水稻质量的最后环节。一般情况下,水稻成熟之后需要脱粒、晾晒,这一步是为了减少水稻籽粒水分过高引起腐坏情况。在某些多雨或者潮湿的地域,水稻的晾晒对其品质的影响较严重。在北方地区,农户一般采用直接晾晒的方式,因为产量较少,这样的人工晾晒方式较方便,而南方地区因为天气影响,可以采用其他干燥设备辅助晾晒。在水稻晾晒之后,需要将其放入专门设置的仓库中。仓库应该具有防潮、防虫等作用,防止在水稻储存过程中出现返潮或者鼠蚁啃咬的情况。

2   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结合现代技术改变传统水稻栽培中“靠天吃饭”的状况。这需要从水稻生长情况预测以及自然灾害预测两方面入手。然而,一方面因为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种植面积小且零散,导致现代化水稻生长预测体系难以在大部分地区建立。

自然灾害问题一直是水稻种植中最关注的问题,其主要预测的自然灾害包括大风、暴雨以及冰雹等,一些自然灾害问题能够使用现代化仪器预测,但有一些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致使农民损失惨重,而且天气预报的天气预测主要针对人们的生活出行,关于农田种植的精细化天气环境预测仍较少。此外,系统的现代化灾害防治措施也是实现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部分,一些极端天气造成的大量庄稼作物损失情况缺乏对应的急救措施。

2.2   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范围狭窄

随着一系列自动化技术设备的生产,农业生产中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在国外广泛使用。不过,从我国整体的农业种植机械化水平来看,使用范围相对较为狭窄。当前,大多数使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的农田,往往是大面积的、由相关农业生产企业承包的。

我国大多数水稻农田的种植仍处于分散种植的状态,即每家每户承包分块农田进行种植。这些分散种植的农户往往更愿意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一方面因为农户较为熟悉基础种植方式,另一方面因为农户没有改革种植方式的意识。

我国大多数水稻种植农户并没有全面的农业种植知识储备,对于先进技术的使用不熟悉,甚至无从下手。另外,先进技术所耗费的成本较高,单独购买大量的生产设备是农户无法承受的[4]。

3   解决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现代化栽培技术指导

为了全面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提高水稻的品质,可以建立相关的互助机构。该机构的责任是紧密与农户的联系,关注水稻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从育种角度来看,帮助农户选种是提高水稻品质的重要保证。农户选种应避免采用重复的种子,应根据该地区的环境选择适合的水稻种子。例如,某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可以选择一些抗倒伏能力强的种子,某地区病虫害较为严重,可以选择抗虫害能力较强的种子。

此外,挑选一年三季或是一年两季的水稻种子也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水稻的种植角度来看,南方大多采用秧苗栽种的方式,而秧苗栽种的深浅对水稻品质又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农户进行栽种时,可以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联系农户,时刻监控水稻的生长质量。关注的重点内容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内容。针对病虫害防治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议,尽可能避免滥用农药的情况出现[5]。大多数农药售卖店店员有丰富的经验,知道何种农药解决病虫害问题,必要时可以与其共同商量。施肥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水稻秧苗在缺少养分时,会有所体现。例如,在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时,可能出现水稻叶子萎缩变黄的现象[6-7]。因此,应时刻监控水稻的生长情况,并及时关注异常状况,及时增加适当的肥料。

3.2   普及现代化农业设备

当前,我国大面积水稻种植仍处于人工种植的状态,这也是水稻品质不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农业种植的技术化水平非常重要。在水稻种植的技术设备方面,当前大多数水稻种植设备仍是一些辅助形式的半自动设备,即需要人力将水稻种子或水稻秧苗放入机械中然后手动控制种植设备。对比国内外的农业种植技术,国外的农田大多是大面积的,其机械化水平更高,而相应地大型设备也更适宜其使用。反观我国,因为农田面积较小,且多山路,大型的机械设备并不适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向农户普及现代化农业设备的优势,提高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积极性。可以研发更适合我国水稻种植的机械,改进其生产性能。因为成本制约的缘故,大多数农户对机械种植较为抵触,所以在改变农户种植理念的同时,应该提供一些经济帮助[8-9]。例如,我国目前的“三农”政策中有相应的给予农户补助的条文。

3.3   提高水稻生长的监控机制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广泛,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监控水稻的生长。利用生物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共同作用于水稻的生长过程。生物信息技术可以随时监控水稻的生长过程,而信息化技术可以回收一切关于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参数。此外,信息化技术中包含丰富的水稻生长参数,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例如,可以及时预测存在生长差异的水稻植株,并作出相应的措施,提高其生长质量。

依据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来看,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建立较为困难。信息化技术中大多倡导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很难实现,因此信息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10]。

4   结束语

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大多数农户依旧选择传统的人工种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基于我国农业现状,实施现代化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应该增强农户的技术观念,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平,开发更适合我国种植情况的设备。

参考文献:

[1]张管耀,陆定忠,杨秀丽.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广东蚕业,2021,55(7):65-66.

[2]谭秀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18):51-52.

[3]孙士武,张建民,于新华,等.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1,39(11):139-140.

[4]周鹤,朱金凤.浅析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1,39(10):62-63.

[5]林柳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1,15(12):27-28.

[6]周新秀.優质水稻品种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探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77-78.

[7]王登亮.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21(20):36-37.

[8]马良萍,韩丽,刘悦.稻米品质与栽培技术的相关性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99-200.

[9]苏建功,孙士武,董卫东.浅析农业技术推广措施及水稻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14):47-48.

[10]周瑞岭,周成刚,周婷婷.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12):8-9.

猜你喜欢
水稻栽培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
水稻栽培中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