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央行相关政策研究

2021-01-17 12:38揭晓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环球市场 2021年34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企业

揭晓萍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发展模式不再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向绿色低碳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30·60”目标,是对我国经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目标,也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

金融是现代组织生产关系的润滑剂,通过社会资源配置对组织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想要实现绿色发展先要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其中央行相关政策的发布将持续对绿色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光回到国内,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信号不清晰、金融机构只是任务式完成指标建设缺乏主动性等。在该背景环境下,作者以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方向,提出绿色金融合理优化路径,并提出央行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绿色金融的定义

国外研究学者称绿色金融为环境金融,将绿色金融作为落实环保政策的相关手段。Farhad(2019)认为绿色金融是运用金融手段选取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行业为扶持对象,在融资、信贷投放、利率等方面基于行业企业优惠,实现金融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国内研究学者将绿色金融视为国内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突出绿色金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媒介作用。俞岚(2016)指出绿色金融是通过运用金融创新工具为绿色经济增长和提升绿色治理能力的相关金融活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常因为经济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对绿色金融的界定有着显著区别。发达国家因发展水平高,关注的是预期环境效应,将所有化石能源都列为“非绿色”。但发展中国家更强调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的增量水平,将所有能实现节能减排的措施都列入“绿色”。例如高铁债券在中国认定为绿色债券,但在发达国家则不拉入绿色债券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各个行业都蕴含着大量发展潜力和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中国绿色项目认定仍继续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将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都纳入“绿色”发展白名单中,避免跨越式绿色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不稳定性。

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实意义

绿色金融通过金融实现资源向绿色行业配置,借助市场之手提高社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并逐步培养出一批批绿色金融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绿色经济发展,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循环模式,最终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1.绿色金融通过金融手段优化资本配置。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绿色金融发展能从市场的角度抑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贷款比例,在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将转移到对环保产业的支持。绿色信贷作为当前绿色金融最主要的产品,通过建立绿色信贷的相关环境门槛指标,分别对环境友好型企业和“两高”企业采取正、反向激励。借助绿色金融控制住资本总量,将提高对符合国家绿色、低碳产业的相关扶持水平,从而对“两高”行业产生挤出效应。

2.绿色金融通过市场之手推动绿色技术革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因为市场是极具资本嗅觉的,当国家政策对绿色产业倾斜,通过绿色金融的金融手段,将会推动资本向符合标准的绿色产业转移。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绿色技术革新,资本的涌来将提升企业R&D支出,促进优秀人力资源向绿色产业集中,同时为技术创新提供更便利的资源条件。绿色金融通过市场化选择为绿色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3.绿色金融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储备绿色产业人才。当前具备经济金融和生态环境复合交叉背景的金融专业人才较为稀缺,不利于我国绿色金融模式在全国普及。随着国家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的提升,相关人才储备状况也逐渐改善。在学术界,关于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议题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绿色金融理论日益丰富。在金融业界,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经成了全球第一,各大金融机构开始对现有员工开展绿色金融专业化培训,为发展绿色金融模式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三、我国绿色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绿色金融本质是将传统金融模式的延伸,市场机制是金融配置的基础,是持续提升金融配置效率的核心机制。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应吸引传统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到绿色低碳发展中,通过金融手段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1.传统金融机构应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绿色金融未来发展定位应是作为连接环境和经济的重要纽带,通过绿色金融手段提高人民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了解以及重视。首先,金融机构应增加对绿色产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投放量,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相对充裕的资金支持。其次,金融机构应为相关绿色贷款提供便捷通道,提高对绿色贷款的审批速度,并引入专家组对各绿色产业进行评估,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提高对绿色信贷的准确度,并进行绿色信贷的供给侧改革。再者,金融机构应注重绿色金融人才的招聘和培养,选择和国内优秀的高校建立绿色金融人才产学研培养模式,提高自身相关专业化水平。

2.通过市场化手段,让环境成本成为企业自身内部成本。成本是影响企业生长的重要因素,之前环境成本属于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不直接计入企业成本,企业缺少主动节能减排的意愿,当设立相关绿色发展考核指标,将环境成本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企业将主动考虑节能减排为企业带来的利益,积极主动开展节能减排。绿色金融应增加对绿色发展和转型低碳发展企业的支持,从而对传统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形成挤出效应,传统企业从内部展开调整,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以谋求更多的社会支持。

3.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全面提高绿色金融宣传力度,利用多渠道媒介,提高公众的绿色金融意识。公众充分认识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主动调整消费者日常消费习惯,增加对绿色、环保、低碳产品的需求,推动绿色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发展。一是增加公众对绿色产品的偏好,从而企业会适应市场需求将主动向绿色商业模式转型;二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是否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监督作用,督促企业重视ESG建设,强化自身绿色生产理念,向社会公众展示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我国央行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中,绿色金融将发挥推动器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应根据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将来发展方向,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完善市场流通的绿色金融产品、配合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碳价合理定价。

1.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绿色金融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形成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当前我国存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相统一的问题,主要为:一是国内不同部门之间不统一,二是与国家标准不统一。故我国央行应尽快构建国内统一、与国际标准接轨且合理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第一要改变以往各部门独自出台相关绿色金融标准的情况,构建国内统一的标准体系,并引导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互补充;第二要开展国际机构间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可行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国内外标准衔接统一。

2.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数量已经逐步增加,并出现能满足多个层次需求的不同产品类别,但仍需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完善结构体系。首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相比国外起步晚,产品种类少,央行应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除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外,积极开展绿色信托、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并为中小企业、个人消费者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持续延伸绿色金融产品覆盖广度,鼓励中小企业、普通消费者都参与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之中。

3.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因素纳入政策评估之中

发挥政府在绿色经济转型的核心引领作用,在政策评估之中应考虑把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其中,综合当前极端气候频发的情况,降低极端天气变化对宏观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往传统的货币政策无法精确识别绿色与非绿色行业,这需要在宏观政策制定中探索新的实施路径。首先,央行可以适当配置绿色资产,可以对投资者起到示范作用,但相关资产应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其次,综合考虑MPA中绿色金融的权重,将绿色金融纳入MPA体系,实现激励约束作用,下一步可以把非绿色信贷的绿色金融产品纳入体系之中,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企业
绿色低碳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