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2021-01-17 12:38张文慧王海燕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34期
关键词:河北省京津冀毕业生

张文慧 王海燕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发展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中国北方腹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按照中央规划部署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截至年份分别为2017年、2020年和2030年,优先在交通、生态和产业三个领域重点突破。在2021年河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已经如期实现,进入远期发展阶段。2021年8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报告中指出要在内外双循环格局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确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专业人才短缺,产业升级导致结构性失业。人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匹配,是制约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阻碍其进一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崛起,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作为增量支撑。与此同时,河北省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进行新技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企业失业人员数量增加,造成待就业人力负担。

二是人才市场存在壁垒,人才流动受阻。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市场相互融通障碍仍然存在,受到户籍、医疗、教育、社会服务、工资待遇等诸多因素影响,尚未形成京津冀相互融通的由市场价格决定的人才供需体系。在京津冀人才市场上,中高级人才市场和普通劳动力人才市场割裂严重,中高级人才和普通劳动力人才很难实现跨区域劳动力市场顺畅流通,这严重阻碍了人才资源的统一管理,制约了京津冀人才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三是受疫情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多毕业生对就业持消极态度。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高校毕业生面临竞争人数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双重压力。而受疫情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大量企业减少招聘计划,导致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无法成功就业,这些毕业生不得不重新调整职业规划继续深造,甚至在家待业观望。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与人才需求脱节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中,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也面临着换代升级的任务,河北是战略规划上重要的一极,中央赋予了河北省每个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而每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专业方向和人才需求方向,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河北省高职院校作为本省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的重任,而许多毕业生由于专业不对口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了就业困难,所以,河北省高职院校应进行配套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支撑力不足

河北省高等院校资源有限,高职院校虽然有60余所,但实力普遍偏弱,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不深,学生的深入实践活动、就业创业活动不够,社会认可度偏低。河北省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支撑力的不足,造成了毕业生成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专业人才的瓶颈,亟待解决。

(三)京津冀教育和就业创业资源融合优势尚未显现

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京津冀教育和就业创业资源融合提供了可能。河北省可以借助北京和天津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通过“互联网+”模式扩大京津冀教育合作空间,积极引进北京高新园区,通过园区的品牌优势对企业和人才形成强大吸引力,进而推动高职毕业生创业就业,但目前这一融合优势尚未显现。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策研究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就业和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高校教育成为创业资源短板,很重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没有将就业和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做好,应设立综合性机构负责对创业教育、创业服务、就业管理等部门进行统筹协调,使工作得到有序开展。高职院校应建立与政府主管等部门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互动机制加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后区域人才需求的研判,将学生就业教育与京津冀地区发展相结合,进而调整就业创业方向,推动政府相关制度的建立,推动政府、社会、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相关资源的匹配。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团队建设

河北省内很多高职院校热衷于外聘资深老教授填补本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却忽视了大多数资深老教授的教学形式和职场实战能力停留在20世纪,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传统的教学理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及技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日后的就业和创业工作。京津冀三地高职院校应联合建设创新创业就业师资培训平台,实现师资力量整合,为了确保河北的创业指导教育与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发展状况匹配,可聘请京津冀专家、企业家任教,也可邀请成功创业的创业者分享创业经验和感悟,也可实施高职院校师资的交换培养制度,让河北省高职院校师资可以直接获得京津院校最前沿的创新创业培训,服务河北省本地院校,通过不断的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能力,培养毕业生掌握更多的实战经营能力。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应注重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由于京津冀各地区建设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河北省高职院校应根据产业升级和企业前瞻性人才缺口识别,建立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借鉴最新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全方位培养毕业生的创业理论素养和创业实践能力,并保证资金投入,形成课程体系的持续迭代。广泛吸纳京津冀创新创业优秀课程资源,开发线上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带来的线上教育的便利,通过“听课——打卡——作业——实践”的网课模式,探索新型线上化创新创业指导模式,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线上课程体系。

(四)河北省高职院校应加强整合和对接创业实践配套设施

河北省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在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上存在短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京津两地在资金、技术和创业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更能够在冀发挥价值。河北高职院校可以广泛对接京津两地的人力资源和产业园资源,通过聘请京津两地产业园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为本校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引,讲解创办企业过程中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开办初期的运营事项,建立“高校+创业孵化所”和“高校+创新培训所”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

(五)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宏观指导

京津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协同工作,政府相关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政府相关部门是产业和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就业指导工作的引领者、社会服务体系的搭建者。京津冀地区政府部门应联合高校对区域内创业环境做出分析与评估,对本区域产业环境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方向作出研究,并提出宏观指导意见。

京津冀相关教育部门有必要推动成立“高职院校创业指导联合会”,作为推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官方协同机构。在此基础上,京津冀教育部门有必要联合各高职院校成立“京津冀高职院校校际创业指导合作平台”,推动创业指导资源与经验的共享。根据河北省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情况,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确保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能够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

(六)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匹配

政府部门应通过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破除就业登记制度限制,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公正、平等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应健全京津冀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加快京津冀协同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

在资源上应优先支持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协助解决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通过降低税收等方式,缓解毕业生创业的资金压力,降低毕业生创业的门槛,同时通过就业帮扶政策,也为企业纾难解困。

(七)多方协作,搭建京津冀高校就业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搭建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促进高校毕业生人才有序流动,实现三地就业创业机遇共享、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该平台的搭建,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多方协作、共同参与。该平台应围绕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建设、人才培养、共享创业教育等开展合作交流,激发河北省地区的创业动力和积极性,用政策杠杆引导京津两地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

四、结论和展望

高职院校是产业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河北省高职院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首先要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视程度,在高职院校内部做好顶层设计,设立综合性机构进行统筹协调,其次建设创新型师资团队,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加强整合和对接创业实践配套设施。而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宏观指导,出台法律法规破除就业登记制度限制,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针对河北地区进行重点政策支持和资源匹配。最后,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应多方协作,搭建京津冀高校就业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服务平台上实现人力资源互通,公共服务互通和政策资源共享,最终实现京津冀创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和人才的有序流动。

猜你喜欢
河北省京津冀毕业生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9年京津冀家庭教育大家谈活动在津举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