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心理动因

2021-01-17 12:38郑颖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34期
关键词:热词心理语言

郑颖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信息时代,人们沟通与交流的基础——语言在形式上并未发生变化,但在内涵上得到广泛延伸。不同于面对面的交流与熟人社会的沟通,网络时代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不抛头露面的空间,是一个无限发挥的平台,是一个充满创造与创作自由的媒介。不断兴起的自媒体、抖音、朋友圈,随着产业资金的介入,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新兴业态,如微信里的微商、抖音里带货的主播等等,再次印证了“技术—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关系。我们从语言这一传播和表达的方式入手,努力探索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网络热词”的巨大影响,更不可忽视网络热词形成背后的大众心理动因。

一、网络热词的特征及影响

(一)网络热词产生背景

一是在技术层面,网络传播仍然是基于二进制的计算机语言,在搜索引擎中频次出现越高越热,在大数据提取中越多越热。二是在传播层面,无论草根网站还是权威媒体,都有网络热词的身影,大有不追热词不发文章之势。三是在社会群体层面,旧瓶装新酒,旧词发新意,社会大众对热词的认同无比热情。

(二)网络热词特征阐释

网络热词即热门词汇,作为一种网络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1]网络热词有两个要点:一是源于网络,网民自创,二是言简意赅,众推成热。例如“淘宝网”作为新兴网络购物平台兴起后,被淘宝商广泛用于礼貌服务的“亲”成为大众热词,在青年人中迅速流行“淘宝体”,反映出电子商务模式对青年一代行为模式的影响。再如“囧”(jiǒng)?其本义是“光明”的意思,形似人脸,“八”似悲伤、沮丧时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被赋予新意:悲伤、无奈、窘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故此类汉字字形的重新分析和重新约定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巨大的可接受心理空间”[2]。

(三)网络热词内容分类

虽无法一一枚举,但总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社会事务的民意表达。如“吃瓜群众”,初看一副漠不关心、淡然世外的表达,传递出大众群体对于社会进步强烈的参与意愿,反映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众志成城、人人参与的强大能量。如海口市“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对于决策行为的不满、河北“我爸是李刚”对于特权意识的讽刺,如“做人不要太CNN”对新闻失实的唾弃等等。二是对积极向上的共同愿景。如电视剧《士兵突击》里大火的“不抛弃不放弃”、如傅园慧喊出的“洪荒之力”,如汶川地震中的“猪坚强”,如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在网上传递真善美、奋发正能量,有利于营造健康、乐观的社会氛围。三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如电视剧《蜗居》中的“房奴”反映的住房问题,如2019年“猪慌”反映的猪肉价格上涨等等,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稳定的期许。

(四)网络热词形式特征

总体有五种类型:一是善用谐音。如“蓝瘦香菇”来源于“难过想哭”,如“蛇精病”意指“神经病”,如“小公举”“女汉纸”分别形容有少女心的男性和独立强悍的女性,其表达形象、诙谐,更易人接受。二是旧词新用。如网民用“有钱任性”来调侃网上炫富的人夸张的做事风格,也用于有钱人的自我调侃。如“土豪”来指代暴发户形象,使得原意暗淡,全新说法更加适应新时代。再如“杯具”,为“悲剧”的谐音承载了新的意义。三是活用修辞。如“钓鱼执法”“躲猫猫”,对违规执法形容的恰到好处,“楼歪歪”“楼脆脆”形容对工程质量的担忧,如“么么哒”对亲近或爱慕之人的拟声话表达。四是排列组合。如“拼爹”“给力”“get新技能”等组合新词,如“经济适用男”将经济适用房与适婚男性相结合,转变成新锐话语形式。五是精悍短句。如“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元芳你怎么看”“我太难了”“至于你信不信,反之我信了”“神马都是浮云”,让人耳目一新,叙事、指代一击即中而广为传播。

(五)网络热词推广普及

网络热词的出现和普及,让得越来越多的民众甚至权威部门投入研究和推广。不仅显著增加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也使当前语言介质的传播有了新的活力与特征。[3]北京语言大学下设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自2016年起,逐年推荐“十大流行语”。人民日报曾两度刊文,一评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4]二评也许流行一时的热词并不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沉淀下来,但一些紧贴年轻人的热词,能展示出对生活的热爱。[5]以上例子均在不同程序上反映出“网络热词”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贴合,折射出社会大众对时事民生的心理活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东汉哲学家王充)各级政府在新形势下,也逐渐开始“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如“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打虎拍蝇”“不忘初心”“追梦人”“房住不炒”等等,体现出政府在实践群众路线过程中利用网络更加亲民。正如《咬文嚼字》名誉主编郝铭鉴的总结:“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以网络热词所体现的网络民意之强大,清晰的体现了新时代政府、社会、民众的进步。“今后,与社会热点密切关联的网络语言转正,或将成为不可遏制的潮流。”[6]

二、网络热词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康时代的全面实现,社会大众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愈发凸显出来。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裕的物质供给、宽松的舆论氛围,对社会民众心理提供了充足的宣示空间;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发展、传播渠道的广泛、手机平板的普及,使得民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极大释放,可以调侃、可以锐评、可以举报、可以监督,在网络热词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可否认,网络空间的自由是把“双刃剑”。网络空间的自由给人们交流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种工作群、交流群的建立,各种云空间、迅雷、P2P 技术的发展,今日语言之表达可以不受地域远近的限制、不受男女老幼的隔阂,平日不善言辞的人可以在网络上高谈阔论,平时谨小慎微的人可以在游戏中称王称霸,这是网络自由之利。反之,网络空间的自由给人民带来太多躲在阴影里的心理,网络上可以无差别胡言乱语、可以无底线肆意攻击,出现过太多网络暴力的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生存、发展的基础达成以后,沟通、参与、表达的需要已经是当今社会心理的基本出发点。网络热词大量出现,不仅印证了其需要理论,更多则是结合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普遍的意识和文化,其直接表现是社会群体普遍的心理和诉求。

1.标新立异的心理。网络热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其核心在于“求新”“求变”“求不同”,“语不雷人死不休”。“自我”是社会心理学的起点,社会大众通过创造网络热词来彰显自己的个性,通过使用网络热词来表现自己与时俱进,实现优越的自我与欲望,使得网络热词并入了时尚、时髦的快车道。

2.尊重亲和的心理。众多网络热词与自嘲调侃式的娱乐相挂钩,如“鸟人”“杠精”“你out了”“盘它”“三无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既能体现关注,也不伤人自尊,以退为进;既能缓解尴尬,也容易让人接受,两两相宜,往往让人喜闻乐用,圆滑可靠,不断融入万千百姓生活交际,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

3.从众跟风的心理。网络热词是人们寻求认同的一座桥梁,如“臣妾做不到啊”“然并卵”“腿玩年”,使用网络热词的人在心理上有种融入圈子的需要,有希望被接纳的渴望。群体中不随波逐流者,就会被称为“out man”(落伍者),没有共同语言。网络热词便是在这种群体的推动下与驱使下,成为凝聚网民、获得认同的渠道与方式。

4.审慎批判的心理。社会总有坑坑洼洼的地方,而语言是宣泄不满的直接途径,也表现反映在了网络热词上。面对不平、不公、不满意,总有热词铺天盖地见之网络。如“范跑跑”,与大众心理对于教师的要求差之甚远;如“临时工”,对政府服务效能的吐槽;再如“四大名爹”,对为富不仁、为官不正社会现象的抨击。

5.幽默调侃的心理。如将我国高铁、共享单车等四类新事物称为“新四大发明”,形象总结了四项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引领作用。如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热映后,随即有“厉害了,我的哥”出炉。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形容说变就变,经不起考验的友谊。如将屡屡网络发声的一些大咖戏称为“砖家”“叫兽”。

三、结语

在一个个网络热词的背后,既有群体关注的公共事件、也有高度娱乐的影视作品,有政府引导的政策方向,如“中国梦”,也有商家资金的刻意指向,如将“蓝瘦香菇”抢注商标;有“老铁”这种方言转白话,也有“打call”这种舶来品内化。社会对待网络热词的态度,由原来老年一代不认同、教育部门不认可,到现今政府推动、媒体应用、群众参与,各种否定的声音没了,正是广大民众的发明创造、是群体智慧的硕果结晶让汉语言文字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热词的背后是一个个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正是网络热词的出现,让“周老虎”“PM2.5”“彭宇”等等公共问题浮出水面,受到广泛关注,进而推动政府整改。从表面上看,网络热词的表达往往新颖、怪异,令人印象深刻,深层次来讲,网络热词是一种大众意识的外在表达。虽然网络环境下免不了出现泥沙俱下、恶意低俗、泛娱乐化等问题,甚至有些网络推手刻意“制造”、搏人眼球。但要看到,网络热词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是思想表达的手段,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APEC蓝”来之不易,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必定会经过大浪淘沙,也必然与时代需求与发展走向相契合[7]。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热词,我们也要放开胸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倾听其背后的民声,思考其产生的土壤,关注其发展的方向,透过现象、审视心理、听懂民意、服务发展。

猜你喜欢
热词心理语言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心理小测试
语言是刀
心理感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