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教学视频录制的思考

2021-01-17 23:16赵军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教育信息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提速,高校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重要的应用领域,以音视频为载体的微课堂、视频公开课等信息化教学课程和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成为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学提升的重要形式。本文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学视频录制为例,探讨课堂教学视频录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高校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视频录制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是国内教育信息化教学比赛中级别最高的赛事之一,既“国赛”,多年来一直起着教育信息化改革风向标的作用。比赛中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等赛项的初赛是以视频作品的形式来呈现的,就是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以视听形式进行展示。这需要视频制作方面的专业技能,对很多参赛选手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2011年到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的国赛获奖作品和部分省级比赛作品,梳理了视频作品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视频录制现状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训赛项均以完整的视频作品的形式作为初赛环节的评审依据。通常课堂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制要求单一机位拍摄,后期也不允許对素材进行剪辑,相当于影视作品作品中“一镜到底”镜头的样式。比赛主办单位之所以要求参赛团队采用这样的样式录制,是希望通过比赛视频客观地反映出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多数参赛教师有制作微课的经验,但很少有制作此类“一镜到底”视频的技术积累,一些本来教学能力很强的教学团队,因为视频作品拍摄和制作方面的问题,止步于省赛甚至是校赛。事实上,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属于影视制作专业的范畴,对于其它专业的参赛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困难。所以,通常教学团队会把教学视频的录制委托给专门从事视频制作的团队。这样参赛视频作品的画面和录音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但在内容呈现上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教学视频录制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参赛教师状态调整不到位

信息化技能大赛课堂教学视频中最多的问题就是主讲教师找不着状态。具体表现为对镜头紧张而导致表情僵硬、无法跟学生自然交流、说话语速、音调和平时上课有较大的差距等等,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

首先,制作团队在拍摄前要和主讲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提醒主讲教师录课的教室是主讲教师的“地盘”,你的课堂你做主。录制团队只是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效果,评委们要看的也是课堂教学过程。所以主讲教师要尽量找到无视摄像机存在的感觉。全身心的按照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学过程,像平常一样把注意力放在对课堂教学的节奏控制上来,放到与学生的交互上来。

拍摄时不能给参赛教师太大的压力。比如,有的制作团队告诉主讲教师一镜到底的拍摄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出错,一旦出错就得重新拍摄。还有的要求主讲教师尽量往固定区域看,只能在固定区域内活动等等。这样主讲教师的压力会很大,反倒更容易出错了。而且拍摄出来的效果也不好,表情不自然,给人感觉就是很紧张。其实评委要看的是客观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而不是看戏剧化的影视作品。

其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有可能出现失误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科学性的错误,参赛教师通常都能意识到。比如,字读错了、话说反了这类错误在拍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就要像平时一样现场改正过来就是可以。不必重新拍摄,已经是很自然很客观的课堂教学过程了,通常参赛教师如何应对此类情况也是评为老师们重点观察的。

第三,以视频录制团队的视角来看,要尽可能的取得主讲讲师的充分信任。避免使用酷炫的拍摄技巧。这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主讲教师的教学过程,所有的拍摄技巧都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比如,摄像机的运动一定是跟随主讲教师移动而移动的。避免做无动机的摄像机运动。

(二)技术原因导致视频作品质量不高

视频作品影像呈现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PPT画面太亮导致文本信息无法正常显示。或者PPT显示正常但主讲教师太暗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亮度平衡没做好,教师和屏幕的光比没能有效控制,导致人脸亮度正常时屏幕曝光过度,或者屏幕显示正常时人脸严重曝光不足。因为屏幕是发光体而教师是受光体,二者亮度差距特别大。即使的专业摄像机也无法正常呈现如此大光比的画面。建议通过如下的步骤解决此类问题。

首先,建议主讲教师的PPT背景使用比较暗一些的背景色,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屏幕的亮度。其次,拍摄前将投影仪(或大屏幕)的显示亮度值设定的低一些,进一步降低屏幕的亮度。第三,如果有条件尽量提高教室的整体亮度,达到提高主讲教师脸部的亮度。通过这几步的调整,亮度平衡问题会得到解决。

另外,为了提高画面的流畅度,拍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摄像机应以固定镜头为主,辅以少量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镜头。在教学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上,可以用“拉”和“推”的镜头来体现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走动需要使用“跟镜头”的技巧来锁定教师的活动过程。拍摄学生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等环节时,要把握住老师提问的时机,顺势慢摇到学生的方向进行拍摄。同样摄像机摇回到教师的过程也不能着急,可以等教师开始讲话的时候再由学生端慢摇回到教师端。这样画面流畅度的问题就得以解决。

结语:综上,本文所探讨的参赛教学视频录制技巧,是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录课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高校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以赛代练、以赛促改的参赛理念能促进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教法,进而促进教育信息化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2):5-13

[2]张莉.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6)

[3]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06):65-70

作者简介:赵军(1975.3-),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现工作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副高,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库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