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2021-01-17 15:39朱平仙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朱平仙

摘要:学生的健康是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的话题,对于学生的健康,其不仅只是指学生生理问题,还包含学生的心理健康。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如果在这个阶段针对初中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作出具体的分析,进行有效疏通引导,将会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初中教育;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也会变多,在心理上需要承受的东西也就更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同时学生的情感在这一阶段逐渐丰富起来,烦恼也会增加,学生没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问题。因此,初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积极健康地成长。

一、当前初中阶段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上的压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对骤然增加的学科以及将要临近人生上第一次意义上的大考试,学生在心理上必然会比较焦灼,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阶段往往会比较紧张,感觉时间不够用,从而产生的意识上过激反应。

(二)对待情绪的管理工作

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这时如果有老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整,那么学生在初中阶段将会更好的健康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意识较强,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压力,就会觉得自己在能力上存在问题,从而选择自暴自弃。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对情绪进行合理化管理,在学习上也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感,情感比较丰富,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出表率,结合以生为本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教师榜样示范后,会对他人做出相应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1]。

例如,以教授"学习的永动机"这部内容为例,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机。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对学习产生热爱,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根本找到问题所在,并用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比如;有一位学生,好不容易将作业写完,并高兴地交给教师,但作业内容字迹潦草,存在错别字。这时,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这样会刺激学生的学习神经,能够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学生会认真对待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经过教师的引导后,学生的心理已经被这样的行为所印刻,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去鼓励、表扬其他人。教师只有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显示出了重要地位作用。文化知识的转让必须与社会发展、人类价值观、人格发展、心理健康和自我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应通过传播知识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参与良好氛围,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这样,不仅可以巧妙地培养学生性格,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素质,而且有助于知识学习。

(三)展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班会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联系,老师本人是学生最具影响力的榜样,是学校生活中最直观,最有启发性的榜样。因此,老师可以通过“榜样”进行教学,告诉学生成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失败都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以此来更好的激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班主任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群体具备良好的心态,营造适当氛围教会学生认真对待心理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心理健康。

例如:“如何处理失败”,“如何在顺境和困难中成为人才”等。这就要求班主任事先收集一些从失败中克服困难的名人典型例子,便于学生从中学习受到启发。教师应从心理、情感、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学生:生活常常不如意十之八九,从远古时代开始,英雄就经历过许多艰辛,但他们从来都不屈服于困难,并战胜困难。

(四)发现长处、善于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自信是对人正确理解和对自我能力的全面评估,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特征。自信的孩子是充满热情和乐观,不怕失败,并以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实现自我目标。但是,部分农民工子女通常不信任自己,感到自卑,也无法正视自身缺点。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由于经济状况、文化状况、出生地等原因。如果在这些事情花费过多的时间,将不能专心于自己的长处,从心理上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因此,教师应改变评估角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其次,教师应该以多种方式巧妙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例如,教师应用真诚的微笑、充满爱心的表情、鼓励的话语以及看似无意的夸奖向学生传递良好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评价自己,以便学生自我优点。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弱点并学会正确面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最困难的事情,帮助他們找到解决方案,让学生有机会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我能行”的信心。

(五)完美地引导和发展情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迅速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仍处于半天真半成熟时期,存在矛盾与冲突的交织,心理发展不平衡且不稳定,容易经常滋生不良情绪。因此,初中老师应该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经常与他们互动,并注意他们的进步。其次,教师应告知学生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和容易接受的,哪些是不良的,应加以控制和消除,引导学生有分辨对错认识能力。教师也应帮助学生理解心理现象,学会自我调节与情绪管理,并从中积极培养高尚情绪。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区分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骄傲与自豪以及其他不同的心理特征,以便他们能够适当地升华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压力,指导学生学从多角度、宽容的情感角度去看待问题。

(六)让父母理解家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应仅限于学校,应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主张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生成长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综合教育。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并成为有用的人才,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协调家庭、社区和学校的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2]。教师应与家人及时沟通,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共同讨论和协调教育。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以提醒父母共同满足子女的合理心理诉求,有机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父母阅读几本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指导孩子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和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优异的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方向。为了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心理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意识。然后再结合实际问题来提出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从根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具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吴艳珺.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7):27-27.

[2]曾润红.教师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5(11):102-102.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