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非类型化女性形象

2021-01-17 15:39李頔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人性

李頔

摘要: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一部现实主义女性题材的影片,该影片的主题依旧是阿尔莫多瓦式的偏颇主体的情节线,并且完整的保持了阿尔莫多瓦一贯的前卫风格。对女性极其的迷恋,对女性故事的把握和女性情感的表达,给人以一种“为女性言说”的错觉,把女性的人物刻画深入骨髓,生活经历的驾轻就熟,以风格化的手法生动刻画人物性格,非类型化的处理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努力打破传统的性别秩序,重塑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女性影像空间。在这部影片中,男性的形象几乎被排除在外,即使有男性出现,他们或只是女性情感的对象,或完全是以女性的外在形象出现,甚至完全拥有一颗女性的心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一部纯女性电影,影片里的女人们仍然是一批欲望强烈的女人,但是,影片并不只是局限在展示她们的欲望上面,阿尔莫多瓦把探索的触觉伸向更加隐秘的所在,让镜头在那些能够更多地体现女性本真情感的展现上。

关键词:女性形象;非类型化;人性

以女性电影起家,再以女性电影成名,一个在电影中排斥男性,甚至于把男性都装饰成痴呆和魔鬼化身的男导演——阿尔莫多瓦,以独特的偏向喜好为自己赢得了诸多荣誉。在他的电影中,西班牙传统的富有激情的特点,奔放开朗的风格.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影片的主人公们无论面对多么烦恼和痛苦的事情,都能用激情来加以平抚,人的沉沦也能够通过爱来加以拯救。爱和激情是阿尔莫多瓦电影的永恒不变的主题。阿尔莫多瓦的想像力都没有被时光的尘垢锁住,无论多么朴实无华的故事,到他手里都会变成惊世骇俗之作。对女性极其的迷恋,对女性故事的把握和女性情感的表达,给人以一种“为女性言说”的错觉,把女性的人物刻画深入骨髓,生活经历的驾轻就熟,以风格化的手法生动刻画人物性格,非类型化地处理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努力打破传统的性别秩序,重塑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女性影像空间,讓我们传统观念中类型化女性形象:处女、荡妇、受难的母亲等形象在他的影片中有了新的生命,有了重生的意义。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具有一种坦诚面对欲望和剖析欲望的勇气。作为一名同性恋者,阿尔莫多瓦比一般的男性拥有更纤细的神经,来体会和把握女性的微妙感觉。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澎湃的情感,更多的是难以言说的欲望,是只属于女性的表达与诠释。在那个光影迷离的银幕世界中,男男女女们都是他们自身欲望的奴隶,他们都无法摆脱欲望的控制,在欲望面前,他们任何试图挣脱的努力都是苍白而无力的。因此他们大多数人都索性听从欲望的安排,在欲望的海洋里沉浮,生生死死,难以割舍。而在这部影片中,男性的形象几乎被排除在外,即使有男性出现,他们或只是女性情感的对象,或完全是以女性的外在形象出现,甚至完全拥有一颗女性的心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一部纯女性电影,影片里的女人们仍然是一批欲望强烈的女人,但是,影片并不只是局限在展示她们的欲望上面,阿尔莫多瓦把探索的触觉伸向更加隐秘的所在,让镜头在那些能够更多地体现女性本真的情感展现上。关于阿尔莫多瓦这位有着独特癖好的导演镜头下所展现的女性形象,接下来笔者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一部影片进行分析。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也包括游离在女性边缘的男性角色可以算的上是社会边缘人的大杂烩,为社会主流所排斥和不容,并且各有各的不幸:丧子的单身母亲;为了生存公然拉客的变性妓女;怀孕并感染上HIV的修女社工;年华老去内心空虚的同性恋者;双性恋吸毒女;变性濒临死亡的男人;儿童艾滋病携带者。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生活在生存之中的边缘人群,在阿尔莫多瓦的影像表现中,她们内心情感的真实,生存情况的真实,那种在情感与生活的重压与折磨下,隐忍地压抑了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在生活的漩涡中挣扎和反抗的勇气,追求纯真情感,虽然生活卑微但同样值得人们敬仰。

一、男性与女性——模糊男女性别差异

阿尔莫多瓦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表现的是女人承受痛苦的能力。一个女人,不必一定要是职业演员,也能很好地去撒谎、去表演、去做戏。男人和女人有着一样的寂寞、痛苦,但女人对此的反应要戏剧化得多,也惊心动魄得多。从这一意义上讲,男人看上去确实要比女人少了一些什么。”的确,在影片中,女人们在苦难面前表现出的无限的力量,是很多男性都无法具有的。嫣迷的执著,露莎的纯真,阿悦的乐观,以及曼努拉的爱与包容,她们身上所散发的惊人的坚忍,承担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在她们看似悲剧的生活中看到了彩虹般五彩斑斓的精神情感世界。

影片着重表达的女性对苦难的承受力,它其实就是在说女性两种神奇的本能:乐观,以及容忍。这可能可以归结为女性的母性本能和群居本能,原始而令人惊叹的力量,曼努拉这一个地母般存在的女性就是对这一种力量最好的诠释。比如片中的四个女人可以迅速地凑作一堆侃侃而谈,自然地彼此关心和安慰,这对于女性而言确实并非难事,也可以说是女性的一种天性,然而阿尔莫多瓦以他独到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一点并给影片的整个感情基调提升到了一种女性生命中一种值得被赞颂的神奇的力量。男人与女人一样爱,但是唯有女人可以较轻易地把这份爱转化成宽恕,转化成温柔。男人也与女人一样承受,一样尽力坚强,但女人有一种天生的乐观的力量。在嫣迷去找曼努拉道歉的那场戏里,四个女人偶然性地相见,她们彼此间有些并不熟识,并且她们各自额内心承受着巨大的悲伤,但她们可以促膝而坐,放声大笑,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产生了。从她们由衷地笑声中,我们看到一种属于女人的伟大力量,可以治愈伤痛,化解悲哀。也许只是为了避免孤单,而没有什么更神圣的理由,但女性的这种本能的确赋予了苦难的人世一条出路。

除了男人与女人,本片其实还涉及了第三类人——“凤姐”,其实就是指仅从外形上进行了变性的双性人(与真正的人妖并不相同)。阿悦是一个“凤姐”,但“他”身上呈现的种种特征以及“他”与其他女性之间的关系让“他”非常接近一个真正的女人。在笔者的理解看来,这也许是阿尔莫多瓦作为一个男性但是能够悉知女人心的客观形象的化身。在得知嫣迷和妮娜差点要同归于尽时,“他”伤心落泪,发现马里奥仍然想要跟“他”讨论性的话题,“他”的反应是叹了一口气,表示不屑、不可理喻,也表示对男人的这种不合时宜的不可理喻的某种理解。这个反应鲜明地勾勒出男人和女人的差别,男人是欲望的动物,女人是情感的动物。由这一细节可见,阿悦这个角色已经完全可算是女性。相比之下,处于本片一个关键位置的罗拉则复杂得多,虽然罗拉的镜头在影片的结尾处才出现,但是这个人做所的一切都关系着整个故事的发展。

曼努拉称“他”为“狼心狗肺的人”,而始终不愿意向儿子透露关于他的消息。当她因儿子的真诚愿望动摇的时候,儿子走了,为了达成儿子的遗愿,曼努拉再次去寻找罗拉,再次去到那个让她伤心、失望乃至绝望的地方。通过阿悦和露莎,罗拉的形象渐渐浮出水面。曼努拉对“他”的评价是“既要装义乳,又要做大男人”。“他”是整部影片中许多悲剧的始作俑者:伤害妻子,洗劫朋友,引诱修女并使她染上艾滋病。在露莎的葬礼上,这个众人口中的人物终于出现,除下墨镜后是一张美丽而虚假的脸,一张男女难辨的脸。罗拉这个形象可能是全剧最复杂的存在,他对故事而言意义重大,人物本身却模糊不清。他的转变,他的不义,似乎都没有更多的解释。但也许,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被宽恕,就是对曼努拉这一形象最好的诠释:尊重接纳身边周围所有的人,无论这些人的身份与处境。互相的尊重和理解,博爱无私宽广的胸怀,也许这是阿尔莫多瓦的刻意夸张的母亲形象,但是在影片的故事发展上和情感积淀上都尽显真实,展现的是一个个类型化的女性形象,但是非类型化的处理却展现的是片中人物的生动与激情,赋予影片引人深思的社会内涵以及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影片中,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母亲与儿子的关系,这是对母亲这一女性形象最直接的体现。那么“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一主题可以说是从两个角度来谈:对于死于车祸的埃斯德班,还是修女生下的小埃斯德班?“母亲”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的泛指,这里的母亲是母性的化身,没有明确的对象,又似乎人人都是她可以施以爱的对象,这种模糊的本身蕴藏着强大的情感能量。

单身母亲与埃斯德班的相依为命,以及在修女离世后对小埃斯德班的照顾,是一种母性本能的大爱,也可以说是对生命的延续,对生命的赞颂。曼努拉对于她身边的同性恋、艾滋病毒携带者、双性人、吸毒者这些社会的边缘“异类分子”,展现出的是宽容,是尊重与理解,并且尽自己所能施以援手,就犹如影片中的贯穿始终的《欲望号街车》的线索,戏中戏的上演,不仅说明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一永恒的哲理,还加重了对曼努拉形象的塑造,对于她们而言,曼努拉是在用一种情感将她们唤醒,使用一种“母性”的力量带领着她们前行。

二、重塑“母亲”形象与“父亲”的缺席

变性人、同性恋者的刻画,是对父权制的一种挑战,使得父权制的威严趋于解体。

男人在这部影片中占据的分量不多,稍有刻画的角色似乎只有三个:曼努拉的儿子埃斯德班、露莎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勉强算上男演员马里奥。某种意义上讲,这几个男性在片中主要呈现了脆弱的一面,如死亡、失意、寻求帮助。在女性面前,他们是渺小的,是可有可无的。

阿尔莫多瓦迷恋女性,这可能缘于他对母亲深厚的爱,他出生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村镇,他所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极端男尊女卑的环境,男人可以无所事事,而女人则需要负责所有大小事情,而生活在一种无法摆脱的压力和痛苦的阴影中,这无形中就让他对女性充满崇敬之情。在他心里,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可爱的女人,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以致他把对母亲的这种爱和同情全部移植到了他影片中的女主角身上。在影片的结尾,他以字幕的形式把这部影片献给了自己的母亲以及所有经历过痛苦和幸福生活的女性。

曼努拉的儿子埃斯德班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成长的,而到了17岁生日那天的车祸让这个影片的男性彻底缺席,在曼努拉的生命中的男性可以说彻底消失。然而曼努拉和露莎的生命的连接却是丈夫罗拉这一条隐形的线的作用。虽然露莎父亲也是作为男性的存在,但是连自己女儿都无法辨认清楚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突显的是无实质意义的男性的离席,在这样的状态下,影片中的女性便赋予了重新寻找生命意义的契机。

阿尔莫多瓦让他影片中女性的拯救超出了这些男权的模式。曼努拉是以为真正的独立女性,她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任何一个男性,而是以一个无比宽广的胸怀,以自己独特的女性体验和人生经验来拯救受伤的灵魂,彻底超越了男权的拯救方式,影片中,拯救是乐观的,是有一种独到的力量所支撑着的,男性获得了重生,女性也找到了自我。

三、非类型化女性形象塑造的人性关怀

在人类的基本认识观里,女性通常都是感性的动物,一般都会为自己的冲动买单,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克制。然而,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却一反常态,曼努拉面对儿子的死亡、丈夫的变性,露莎面对自己腹中感染了艾滋的孩子和即将要离开人世的自己,所展现出的冷静,理性,面对这周遭的一切所表现出的内心的坚强和忍耐,是常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在他非类型化形象的塑造上,其影片的色调影调绝对是展现人物形象以及内心最佳的工具。曼努拉家中的暖色调布置乃至整个影片炽烈的色彩,都体现出剧中人物生活的激情,和面对生活、生命带来痛苦挫折的一切力量。令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埃斯德班车祸倒下后,曼努拉退步快速由远及近的特写,倾斜的摄像机,好像在告诉观众曼努拉内心最强大的支撑的崩塌,紧接着曼努拉脸部痛苦绝望的特写再与倾斜的画面、雨声、空旷的街道上的脚步声、曼努拉撕心裂肺的哭声交织在一起,将一个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中,曼努拉对嫣迷说,“《欲望号街车》影响我一生最大”,戏中戏的手法,把舞台与生活不断地穿插交汇,把人性中最直接的爱与恨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曼努拉一生的不幸与这部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演过这部剧的嫣迷、妮娜还有曼努拉,她们都难逃剧中人物的命运。虽然生活中她们遭受着万分的痛苦和伤害,但是这群女性仍然渲染着人性中的真善美,独自弥补着男性的缺席对她们造成的伤害,以及对假丑恶的宽容。曼努拉面对自己的丈夫罗拉,告诉他,他们有一个儿子,罗拉当时惊异的表情并请求希望见一下儿子时的那种悲凉的境地,不禁让人心生怜悯,曼努拉看到如此,对罗拉没有埋怨,没有恨意,还原谅了他,还带给他看了小儿子还有大儿子的照片,她们坐在一起时的那种笑容,是只有曼努拉这样的女人可以做到,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导演对人性多样化的包容。

结语:

从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都可以看出,他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最大的爱意和宽容。在别人努力想要为我们展示某种末日图景时,他却把那些看做是杞人忧天。那些在其他人看来最为大逆不道的行为,阿尔莫多瓦用一笑置之来对待。在整部影片中他几乎都保持了轻松而幽默的态度:面对死亡的露莎冷静地告诉曼努艾拉自己已患上了艾滋病,变性人妓女阿悦多当着众多的观众拿自己做过变性手术的身体开玩笑。她们平静温和.她们拒绝任何关于此类问题的争辩和讨论.而只接受本真的爱的召唤。她们摆脱了虚假的崇高和悲悯,她们的心灵能够最直接的追寻自己最原始的想法,自由地跟随属于自己的步伐生活。阿尔莫多瓦的这种态度还体现在他把最大的宽容和爱给予了影片里出场最少的人物——劳拉,虽然仍然拥有男性的器官,但就其内心深處而言,劳拉已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性,因此影片也特意用了女性“她”这个第三人称来称呼劳拉。劳拉也渴望爱情和温暖,阿尔莫多瓦不忍对这个人物加以任何的批判,他只是通过其他女人为我们讲述了这“她”的故事,就连最后小埃斯德班的美好结局都暗示了阿尔莫多瓦衷心的祝福。影片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以一种理解与关怀的姿态,细腻而温情的刻画了女性敏感的精神世界,成功地向观众展示了母性的大爱,以及女性身上折射出的真善美和对爱的宽容。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学习”反人性吗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具有“人性”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