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性评价为数学课堂赋能

2021-01-17 11:34颜颖超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即时评价数学课堂思考

颜颖超

摘 要:数学教学是思维互动的过程,评价是连接思维互动的桥梁。有效的即时评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应即时捕捉学生反馈信息中的可用之处,有价值之处,找准即时评价的落脚点,助学生进入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里实施即时评价时要紧扣几点:评在知识的衔接处,助学生把准思考方向;评在认知冲突处,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评在思维创新处,促进学生创新地思考;评在学生反思处,引导学生有效地反思。

关键词:即时评价;思考;数学课堂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解答题目,而且要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学习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数学思考能力主要形成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生思考活动的即时评价,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

即时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特定情境下对学生所传达的种种信息给予及时的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一种课堂评价活动。即时评价作用很大,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握好即时评价的尺度,找准即时评价的落脚点,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助学生进入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即时评价的作用才能彰显。

一、评在知识衔接处,突出导向——助学生找准思考方向

即时评价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于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理解新知识。数学课堂中即时评价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触景生思”,立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识。

案例:五上《三角形的面积》

【点击现场】

师: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生:底×高。

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这个公式的?

生: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不变。长×宽是长方形的面积,底×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对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生1:三角形的面积会不会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也是底×高啊?

生2:我认为可以把三角形转变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

生3:我想到了把三角形拼成长方形,再进行计算。

师:同学们懂得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种方法对数学学习很有帮助。

隨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反思归案】

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学生常常各想各的,课堂看似热闹非凡,线索却不明晰,这样学生往往容易在知识边缘徘徊。高质量的即时评价能使学生的思考方向明晰化。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说,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无疑是知识的生长点。本环节,教师在评价中紧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准确、到位,而且有概括和提升作用。学生顺着教师的评价继续朝着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思考,进而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数学课堂若长期善用即时评价,评在知识的衔接处,突出导向,学生的思考方向将会越来越准确,数学课堂效益也将越来越高。

二、评在认知冲突处,突出激励——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认知冲突是连接学生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的通道,是更新认知结构的必要前提,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数学课堂中,学生在生活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时,因为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链接而引发认知冲突。一旦发生这种认知冲突,学生的大脑尤为兴奋,思考力也随之增强,学习效果也将处于最佳状态。这既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共振点,也是教与学的最好时机,更是评价的有效契机。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解放学生的思维,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案例:六上《比的认识》

【点击现场】

学生理解比的后项不为0后,有个男同学在下面犯嘀咕:“比的后项怎么就不能为0,我就看到过……”低声细语刚好被老师捕捉到,于是老师就请男孩说一说。

生1:我觉得比的后项应该可以是0,篮球比赛的时候就出现了3∶0!(男孩说得斩钉截铁)

老师流露出欣赏的笑容,并对男孩竖起了大拇指,说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质疑所学知识,了不起。其他同学敢不敢挑战这个难题?”

生2:我觉得比赛的3∶0表示两支队伍比分相差3,这个0应该是一支球队没有得分。

生3:我们刚才学的比是有倍数关系,而这个比分是相差关系。

……

【反思归案】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行为出现后,若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满足感,并能推动同类行为为了达成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努力。案例中的教师用艺术化的态度保护着学生的思考力,用充满智慧的即时评价激发学生继续思考。“笑容”“竖起大拇指”是体态语言上的评价,“沐浴春风”般的无声评价极具亲和力,不仅传达了一份善意,还表达了信任与激励。“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质疑所学知识,了不起。其他同学敢不敢挑战这个难题?”这类口头语言上的评价表达的意思明确而直接,能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学生能从中培养健全人格和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是学生展开深入思考的动力。表情、动作和语言浑然一体的即时评价使得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也成功化解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三、评在思维创新处,力求开放——促进学生创新地思考

加里宁曾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完成知识、技能目标,还是达成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目标,都离不开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需要以独到的、具有智慧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它有别于一般思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少年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评价应尽可能让学生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沿着不同的途径扩散。

案例:五下《长方体的认识》

【点击现场】

……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了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发现吗?

……

生1:我可以把一个面取下来贴到它的对面,叠在一起,比一比,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大家明白他的想法吗?咱们不妨动手试一试。

……

师:动手操作一下,便能帮助你更准确地理解。除了比一比,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们可以通过尺子测量,量出一个面的长和宽,再量出另一个面的长和宽,也能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另一个学生“插嘴”了,老师微笑着看向他)

生3:我觉得他的方法可以是可以,但需要先测量,再计算,有点麻烦。

师:(露出极为惊奇的表情)哇!你还有更简便的方法?

生3:(拿起长方体学具,激动地走到台前)同学们看,前面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面的长等于下面的长。左面也是一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面的宽等于下面的宽。因此,上下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用咱们熟悉的长方形的特征推导出长方体的两个相对面完全相同。这方法妙,真不简单!谢谢你点亮了大家的思维。

……

【反思归案】

本案课堂现场是将口头语言评价与体态语言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方式多样,立体互动。“我觉得他的方法可以是可以,但需要先测量,再计算,有点麻烦。”学生不含糊地道出了“测量计算法”的缺陷,“老师微笑注视”再到“露出极为惊奇的表情”还不忘夸赞一句“哇!你还有更简便的方法?”直到“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等,这一连锁反应式的评价让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视角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通过不同策略加以揭示。确实,数学课堂中,当学生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时,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多用体态语言评价方式,使学生置身于思考创新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评在学生反思处,学会等待——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评价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学生不仅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也是数学课堂评价的主体。来自学生自己的即时评价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最独立的见解,教师应帮助、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案例:五上《三角形的面积》

【点击现场】

例如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笔者请了两位学生上台板书计算。

生1:3×2÷2=3(dm2)

生2:2×9÷2=9(dm2)

两位学生看着不相同的答案,陷入思考——“谁对谁错呢?”。此时,其他同学也都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笔者则手势示意学生静静地等待。

生1:“应该是我错了!”(随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学生指着底边3和高2)这个2dm不是3dm对应的高,6dm才是。算式应该是3×6÷2=9(dm2)

师:你很勇敢!能在关键时刻冷静下来思考,大胆纠正错误!

针对这道题,你们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底和高要相对应。”

“我要提醒同学们观察的时候要仔细。”

……

学生自评中加深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要寻求正确的条件的理解。

【反思归案】

有些时候,学生会因粗心大意或审题不够仔细,造成一些错误。此时的即时评价更不能简单地区分结果的对与错,而是给学生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帮助他们剖析错误,反思成因,弥补之前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案例中,笔者充分相信学生而把数学问题、纠错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去自我思考分析,自我总结归纳,自我纠正错误。“静待花开”是对学生成长的呵护,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正如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当学生针对此题侃侃而谈时,想必师生的共同等待已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数学课堂因这样的宽容与耐心而更富灵性,更具生命力。

总之,以“评”促“思”是数学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课堂的生成,找准即时评价的落脚点,优化评价方式,相信每节课每位教师的课堂评价都能不断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深入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郎立辉.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21(16).

[2]钟沥.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1).

[3]刘新世.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4).

[4]宋红军.让即时评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江苏教育,2021(43).

[5]赛钰.小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数学报,2020(12).

猜你喜欢
即时评价数学课堂思考
初中语文即时评价的实施策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注重情感评价,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健康成长
初中英语课堂即时评价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