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治理视域下高职校参与社区教育共建的困境与对策

2021-01-18 23:29郭欣茹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7期
关键词:共建社区教育

郭欣茹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理念被广泛传播、发展,其中社区教育逐渐成为社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部分。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共建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资源融通过程中适配性不足,培育模式普适性不够灵活多元,服务不够精准。要积极拓展创新发展路径,从高校内涵和治理角度充分认识高职参与的意义;重塑发展框架,加强立法、政策等外部发展因素的建设,深化内涵加强内部因素发展;创新机制;优化实施,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校治理;社区教育;共建

引言:党的十九大和“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我国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为了更好贯彻《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标,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职业院校应立足自身特色,深化主体责任,丰富职业教育内涵,积极参与共建高水平社区教育,探索实施路径。

一、高职校参与社区教育共建的现实困境

1.资源融通适配性不足

随着继续教育的社区教育服务能力的发展,社区教育的需求加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职院提供的教育服务内容和参与社区教育项目日益多样化,服务群体日益多元化,终身教育的内涵通过社区教育这一媒介得到充分实践和扩充。但是施教主体的专业性和受教主体的需求性的适配面临很大挑战。高职院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认知定位和价值体系面临重塑重构。在国家战略发展的政策引导下,现实社会的社区教育发展呈现多维价值导向,而院校参与的主动调试性相对滞后。整体来看,各地出台了地方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有力保障了基层社区教育体系的基础覆盖。但是,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差异,社区教育基本体系建设还存在发展失衡问题,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依然明显。高职院在教育实施层面,校本位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源配比不均衡,发展不均衡。从区域适配性来看,高职院的优势资源和地方社区教育的需求之间常有错位,往往造成院校方资源浪费,社区方需求得不到满足。从教育内容上来看,社区教育主要内容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类如育婴、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园林绿化工、中西面点、装载机司机、机械装配、餐厅服务员等具有较强就业导向的品类,同时也包含时下城市化进程中所具备的生活技能休闲提升类的,如书画、音乐、朗诵、插花、茶艺、法律维权、卫生保健、投资理财、智能终端应用、电商网购等新兴的品类。而高职院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院派风格,供方的强烈的学术属性和需方的普世属性不对口会对高职参与社区教育的功效大打折扣。从教育施受主体来看,受教群体的改变,意味着施教方现有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都面临一定的迁徙变革才能调试到相对统一的价值体现上。

2.教育模式普适性僵化

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社区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更加多样。相比于上层政策的定位,现实层面的社区教育实践走得更快更深更广,以至于对社区教育的价值认知相对固化。校本教育本身的问题之一就是与现实生活脱节。当越来越多的社会教育活动融入学校化模式运行时,专业性和主体性得到不断强化,但是社会性、实践性面临很大考验。因此,高职院在参与社区教育时应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优势,主动削弱学院派抽象化的教育理念,强调立足现实生活,重视人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基于现实生活角度,积极构建社区教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本质关系。社区教育的内容呈多样化趋势,目的也应相应多层次,高职院提供的教育服务、教育实施和教学组织模式也应该灵活多元。例如从教学形式上看,线下教学的时间格式化一定程度影响了居民参与广泛度和持续度,应打破传统社区教育多偏重于线下学习的局限,加强数字化学习方式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拓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率,提高社区教育居民参与的稳定性。

3.教育服务精准度不高

社区教育仍处于当下主流教育体系的边缘交叉位置,主要发挥着补偿和辅助的社会作用。高职院校的发展一贯性导致在参与社区教育共建时,很难立即与社区多层次群体相适应,同时校本教育的以教、授为主体的教本位惯性很难彻底转换成服务型实施。教育服务精准度的缺失导致整个教育类型在运行层面对接阻塞。与传统教育体系相比,高职参与社区教育是一种深层次的追加型、实用型教育,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立足社會实际需求和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灵活就业人员、社区幼儿、社区待业人员、老年人进行知识的补充、技能提升、生活素养拓展,根据受教群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开展技能教育、思政教育、劳育、美育等。从教育规律寻找切入点,组织多元的学习资源,如文字、图像、视频、视频和声音、多媒体交互课程、实验实践课程、网站资源等,面对社区教育主体多元、内容繁杂、形式多样,转换教育服务意识,精细化管理,直接面对社区居民、直接关切人民终身教育利益。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极富人情味的精准化教育服务、都应显示出高校治理在时代背景下的活力和创新。

二、高职校参与社区教育共建四维发展对策

1提高认知

对事物的认知是思维发展对策的核心,体现的是新时代现实生活背景中参与社区共建的目标和方向。它是为顺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文化等实施背景做出的价值判断和导向定位,为事物发展确定了基本方向。高职校参与共建高水平社区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社区教育不仅是现代化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代高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技能素质的核心属性和社区教育对劳动者技能提升的属性有共通之处,以及高职教育的跨界性、整合性和重构性等特点,决定了高职参与共建高水平社区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促使教育资源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区生活和社区质量。同时,职业教育参与社区教育能促进社区治理、文化传承、养老服务和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更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是提高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增强创业创新能力、促进人终身全面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同时,从院校治理角度,利于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体现教育非功利性价值。对完善职业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内涵、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水平、社会服务反哺教学等都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缓解我国社区教育需求增加和高职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的供需矛盾。

2.重塑框架

框架结构是对事物认知和理念的外在表现、各实施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实施过程中主体院校与社区之间呈现的关系的外化体现,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构建。

外部因素的完善主要指加强立法、政策体系、制度建设等。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在体系框架构建、资源整合利用、项目化进程、示范性引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需求、城乡居民职业发展、居民生活优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参与不深入、稳定性缺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国家层面对于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共建的法律仍然不够完善,导致建设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现实层面工作推进缓慢。要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阶段性建设目标,立法要先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和院校协同参与机制,明确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法定义务、具体职能、共建权责、管理工作机制、经费来源、服务体系构建等内容。除此之外,地方居民对社区教育的价值理解不深、法制意识缺失、保障机制不完善、管理职能不明确等,都迫切需要法律起到基础保障作用。从社区角度看,需要顶层设计的统筹立法考虑,建立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共建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从高校治理角度看,确立法律层面院校主体责任,保障终身教育的配套措施,规范院校教育行为。首先,建立国家、省市、地方权责分明的社区教育治理机制,明确各层级的主体责任者与具体任务目标。其次,建立因地制宜的社区教育组织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经费配套与监管机制、行政责任主体建立,居民参与的激励与可持续机制等。同时结合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情况,修订完善法制文件内容,促进高职院校运行的动态协同能力。内部因素是核心部分,通过高职院参与社区教育的各环节进行模式再造和系统重塑,实现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以主管部门统筹为基础,面向市场资源调试为主,加大招生改革力度,提高资源适配性和对口度,扩展学习成果认证范围,开辟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多元化双向教学评价途径,促进教学体系质量提升,加强利益分配合理化,提高共建参与积极性,建立师资共享平台,探索教师绩效积分制,鼓励积分和教师发展挂钩,深化内涵式发展,发挥政府牵引和市场推动作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体现特色化,反哺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3.创新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高职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教育管理的运行过程。包括项目设计、合作方案、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后跟踪等环节的完整服务链。以往的高职校参与社区教区共建普遍存在环节衔接不畅、整体运行链不够系统化,出现合作双方的定位和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错位。创新工作机制,形成社区党委领导、地方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地方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协同共建基本格局,构建社区教育市级、区级、街道(镇)管理架构和办学体系。首先应立足特色,整合资源。

高职校参与社区共建的立足点是自有特色,重点是整合优势资源,突破点是优化课程体系,亮点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教育共享发展。其中课程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关键要素,面对新社会形势、新需求,建设什么课程、如何组织实施教学是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的关键。以需求为导向,形成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相衔接,通俗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形成自有课程与共享课程共同发展的模式,把整合社会优秀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建设的亮点。推动提质均衡发展,打造终身学习平台,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成高校治理的力量。其次,以高校治理为视角,社区教育需求出发,寻求契合点,共建共享。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多元化、立体化整合。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各级各类学习平台及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能力。高校治理层面看,社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范围广、环境复杂,甚至面临和社区角色职权分工不明确,包含重复和交叉纰漏,在“融媒体+”背景下,要保障教育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应明确共建中的责权划分,努力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升效率,发挥高校教育治理专业化优势,和社区管理形成合力。

4.优化实施

实施手段和方法是运用具体技术方法对理念的践行和对框架结构的优化。要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高服务水平。高职参与社区教育共建的服务对象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社区成员中各类在岗从业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的需要,二是进城务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退役军人提供便捷、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三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凸显,社区老年人的社会余热价值是社区治理不可忽略的一支力量,而社区老年人教育需求往往成为社区教育主流构成之一。从服务内容上看,除了传统的技能、知识、综合素养教育,还应发挥校本教育的立德树人综合优势,立足服务群体的多元性和国家战略需要,不断深化内涵,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服务精准供给和专业性提质增优。包括: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民普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普技术、综合素养、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人文艺术、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卫生急救、心理健康、电子购物、运动健身、家政幼教、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投资理财、健康生活智能终端、游学环保等,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在理念上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供给上反映高水平的教学服务,为社区提供多元化优质服务,更好地适应社区动态需求。在机制上体现高效协同的优势;发挥高职教育时代性、专业性、发展性、持续性四大特性。实现与教育治理体系、社区治理体系二元同步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和高校治理虽然是不同社会概念或理论,具有各自不同功能属性和目标差异,但随着终身教育社会构建和高职教育提质培优治理格局的变化与发展,两者关系越来越密切。从提高认知、重塑框架、创新机制和优化实施等多维度提高高职院参与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20].

[2]欧俊基于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冶金管理,2020(13):122—123.

[3]李先富,吴小贻.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和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6):72-74.

[4]徐发秀.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9):151-153.

猜你喜欢
共建社区教育
试述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农村文化建设共建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