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初探

2021-01-19 09:17江华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双减初中语文

摘 要:教师只有充分分析学生的学情,熟练掌握教材精心备课,認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双减”政策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后作业的“质”,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才能切实落实“减负增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减负增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5-0068-02

引  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从加强教师备课、培养核心素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课后作业设计质量、开展多元化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研究学生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研究学生的学情,需要教师分析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减轻作业负担,不仅能让学生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还能帮助教师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从而因材施教[1]。“减负增效”应从教师改变自我开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研究如何改变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心理,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如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让“减负增效”真正落地生根。

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应在“做减法”的同时做好“加法”。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优化作业布置及批改方式,设置分层作业,将实践作业和书面作业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备课实效。

二、系统更新课程框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为适应社会进步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进行系统更新。初中语文课程应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2]。

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仅针对课内知识,还要求教师面向生活,注重教学的综合性,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学习语言文字不仅要抄写、记忆,还要正确运用;学习思维需要指向解决现实问题;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在真实的鉴赏活动中实现;文化的理解、传承与担当则体现在能否在人的成长中延续。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参与。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教师应加强课例研究,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积累有效的过程性资料。

三、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备课时须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减负。例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以下四个环节对课文进行阅读:一谈感受、二细观察、三品语言、四悟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昆虫记》,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制作名片。这样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逐渐深入,能够让学生由对课文的模糊认识逐渐上升到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最终理清课文中的逻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借助导学案完成对预习及重点内容的讲解,环环相扣,稳步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做到了精讲、少讲。

四、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作业往往类型单一、机械重复、欠缺分层、评价片面。这样的作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课业负担较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怎样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丰富作业类型

教师应认识到,布置语文作业的目的应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着力于丰富作业的类型,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其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真正喜欢语文学科。

比如,在布置生字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生字卡片,在课下和同学、家人进行用字卡组新词的游戏,比一比谁掌握的生字最多、谁的正确率最高;可以让学生制作归类识字的学具,看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还可以让学生走上街头,寻找生活中的错字并记录下来。又如,在设计朗读课文的作业时,教师除了采取传统的朗读方法,还可以定期举行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朗诵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二)增设个性作业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文化主题,通过图文、演讲等个性化方式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可以增加实践性作业,结合教材中的主题,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思辨性作业,鼓励学生就相关的主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辩论,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海报等,体现思维过程。

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加钻研、加乐趣、加选择、加育人,减时长、减题量、减重复,在作业设计中提升教学智慧,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学科联系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3]。

(三)强化作业批改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讲练结合,并及时检查反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中的问题,确保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五、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时间、形式发生了改变。对此,教师也应及时调整作業评价方式,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对于普通书写作业,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还要关注学生作业的书写情况、用时等,可以用“甲、乙、丙”加评语的方式来评价,这样就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作业检查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实践性和活动类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演讲、表演课本剧、展示实践成果等方式来完成,并以指导学生进行自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评、让其他科任教师参与评价的方式来实现作业评价的多样化、趣味化。

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制订如下评价指标: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手抄报、读书笔记、根据课文绘画、读课外书写读后感、查找资料等;语文常规习惯与态度,包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读写姿势、用眼卫生、朗读、思考及发言情况、作业书写、书报阅读、信息收集等;人文教育效果,包括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树立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接受高尚情操熏陶的程度等。教师需要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案,评价不同学生的成长情况,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推行为语文学科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让语文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熟练掌握《课程标准》,精心备课,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应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倪闽景.落实“双减”,该如何作为[J].上海教育科研,2021(09):1.

[2]景欣.“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优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57-158.

[3]王锦.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65-166.

作者简介:江华(1971.12-),男,福建南平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南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双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