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区月季枝枯病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2021-01-20 02:20杨永青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生孢子侵染病斑

杨永青

(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6)

月季(Rosachinensis Jacq.)花朵鲜艳多变,花期长,适宜作为行道绿化,也适宜广场美化栽培,还适宜节假日点缀栽培;即可进行野外栽培,又可进行室内、厅堂栽培,深受峡市人民喜爱,为郑州市街道美化、街景亮化、庭院点缀的主要树种。近年来,郑州市城市环境进行较大规模调整,拓宽了城市道路,规划了多处休闲广场,兴建了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游乐园、公园等,这些城市跨越式建设给城市的美化、绿化带来了长足发展,也是郑州月季的栽培面积越来越大,栽培品种越来越丰富,据不完全统计300余种,主要栽培品种有大花月季绯扇,和平,红双喜,藤本月季光谱等。随着月季的栽培数量的增加,栽培面积的扩大,加之气候的异常变化,月季枝枯病(Stem blight of Chinese rose)发病面积的越来越大,发生程度越来越重,给防治带来巨大不便[1~2]。

1 郑州市月季枝枯病发生情况调查

月季枝枯病又叫月季普通茎溃疡病,除危害月季外,据笔者调查还可危害玫瑰(Rosarugosa Thunb.)、刺玫(Rosadavurica Pall)蔷薇(Rosasp.)、野蔷薇(Rosamultiflora Thunb.)、树莓(Rubuscorchorifolius L. f.)[3]〔3〕等蔷薇科(Rosaceae)植物。

2017-2019年笔者对郑州市栽植的月季枝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植株按自己拟定5级分级标准进行危害程度计算(见表1)。

5级分级标准

1级 形成枝枯病斑,但病斑面积较小,小于枝条周长1/3;

2级 形成枝枯病班,病斑面积中等,病斑环绕枝条周长1/2;

3级 形成枝枯病斑,病斑面积较大,病斑环绕枝条周长2/3;

4级,形成枝枯病班,枝枯病斑环绕枝条100%,并引起病斑上部枝条萎蔫;

5级,形成枝枯病班,枝枯病斑环绕枝条100%,并引起病斑上部枝条枯死。

从表1中可以看出,郑州地区近几年月季枝枯病发生范围、面积,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园林工作者高度重视。

表1 郑州市区月季枝枯病发病情况调查

2 月季枝枯病发病症状辨识

2.1 危害部位

月季枝枯病一般只危害月季的茎秆、枝条(嫁接枝、扦插枝),特别是茎秆与枝条交接部位受害又多又重。

2.2 月季枝枯病的危害病状

发病初期的月季枝枯病首先在枝干上出现颜色较浅的淡红色或浅黄色斑点,随着危害加重,病斑点不断向外扩展,形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黄褐色或红褐色。发病后期,病健组织交界处形成红褐色或紫色的病斑外缘,与健康组织对比十分明显,而且可以看出健康组织明显凸出,这是应为发病部位生长停止,而健康部位扔在继续生长所致。病斑及病组织灰白色、淡褐色,表皮组织开裂,多为纵向裂缝。发病严重时,病斑迅速向周围扩展,围绕茎秆、枝条一周。受黑斑病危害的月季叶片易可感染枝枯病。

2.3 月季枝枯病的病征

枝枯病的红褐色和紫色病斑边缘与健康部位的绿色组织形成明显的边界。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微微凸起,呈粒状分散分布,排列不均匀。随着分生孢子器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分生孢子器不断增大,引起并组织表皮出现纵向裂缝,气候湿润时,潮湿的病组织涌出黑色的孢子堆,这是此病的特有病征。

2.4 对月季植株生长的影响

发生月季枝枯病的植株因受病斑的影响,枝势病斑上部的组织生长势明显变弱,叶片变小、变薄、变脆,失去应有的弹性,发病严重时病斑迅速环绕枝条,引起病斑以上枝条部分失去营养、水分供给,形成萎蔫状,甚至引起枯死。

3 月季枝枯病的致病菌原

3.1 月季枝枯病致病菌原描述

引起月季枝枯病的致病菌为蔷薇盾壳霉(Coninthyriumfucklii Sacc.),又叫伏壳盾壳霉。该菌的分类地位隶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球壳孢目(Sphacropsidales)、盾壳属(Coninthyrium)。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着生在子座内,初埋于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开口外露。分生孢子器为扁三角瓶状。单胞,无色,分子孢子器壁黑色,直径180~250 μm。成熟后产生个隔膜。分生孢子近球形、短椭圆形或卵形,大小为2.5~4.5×2.5~3.0 μm,有色。分生孢子梗短,无色。

3.2 温湿度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蔷薇盾壳霉对不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其对高温、高湿环境抵抗能力强。据孟志卿2008年报道,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35℃,高湿利于病害蔓延和危害[4]

4 月季枝枯病的发生规律

月季枝枯病菌在郑州地区以分生孢子,也可以菌丝在发病植株上的并组织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在越冬部位形成子囊壳,子囊壳成熟后吸水膨胀弹射出子囊孢子借风雨和水溅传播引起初侵染,也可以越冬的分生孢子直接借助风雨和溅水进行传播引起初侵染。初次侵染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月季的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不论是分生孢子,还是子囊孢子,在空气湿度大时吸收水分发芽从植株的伤口侵入。月季的伤口主要包括整形修剪造成的剪口伤、月季嫁接造成的嫁接伤、月季扦插形成的插穗上、日常管理不当造成机械创伤等。除此之外,大量的侵入途径从休眠芽侵入的。

5 月季枝枯病的发病条件

5.1 植株生长势弱发病重

试验证明,月季在高湿环境和干旱环境胁迫下,植株生长势显著下降,表现为严重衰弱现象,植株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能力降低,利于发病,且发病植株病害蔓延速度加快。

5.2 植株伤口,多着发病重

据调查,在日常管理中,技术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强,极易造成植株伤口愈合速度慢,伤口暴露周期长,为病原菌侵染提供良好通道,造成发病加重。调查结果表明,在晚春初夏进行月季修剪造型时如在早上11时前进行发病显著提高,而在11时后进行则发病显著降低。

5.3 冬季清园不彻底,发病重

秋末冬初应彻底进行月季园的清理工作,否则极易引起月季枝枯病的发生。月季上病枝条为清除干净和剪下的病枝条未进行彻底清理(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就会在月季园内形成大量病原菌,充足的病原为该病发生打下良好基础,导致月季枝枯病发病加重[5]。

5.4 夏末秋初月季园环境湿度大,利于病害流行

在郑州地区早春至春末夏初,如有降雨或月季园进行灌溉,造成园中湿度大,为越冬病原菌孢子萌发、侵入提供良好条件,初侵染发病比例大。在夏末秋初,如遇连续降雨,或降雨次数频繁,利于月季枝枯病流行,甚至大流行。

6 月季枝枯病综合防治对策及方法

6.1 月季枝枯病防治对策

综合防治月季枝枯病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压低病原基数;强化科学管护、精细修剪、伤口保护等园林护理技术,减少病原菌侵染通道;付之于生物、化学药剂防治,减轻病害扩展蔓延,从而控制枝枯病的危害”。

6.2 农业防治

①疏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确保月季园土壤疏松、肥沃,营养充足,满足月季生长发育需求。②适时浇灌,调节土壤湿度。月季园土壤湿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干,入长期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如长时间降雨,雨后应及时排除园内积水,并进行人工中耕散湿。③喷施叶面肥。为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增强植株免疫力,可定期喷施沃丰素叶面肥600倍液,每7d喷洒一次,连喷2~3次。

6.3 园林管护

①精细进行月季植株的整形修剪。月季植株整形与修剪应在晴天上午11时后进行,剪口用1∶1∶15波尔多液溶液进行涂抹消毒处理,也可用1 000倍升汞涂抹剪口消毒,可大大减轻病原菌侵染。②及时剪除病枯枝条。在日常管护中,发现病枯枝应及时剪除,剪切口尽量靠近腋芽处,并应连同部分健枝同时剪去,并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以减少园中菌原量[【〗。③确保园内通风良好。月季园应保持通风良好,对于种植密度过高的应在密闭严重时进行剪伐,对于植株过于高大造成密闭的应疏除过密枝条,并适当控制植株高度。

6.4 休眠期防治

休眠期喷洒铲除剂,用人工熬制的石硫合剂进行植株喷洒,常用浓度为3~5波美度。也可喷洒晶体石硫合剂,喷洒浓度为300~400倍液,也可喷洒300倍硫磺悬浮剂。

6.5 生物药剂防控

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青枯立克30 mL兑水15 kg,7 d喷洒一次1次,连喷2次进行预防;病害发生后用青枯立克50 mL+大蒜油15~20 mL,兑水15 kg,3~5 d用药1次,连用2次,进行治疗。

6.6 化学药剂防控

在月季枝枯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可用50%退菌特wp700倍液、50%多菌灵w1 000倍液、0.3波美度石硫合剂、75%百菌清w600~1 000倍液、50%托布津w500~1 000倍液等进行喷洒预防保护。生长期月季发病后可用可用上述药剂进行防治,以铲除已侵染的病原菌,也可用0.1%代森锌和0.1%笨来特混合液、36%甲基硫菌灵SC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SC800倍液、50%混杀硫SC500倍液、50%苯菌灵w 1 000~2 000倍液。10~15 d 1次,连续防治2~3次[7]。

猜你喜欢
分生孢子侵染病斑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鸡 妈 妈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