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麽乜造物符号解读及其旅游文创产品拓展

2021-01-20 02:02雷璐彭融褚兴彪
湖南包装 2020年6期
关键词:造物壮族文创

雷璐 彭融 褚兴彪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4)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造物形式,其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映射着文化内核,也受文化驱动产生造物“同质多样”的丰富性[1]。麽乜正是这样一种造物形式。它作为壮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是壮族文化的优秀产物。麽乜为壮话译音,是壮族民间一种具有辟邪祛毒、吉祥寓意的“人抱球”形香囊;其以具有吉祥图案的棉布缝制而成,内部填充有艾叶、菊花、苍术、菖蒲等十几种天然中药材,是端午时节广西壮族地区用于“招百福,除凶秽”的吉祥饰品。麽乜透露出来的,不仅是可观可感的艺术造型、色彩组合、传统工艺,更蕴含着壮族丰富而隐秘的史述、信仰、习俗特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解读麽乜的目的在于:解析其形式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及审美意蕴,并以此为基础,顺应时事需求,以壮族适宜性文创策略为导向,使传统造物文化“活态”传承。

1 麽乜造物符号缘起及嬗变流程

造物艺术作为一种情感载体和文化象征符号,是人类历史长河上的珍宝,并渗透着特定的文化“编码”,以其独特表述方式构筑新的意义系统,传递族群生活观念[2]。麽乜是壮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产物,其形成与壮族宗教文化密不可分。麽乜起源于壮族原始神话故事,相传壮族勇士伯皇为保护太阳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壮族先民为纪念其英勇壮举,故在每年端午时节制作麽乜。壮族先民在麽乜的造物过程中融入了对自然、神灵的崇尚,但其造物符号并非是壮族“人性”(民族英雄)及“神性”(太阳神)本源符号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形成的次生符号组合,这一过程经历了不断地传承与嬗变,才得到了现在兼具形式美、功能、宗教内涵于一体的麽乜图形符号(见图1)。

1.1 由“天人感应”到神性、人性符号叠加的嬗变流程

壮族人民对“天人感应”表现为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想信仰的融通,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也能感应上天,基于这种对自然与人关系的认知,出现了“万物有灵”的世界观[3]。壮族人在天、人关系中认识到太阳的威力并将之上升为神性存在,壮族《摩经》唱本曾记载始祖“布洛陀”造天造地做太阳的传说,认为“太阳”有灵且是至高无上的[4]。

他们以太阳为“神”,但“神”是一个理想概念,其表达需要“人”创造一种载体形式来完成,这时麽乜便作为一种适宜的民间艺术载体相应而生,同时受壮族民间造物实用为本的观念影响[5],其表达要实现实用——技艺——文化内涵——象征通达这一流程,才能完成民间审美意愿。在这一流程中,象征通达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它需要多个物象叠加才能丰厚其基础,如老鼠与葡萄、蝴蝶与猫、梅花与喜鹊。壮族民间艺术也遵循这一规律,从而出现太阳与鸟、人与羽毛。麽乜则出现了太阳与人的叠加,它的形态为“人抱球”状,其中“人”是神化的人,代表壮族勇士伯皇,而“圆球”代表着太阳。这两个元素构成了麽乜的重要符号,也是其造型基础。勇士伯皇伸开四肢紧密拥抱太阳的形象(见图2),寓意着壮族人民追求与大自然和谐美满共生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趣。这两种符号通过“观物取象”的造型语言构架了壮族民间习俗和情感视觉表达,反映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

1.2 麽乜造物形式流程

工艺器具要在满足人实用需求的基础上,从造型、颜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组合,从而形成形式美,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6]。民间艺术的审美在于“圆满”,“圆满”象征了人生顺利美满,麽乜既保留了其作为香囊趋吉辟邪的实用功能,又在整体造型上实现了壮族民间这一愿望。

图1 麽乜图形符号

图2 麽乜基础造型

在造物过程中麽乜将神话故事中的太阳、人、神合为一体,并融入壮族民间“圆满”的审美观,整体造型采取长弧线形成圆的近似形进行概括(其流程见图3)。其流程表现为:首先取太阳神信仰中“太阳”物象;其次将勇士伯皇的形体概括为两部分,即头为横卧的椭圆形,而躯干内外轮廓为两道长弧线,将四肢概括为圆锥体并连接躯干;将正圆形太阳压缩为椭圆,并将躯干、头、太阳连接完成基础造型。由此,呈现出勇士抱太阳憨态可掬、亲切的民间造型。麽乜造型虽简约但抓住精髓,成功地将客观的神话人物形象进行主观化地简化、变形、虚构、强调。麽乜的形也不再是客观的形,而是经过人为艺术加工、想象、改造过的主观化的造物符号,是造物者一种心灵见之于物质形式的审美创造。

2 造型审美特性

造物是人类文明初始表现,麽乜是壮族人民造物的进一步深化,壮族民众把自己对自然、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把审美趣味、审美能力以及他们的情感都注入了麽乜饰物,它不再是作为简单的生产生活工具出现,而是壮族为满足精神需求产生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具有精神因素的一种物化存在,不管是它的构造还是审美表现力都能让人获取审美体验[7]。

2.1 秩序性审美

秩序关系的语法要素有平衡、节奏及韵律等[8]。在麽乜的造物符号中,秩序性是其最突出的一大特征。一方面,麽乜在纹饰图案上形成了具有节奏感的表现效果;另一方面,麽乜的整个造型上呈中心对称的平衡形态,是视觉形态秩序再造的基本特征。

麽乜造型受壮族人民质朴、尚实的审美倾向影响,传统麽乜的纹饰图案简洁、明快且具有典型的秩序性特征——节奏感,其主要体现在对纹饰图案结构的处理上,如对同一纹饰图案元素进行重复、阵列的组合表现方式,使得其纹饰图案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而被感知,这种单纯有力的视觉节奏冲击,可以产生高度统一的简洁、有力的秩序感。麽乜同时也具备中心对称美学特征,麽乜的中心对称造型发端于人体自身对称,其造型的构建上以轴线为中心,由中间的球体(人形的身体结构部分)向四周伸展出圆锥(四肢部分),从而形成完整的设计。麽乜的整个造型以中轴线为中心,组成完全对称的形状,立体形象饱满、完整有一定的秩序性,符合大众的普遍审美心理(其审美意象见图4)。

图3 麽乜形成流程

2.2 和谐性审美

人对造物感知由外部造型直观获得形式感受、意义和价值体验,物体通过造型语言直观反映了背后的认知与审美[9]。壮族先民在创造麽乜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认知与审美”“理性与情感”的交互体验,其造型语言是“情”“知”的和谐统一。

麽乜造型符号是一种传递壮族地域文化情感的“语言”纽带,只不过这种语言形式有别于人类用于沟通的自然语言,其“情”的表达是通过造型手段进行审美描述及意义表现来实现的。壮族人民把对自然、生命的认识和理解,都注入到麽乜饰物中,其造型以“人形”紧紧环抱太阳的形态表示人和自然相互依赖、保护,体现了壮族人民的信仰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是壮族对造物、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和艺术表达,体现了人与自然在哲学思考中“情”的和谐性。

麽乜造型符号“知”的表达来自“模仿”,模仿手段也是壮族族群本能性心理机制和审美倾向。麽乜人物造型及纹饰生成是基于族群对自身形态观察、体验和模仿结果,并为了便于表达和制作而进行形式化的处理(写实和抽象)。对正圆形太阳压缩成椭圆形,将曲率变化较大的“人”以长弧线概括,这种对多线形的弧线概括体现了造物形式“知”性的和谐性。

3 基于麽乜造物符号的旅游文创产品拓展方法

传统工艺在历史发展中必将被革新,麽乜也不例外,麽乜从产生至今,其造型、用材、颜色受时代审美及技艺、材料限制等因素影响不断嬗变,说明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符合时宜的演变,这一规律与当今文创产品的发展观念相契合。其主要表现为两个切合点:其一,流程的切合性,麽乜产生流程为文化概念——元素提取、组合——物象,而这一手法与当今文创产品设计的程序有切合性;其二,手段及目的性,麽乜在市场销售的产品呈现“同质多样”的特征与文创产品的目的性呈现高度相似性。由此可知,我们发展麽乜旅游文创产品是具有良好的设计文化基础的,我们可在充分把握麽乜文化内核及符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其文创旅游文创产品进行多样性拓展。

图4 麽乜对称造型流程

3.1 基于麽乜文化内核的理解

麽乜神性与人性结合的文化内核显示出对人与自然相处产生的精神美感,其内部中药材的填充则具有实用性,而其造型的圆满性与色彩的民族性则在审美上也对麽乜的形式美做了有益补充。我们只有在充分把握理解麽乜文化内核的基础上,才能将其文化价值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动力。

麽乜旅游文创产品应基于壮族造物精神、符号提炼、大众审美3 个要点,对符号性及精神性进行保留和强化,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设计出满足多层次人群、多场合运用需求且具有麽乜文化内核的文创产品。更需要注意的是麽乜的造物符号展现了广西地区壮民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要将其运用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不能生硬抄袭,设计中应遵循对图形符号解构、变形、重组的流程并结合现代语境审美和习俗找到新的切合点。麽乜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其实用价值,而且实现了民间艺术图形在现代设计理念下的重生。这种模式不仅为更多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拓了思路,更是实现壮族麽乜“保护传承——活化”的重要手段。

3.2 基于麽乜造物符号体系的旅游文创产品多形式拓展

市面上销售的麽乜多为民间艺术品, 主要在于对麽乜物象进行空间装置变化及组合变化,较好呈现了民族文化,但多局限于装饰作用,缺乏实用性和创意亮点。尤其当旅游产品呈现千篇一律的相似性时,多数旅游纪念品都成了旅游景区的背景板,游客一逛即过。

要想抓住游客的目光,将麽乜作为旅游文创产品进行多形式拓展无疑是较好的策略。其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能为麽乜的销售打开一个新局面,也是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麽乜在现代设计文化影响下的一种新的突破与创新。策略主要有3 个:第一,通过对麽乜造型、技艺、符号整理研究,在直接元素、行业元素、寓意元素中进行再创作, 所创作图形既与原元素形状不相同, 又具有原元素的文化含义及内容[10]。第二,将麽乜作为整体符号进行其他形式移植,应用于各种产品的设计中,辅助产品的设计。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创意化麽乜的形态,并适当增添其他设计元素,强化产品的设计亮点,使其成为兼具美观性、实用性、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11]。还可以在实用功能上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例如:钥匙扣、梳子、小镜子、笔记本等;也可是各种设计上的应用,如移植到视觉形象、纪念品、民族品牌设计。两个方面可有机结合,实现麽乜多形式拓展。第三,对其进行多个形式的“集体组合”打破其固定单个形式(见图5),通过这种组合形式突破单体对麽乜实用性的限制,可以将麽乜发展成各式各样的组合形式,以增加麽乜产品的趣味性,可以是两个麽乜的环抱形态,也可5 个麽乜围成一圈的形态。同时麽乜形态组合变化也可以同其他物品结合起来,向产品种类进行多元化的拓展。

4 基于麽乜造物符号的文创设计实践

麽乜文具产品设计(见图6),采用上述策略二的设计手法,采用整体造型符号移植的方式,应用于文具产品的设计中,在保留麽乜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提高其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实用价值。

图5 “麽乜”的多个组合形式

图6 麽乜文具三件套

设计手法分为3 个步骤,即整体造型符号的移植、形态细节的创意化、设计元素的强化和丰富。(1)首先,选取笔、本子、书签作为设计目标,保留麽乜“人抱球”基础形态,将麽乜造型符号整体移植于产品的设计中,作为笔的装饰吊坠、本子的封面图案以及暗扣、书签的造型,较为完整地保留麽乜造物符号体系。(2)进一步深化产品的细节,对麽乜形态进行不同程度创新和艺术加工,将笔、本子、书签中的麽乜形态分别设计成可爱活泼的娃娃抱球形态、穿有壮族民族服饰的少年抱莲形态、憨态可掬的孩童酣睡抱球形态,使产品中麽乜形象更加活泼可爱、妙趣生动。在保留麽乜传统的视觉符号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的特点,让产品的设计更符合当代游客的审美。(3)通过对代表性设计元素的强化利用,来进一步强化产品的设计语言。在书签吊坠设计中提取麽乜文化中的太阳神作为元素,采用太阳的造型符号进一步强化书签与麽乜文化的联系。

5 结语

麽乜作为壮族民间工艺的瑰宝,是壮族人民文化信仰、审美精蕴下的优秀造物,其造物符号集审美、功能、文化象征目的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文章通过解读麽乜造物符号,深入了解麽乜的文化内核,让设计师基于其独特的造物符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法,进行文创延展性设计,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麽乜的旅游价值,提升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而且为麽乜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魅力。

猜你喜欢
造物壮族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Cat’s book》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