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水库管理问题及其相关建议研究

2021-01-20 02:53孙洪浩
陕西水利 2021年3期
关键词:山东地区平原山东

孙洪浩

(德州市丁东水库运行维护中心,山东 德州 253000)

山东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如峡山水库、出泉水库、产芝水库等,正是这些水库的存在,对山东经济、农业的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大力支持。然而对水库管理工作研究后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东平原水库的建设,不利于山东的发展。所以,山东地区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水库管理予以优化,为当地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持。

1 平原水库建设情况

早在我国成立之初,国家和山东政府就对水利建设具有高度重视,并建立出很多水库,其中,在建设早期,主要以山区水库为主,用于防汛抗旱、兴利减灾,而到了20 世纪80年代之后,则开始兴建平原水库,为鲁西北地区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为鲁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以及居民日常生活输送充足水资源。截止到2012年,山东共有各种类型水库6411 座,其中,大中型平原水库共有42 座;在小型水库方面,平原水库共有700 余座。为了确保平原水库在当地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山东地区不仅颁布了相应的水库管理制度,如《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办法等,同时还增加了水库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得当地平原水库管理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山东地区的发展。

2 平原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布局不合理

在山东地区,平原水库大多数处于黄河两岸,且上游相对较少一些,而下游较多一些,东营与滨州水库数量最多,共有500 余座,占所有平原水库数量的70%以上,由此表明,水库分配较为集中,东南地区相对较多一些,而西北区域相对较少一些,不利于西北区域水资源的应用。同时,受到自然天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区域降雨量逐渐降低,导致平原水库水量显著减少,甚至有些水库完全干涸,不再具备常规水库功能,影响水库的使用效果,特别在小(2)型水库当中更为常见。据当地水利部门统计发现,近年来,山东报废平原水库将近400 座,占总平原水库数量的47%;在容量方面,共计1.75 亿m3,占总容量的8%左右。

2.2 水库运行效率不高

山东平原水库管理时,依然存在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传统水库设计时,各部门各自为政,很少进行交流,导致水库存在较多问题,如深度不足,水质不高,渗漏问题显著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库的性能。利用相应设备对现代平原水库进行检测可以发现,部分水库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占地面积较大,建设投资普遍较高,影响当地水资源的使用[1]。(2)配套设施差。平原水库的运行,需要相应配套设施的配合,如机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等。然而实际当中,受到资金匮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山东水库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较弱,很多水库均不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导致水库功能并不是很强。此外,还有一些水库,以往虽然设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但由于经费匮乏,管理理念滞后,很多设施未能及时有效的维修,导致很多设施严重损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库的功能。

2.3 水库建设相关政策较少

山东平原水库发展过程中,受到建设用地指标与建设投入不足的影响。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山东并未针对平原水库建设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未能对水库建设用地指标与资金投入予以有效引导,使平原水库运行时频发各种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山东省平原水库建设时,主要是以农田灌溉项目按水库容量进行补助的,进而在0.5 元/m3左右,而在水库建设时,则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投入与补助比例失调,导致当地平原水库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4 资源配置不科学

山东平原水库建设时间较早,可追溯到解放初期,在这一时期,我国以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受到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导致水库建设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行政干预过度,供水价格较低,某些水库的供水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当地政府理念出现了较大变化,逐渐对平原水库管理进行改革,并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解决上述问题,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并未将问题彻底解决,依然会对水库平原的建设与管理造成一定干扰[2]。同时,水利投资体系与价格机制不完善,水价普遍不高,农业水价距目标水价、非农业水价距供水成本加合理利润相差甚远,水权不明确,水市场并不成熟,不利于水资源的分配与使用。

3 平原水库管理的优化建议

3.1 合理对水库布局

为了使平原水库更好的发展,山东地区必须要对水库进行合理布局,具体来说,可采用“上建下改,规模适中”的布局方案,其中,“上建”指的是加强对黄河上游的重视程度,开发出更多水库建设工程项目,逐渐提升上游水库数量与质量,保证鲁西北地区农业、生活用水。“下改”指的是在下游区域,加强对现有水库的修复与改建,并在水资源供给量不足的区域建设少量水库,以减少工程量的同时,保证山东大多数地区的水资源供给量。“规模适中”是以上述方案为基础,加强中型水库的建设力度,减少小型水库的占比,尤其是小(2)型水库,以免水库受到天气等因素而报废,提升蓄水量,增加水库效益,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等[3]。具体来说,水库建设时,应考虑诸多方面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水资源存储量等,不可随意建设。

3.2 提升水库运行效率

山东省平原水库运行时,主要从黄河引水,水源较为单一,若黄河水量较少,则会影响水库的储水量。所以,为了强化水库的供水能力,就要以黄河为核心,开发更多引水来源。由当前的单调水源,发展成多水源共同引水的模式,以使黄河水量减少时,水库储水量不会受到较大干扰。首先,跨地区引水。从2002年开始,我国逐渐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适当向北方引导,以保证北方用水需求[4]。山东可以在这一工程帮助下,引入更多水资源,为当地水库的运行构建出新的水源。其次,加强回用工程建设,去除现有水源中的泥土、树枝等杂物,进而向水库输送更加干净的水资源。最后,构建出完善的雨水收集工程,加强对自然雨水的收集,以使黄河水量减少时,为水库输送少量水资源。

3.3 丰富水库建设相关政策制度

想要使平原水库更好的发展,山东地区应进一步丰富水库建设相关政策制度,为水库建设与运行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一方面,当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现有政策制度的分析力度,准确了解现有政策制度的具体情况,分析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予以完善,确保政策制度能够对水库建设提供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山东还应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对方水库建设政策制度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适当予以借鉴,从而构建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水库管理政策制度[5]。

3.4 完善资源配置

除上述三个方面之外,山东省还要完善资源配置情况。首先,当地政府要转变以往发展理念,彻底摒弃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而是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予以管理,同时加强对平原水库建设相关内容的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水库建设重要性的引导力度,以引入更多社会资金,为水库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6]。其次,以市场机制为基准,加强对水价的调控,以使水价处于最佳状态,确保居民、企业正常用水的同时,提升水库管理单位的利润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省平原水库建设与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当地居民、企业用水提供了重要帮助。然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平原水库管理当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库的发展。所以,山东应合理对水库布局,提升水库运行效率,丰富水库建设相关政策制度,完善资源配置,以进一步提升平原水库建设情况。

猜你喜欢
山东地区平原山东
那一片平原
山东图片库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平原的草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浪起山走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