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纸钞是怎样防伪的吗

2021-01-21 12:31本刊编辑部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1年5期
关键词:纸钞交子微雕

本刊编辑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台词相信同学们多少都有点熟悉,“假传圣旨”的桥段在影视剧里也常见,但同学们知道吗,这只是编剧开的“脑洞”,因为在真实的历史里,不管是圣旨还是纸钞,可不是那么容易伪造的。

那古代的圣旨、纸钞是怎么防伪的?今天,我们一起去古代看看吧!

假传圣旨不容易

说圣旨之前,我们先说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经典的“开场白”(其实,这句话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圣旨开头使用这8个字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以,在明代以前喊出这句话的电视剧都是不严谨的。

圣旨,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圣旨一般如左图。其实,很多圣旨的长度都十分惊人,2米、3米、5米......各种长度的都有,但宽度一般都在33厘米左右。清朝时,圣旨需要用满、汉双文书写,所以出现5米以上的长度也不足为怪。

圣旨的颜色也并非只有黄色一种。清朝时,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的。给五品以下的一般为单一的纯白绫。级别越高,颜色就越多,最高等的是七色圣旨。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六品及以下全为乌木轴。

圣旨的材料也非比寻常,都是用上好蚕丝织成的绫锦织品。这种织品多为贡品,产量低,极其难得。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布料上也会布满了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

有的朝代,圣旨上的第一个文字必须写在右上角的第一朵祥云之上。如果仿造之人不知道这技巧,有可能在第一个字上就显露了马脚。

纸币防伪环环相扣

圣旨太过高端,一般人接触不到,也就难以仿制。但在古代,有一种东西到处通行、全民使用,那就是——紙钞。

我国是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在宋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钞——交子。交子一出,一些别有心思的人就动了歪念,毕竟纸钞相对金、银、铜而言,其造假难度与成本比较低。事实上,“假钞满天飞”也的确出现过。据《宋史》记载,“官交子”发行不到20年,市面上就已经出现了“伪交子”,扰乱市场经济,各地转运使一度“欲废不用”。

不过,纸钞携带方便,该用还是得用,要如何防伪呢?李攸《李朝事实录》曾这样描述交子:“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也就是说,交子上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不同图案,图形复杂且暗藏记号,使用红、黑等多种颜色,使得不容易伪造。

用纸一直是银票防伪中关键的一环。宋朝专用川纸来印刷纸钞,《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及元朝的纸钞主要用的是桑皮纸,明朝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使用的也是桑皮纸。这些纸张墨韵层次鲜明,难以仿造,民间也是禁止采购的。

桑皮纸的制作十分复杂,需要将桑树皮剥下,然后将桑树皮和质间的一层极薄的内皮取下浸泡在水中,捣烂至浆状,最后铺开阴干成纸钞的原料。此外,在造纸过程中,还通过丝网的变化,人为地使纸浆的密度和厚度不均匀,从而形成只对光可见的夹层下图案。现代钞票的水印防伪技术,也是从此而来。

使用专用纸并不能杜绝伪钞,提高印刷防伪技术成为必然。宋代率先使用铜版印刷,放弃传统的木版印刷。铜质钞版印制不仅加大制版成本,还可增加伪造难度。在铜版上雕刻,非专业人员是刻不好的。而且印钞的印版也是更换频繁,甚至规定印版使用期仅为一年,期限一到就更换新版。

现代纸钞上有许多在放大镜下都未必能看清的精美花纹,多数都是手工绘制,再刻于印版上的,其作用就是防伪。古代纸钞也有类似的设计,纸钞上往往印有精细的花纹,大部分都是手工雕刻,房屋、花鸟甚至名人字画都可以用来防伪。

明清时期,为了防伪,晋商还专门设计了微雕章。所谓微雕章,就是将极细密的内容文字或图案刻在一方正常大小的印章内。微雕内容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而且还不是节选,是全文!

清朝的新钞发于各省布政司前要钤印记,各府、县也要签押印证后再发于钱庄,让作伪者不易临摹。

就是这样层层相加,才使得纸钞的辨识度较高,避免假钞出现。很多现代钱币的防伪方法,清朝时已经初现雏形。

可以说,对纸钞的防伪,古人真是操碎了心!(本栏目由中国数字科技馆特别支持)

(责任编辑:陆艳)

猜你喜欢
纸钞交子微雕
公园之美
清明?上河图(童话版)
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纸钞是怎样防伪的吗
宋代交子与铁钱关系的演变研究
浅谈玉石微雕阴刻艺术
漫谈现代微雕艺术
精明的四川人和“交子”
微雕
民国时期纸钞上的防伪暗记
明代纸钞拍出276万元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