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人为本”思想应对流浪救助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2021-01-21 11:59常江涛李昊郭晓蓓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常江涛 李昊 郭晓蓓

摘要:从“以人为本”视角入手,通过分析流浪人员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以人为中心,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技巧和服务方法,帮助流浪人员解决问题,恢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以人为本; 流浪人员; 救助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社会中仍存在救助流浪人员的一系列问题。对此,社会工作者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着眼于个人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帮助流浪人员解决所需,成功找到自己的定位,促使以流浪人员为中心,实现自我发展,从而使流浪人员由受助到自助的转变,进而融入社会,发挥自身价值。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起源及内涵

“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来自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西方都有所起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思想不断演变和进步,一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古希腊时期,人对自我的肯定,使人的个性得到突出。同时,智者学派也提出了认识人、重视人的价值这一观点。从中世纪至启蒙时代,西方思想方向由以上帝或宗教为本转向至以人类或世俗社会为本。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反对神学,强调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倾向于人文关怀、自由平等,这使得“以人为本”思想深入人心。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主张人要争取权利,享受做人的尊严及乐趣,理性思考和看待问题。合而观之,“以人为本”思想是一种新的进步,它将人类的权益提到了第一位,让人活得有尊严和地位,让人享受这些权利之后,获得更多的幸福。

中国古人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真理。像是“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实质上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其中以儒家最具有代表性。到了近代,随着西学东渐,中西不断结合,丰富和充实了传统的“以人为本”思想,开始重视人权,懂得尊重人的尊严及其价值。提倡思想上的“立人”主张,从而确立人的独立意识,促使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到了现代,“以人为本”已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人全面发展的继承和丰富,具有相承性、与时俱进性。

综合中西,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对人本身的尊重,人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是思想和能动性,个人具有自我成长、改变、发展的能力。“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让人们开始重视人的价值,正是这种理念引导着人们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活动,从而奠定了现代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二、流浪救助社会工作常见的伦理困境

流浪人员社会工作指因流浪人员问题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在救助流浪人员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技能培训、安置评估等服务工作,为流浪人员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流浪人员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由于社会工作者与流浪人员的专业价值观与非专业价值观及其内部信念之间存在冲突、矛盾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就必须面对和突破价值冲突的困境。

1.责任与利益的冲突

关爱流浪人员,真诚温暖人心,帮助他们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救助流浪者是以人为本,出于人道主义,帮助其回归社会是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救助的过程中,因为经济、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有时候社会工作者必须牺牲自己的利益,自掏腰包,去满足受助案主的需求。自身利益与职业责任两者之间必须做出一定的抉择。

2.道德主体与客体的冲突

由于流浪人员参差不齐,每个人的道德素质高低、受教育程度、问题严重性等等都不一致,这会使受助流浪人员的非专业价值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观产生冲突。比如:在制定服务计划过程中,受助的流浪人员需不需要與社会工作者商讨,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理解和接受建议?面对不被社会所认可的道德与价值观时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面对这种困境,这就要求道德主体在相互冲突的准则之间进行自主的选择,即选取其中一个准则,舍弃另一个准则,从而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某种目的。

三、“以人为本”思想对流浪救助社会工作的指导价值

流浪人员社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救助流浪人员有利于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工作者在救助流浪人员的过程需要中做到以下两点:

1.关注个体发展,增强责任意识

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的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不能利益至上,而是要将人看作最终目的。在替案主作出决定时,反思一下有没有偏离社会主流伦理思想的轨道,关注案主的发展,增强案主认可,当道德与利益冲突时,尊重道德理念,多为案主着想,增强责任心,不留余地的去帮助流浪人员。

2.尊重案主自决,同理包容并重

在救助流浪人员的过程中,有限的让案主自决并在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分析认识现实问题,解决案主遇到的矛盾和困扰,实现兼顾社会公正和保护案主利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除此之外,以同理心和包容心去服务案主,尊重和保护案主隐私,以客观的态度去尊重、信任、接纳、关心案主。

流浪人员应该做到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建立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明确自身合理的需求。积极配合协作,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使其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其次,充分相信社工,真诚、开放、坦诚的去寻求帮助,不要被社会的眼光所拖累。当案主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要全力的去帮助,同时并乐意向他人传授知识和技能,以高标准的专业行为,去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帮助案主恢复社会功能,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小结:

救助流浪人员这项工作虽然充满着困难和挑战,但只要社会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所需、回归社会。而社会工作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专业知识和救助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恢复社会功能,达到助人自助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钰.社工如何参与流浪儿童救助[J].中国社会工作,2015(18):28-29.

[2]孙健.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J].广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45):58-62.

[3]田笑如.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文化建设路径研究[C].兰州交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1.常江涛(2000.10-),男,汉族,陕西省宝鸡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2.李昊(2000.10-),男,汉族,陕西省宝鸡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3.郭晓蓓(1984.01-),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