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莲台壶”的造型设计与文化底蕴*

2021-01-21 13:11
陶瓷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制壶泥料壶盖

夏 萍

(湖州凤凰街道寒香阁紫砂设计工作室 浙江 湖州 313000)

前言

“海纳百川”是一种修养,对于艺术创作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的紫砂壶艺术就具有这样的胸怀。从实用角度看,紫砂壶能容各色香茗;从艺术角度看,生存在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动物与人物,还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等都是紫砂壶融合的对象。制壶人以个人审美倾向与艺术理想为出发点,以精、细与纯的工匠精神为导向,取各类事物之所长使紫砂壶好上加好,充分展现出中国艺术品的品质与对文化的认同感,彰显大国文化的自信。

有关于莲荷的传说,自古以来就数不胜数,但要说将莲荷形象的影响力发扬光大的,还要属佛教。自东汉佛教传入我国,就开启了上千年的本土化进程,结合我国独有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莲台这一形象被广泛地流传于各种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当中,历代的艺术创作更是用金木石陶等的材质来进行加工塑造,进而诞生了一种深入人心的艺术符号,由于紫砂壶贴近生活的特性,这一符号自然而然地被广泛应用于紫砂壶造型的创作中。

1 美的艺术

艺术创作必然是反应美与美好的愿望的,紫砂壶艺术也不例外。“莲台壶”这件作品结合了自然与文化、现实与想象,展现了制壶人对于自然的关注与对美好生活的充分想象。首先,“莲台”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佛教文化的象征意义,佛教文化的核心在于一个“禅”字,通俗地讲就是清净、光明与自在之意,作品因此也就具有了“点化”人们的意义。任何艺术作品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是难以服众的,“莲台壶”通过对莲台造型的运用,提高了作品的文化辨识度,对于呈现作品造型设计特点来说非常有帮助(见图1)。

图1 莲台壶

莲台所对应的气质是清淡、随和,制壶人必须从泥料的选用开始就要下功夫,恰当的色彩与质感能够对凸显作品造型与文化底蕴起到辅助作用。制壶人所选择的泥料在烧制后呈现出棕褐色,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泥土的色彩,点明了紫砂泥来源于自然的本质。泥料的质感也是千差万别的,此壶属于比较“原生态”的一种,砂质颗粒在泥料中非常清晰,泥料的表面则明亮如玉,质感细腻,难怪人们要称紫砂壶“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了,这句诗文当中还为紫砂壶增添了一些音律效果,呈现出紫砂壶富有趣味感的一面,更接地气。这种文化上的联系,让紫砂天然地就具有一种文化亲和力,可以跟其他任何文化元素相互融合。“莲台壶”的创作正是依托紫砂本身的材质,以及形体塑造以后所形成的艺术吸引力,两者结合融合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无形之中令人产生,紫砂如玉,莲台如火的曼妙感受。

“莲台”是佛教中佛祖与菩萨们的坐台,它的造型是比较稳定的,通常以莲花形态为主,根据手工艺人个人志趣变化细节。这件“莲台壶”比较宽大和饱满,模仿了莲花盛开的姿态,壶身部分上面宽,底部略窄,呈现为倒梯形的形状。制壶人特意强调了壶面的弧度,使壶身呈现得比较圆润和饱满。在设计壶身时,制壶人主要运用的是圆器制作的技法,对线条有所强调,呈现出的效果是圆中有方,更有境界。

莲花纹样是此壶设计中的一个重点部分,缺少了这一部分作品很可能会落入不明所以之中。根据紫砂壶造型结构的特点,莲花纹最适合应用在壶身与壶盖两个部分,前者呈现得更加立体,侧重表现莲台;后者更加平面化,侧重莲花的自然美。在壶身上,制壶人采用了大小、形态均等的莲花纹样紧密排列,环绕壶身一周,莲花纹的线条非常凸出,构成花瓣包裹壶身的姿态,一个平稳大气的莲台就形成了。

壶身上端有壶颈部,作为壶盖与壶身之间的缓冲,能够凸出壶身结构的完整性。圆满的壶盖像一顶草帽,壶盖中央的圆形壶钮精致简约,可看作是制壶人以简为精艺术理念的体现。从壶钮到壶盖再到壶身可以说是“一圆到底”,制壶人用最简单的元素,通过变换大小达到了丰富壶身造型设计的目的。在壶盖上,制壶人以壶钮为基准设计莲花纹样,俯视壶盖便能看到盛开莲花,简单的纹线勾勒出的是自然的生命力与莲花的清新之美。这种美结合历史上莲台的形象,就使得作品融入更多的文化底蕴,让人在看到这把壶外形的那一刻,就能够联想到埋藏在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文化印象,从而获得一致的审美认同。

壶嘴与把手在壶中延续传统造型,创作所遵循的是简繁得当的设计理念,此壶的表现重点在于壶身、壶盖这些垂直的中心部分,如果壶嘴与把手过于华丽,势必会喧宾夺主,模糊作品的主题,所以流把的设计主要用于体现传统紫砂壶结构所带来的那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用光润流畅的线条作为“莲”这一中心形象的背景,而在实用性及舒适性上,又契合经典的茶壶结构,让人看得赏心,用得舒心。

2 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对于紫砂壶艺术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看紫砂壶的祖先“供春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开辟了紫砂壶的时代,更在于其中所体现的自然真谛。那么这件“莲台壶”所体现的就是人生境界了。佛教文化在中国影响巨大,其中有关人生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价值。莲台是佛教文化的象征,那么此壶自然以脱俗、宁静与高远辽阔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使作品的气质韵味更加独特。制壶人在选择莲台作为主题时就有文化层面的思考,始终以此为导向,使“莲台壶”特征鲜明,富于历史的与情感的力量。

3 结语

“城东圣母坐莲台,大地众生正眼开”。莲台的传说依旧在不断流传,它的形象也必将伴随着我们的文化继续衍变,在这里对“莲台壶”的泥料、造型与文化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揭示了作品的艺术特征,剖析了制壶人的艺术理念。文化底蕴无论是在过去、当下还是未来都是紫砂壶艺术必须要遵循的一条规律,紫砂壶自身的艺术性与文化底蕴息息相关,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紫砂壶也实现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性构建。

猜你喜欢
制壶泥料壶盖
伪造的情书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