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疗效及对胃肠动力学、胃肠激素的影响

2021-01-21 03:59陈志刚王晓雷袁世发保丽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胃穿孔鸣音胃肠功能

陈志刚,王晓雷,袁世发,保丽丽

(武警河北省总队医院,1.普外科;2.急诊科,河北 石家庄 050081)

胃溃疡是暴饮暴食后胃容积、胃酸、胃蛋白酶增加所致,导致穿孔风险。随着我国该病发生率逐年升高与人们饮食习惯等有关[1]。目前主要依靠手术治疗胃穿孔,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具有显著效果,但对机体损伤大,康复慢。腔镜技术在胃穿孔治疗中逐渐推广,但对胃肠动力学、胃肠激素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为此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8~8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全腹连续性疼痛、压痛、反跳痛等症状,影像学确诊。排除重大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凝血异常、精神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2]。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15年2月~2019年7月48例胃穿孔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平均(42.19±4.43)岁;幽门管、前壁、胃体小弯、胃窦后壁穿孔分别为8例、7例、5例、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平均(42.20±4.19)岁;幽门管、前壁、胃体小弯、胃窦后壁穿孔分别为7例、8例、6例、3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P>0.05。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开放性修补术,全身麻醉,腹部正中切口(长12 cm),暴露并清洗腹腔、消毒,缝合固定穿孔部位,反复冲洗、消毒,引流,逐层缝合腹部切口。观察组:腹腔镜微创手术,仰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观察镜了解病灶及周围情况,吸出腹腔积液,清除坏死组织,逐步修补溃疡,对于血管较小的病灶可进行电凝止血,血管较大则夹闭止血,置入引流管,缝合、消毒。两组术后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3]:症状好转或消失,穿孔消失或好转,为有效。记录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减压解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前术后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浆胃动素(MTL)水平;记录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胃肠动力学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胃肠减压解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胃肠动力学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手术、胃肠动力学指标对比( ±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胃肠减压解除时间(h) 术后排气时间(h) 肠鸣音恢复时间(h)观察组 48.99±7.43 5.93±1.03 26.87±2.18 23.78±6.12 12.17±2.19对照组 82.19±9.17 7.63±0.93 40.87±3.18 48.32±4.18 36.78±3.14 t 12.89 6.24 15.02 20.19 11.4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胃肠激素对比

两组术后VIP及MTL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激素对比( ±s;ng/L)

表2 两组胃肠激素对比( ±s;ng/L)

组别 VIP MT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138.64±10.05 185.12±16.76 111.45±13.09 171.05±19.32对照组 139.42±11.09 160.25±14.14 112.09±15.25 139.98±17.30 t 0.03 6.03 0.11 19.94 P 0.9683 0.0000 0.9804 0.0000

2.3 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观 察 组 有 效 率( 9 6 . 0 0 % ; 2 4 / 2 5 ) 较 对照组(80.00%;20/25)高,x2=3.99(P=0.0402);并发症发生率(4.00%;1/24)较对照组(16.00%;4/25)低,x2=6.05(P=0.0318)。

3 讨 论

胃穿孔主要发生在胃角、胃窦等位置,发生原因包括胃酸分泌过多损伤胃黏膜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炎症和溃疡;长期用药导致胃黏膜糜烂;饮食不节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精神原因和遗传因素。

开放修补切口较大,创伤重,肠壁间隙盆腔积液清除效果欠佳,术后感染风险较高;较大创伤刺激儿茶酚胺分泌,降低胃泌素水平,可致术后胃肠功能紊乱[4]。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胃肠减压解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术后VIP、MTL均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VIP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表面,与Gs蛋白结合后激活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细胞中环磷酸腺苷水平(cAMP)并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促使平滑肌细胞超级化,Ca内流减少,舒张平滑肌;其水平与胃肠功能显著相关,术后水平升高提示胃肠功能恢复[5]。胃动素参与腹腔镜手术状态下胃肠功能调节[6]。上述结果说明腹腔镜手术对胃肠功能影响小,利于术后康复。考虑是因为:腹腔镜微创术切口小,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更快;腹腔镜提供良好视野,便于全角度观察病灶及周围组织关系,提高操作精准性,对肠壁间隙积液清除效果好,对胃肠功能影响较轻;术中不会严重牵拉病灶,术中给予双极电凝,改善局部黏膜损伤。

综上所述,腹腔镜微创手术能提高胃穿孔疗效,促进胃肠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胃穿孔鸣音胃肠功能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