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给予子宫交叉捆绑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1-01-21 03:59葛莉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缝线难治性交叉

吴 丹,葛莉萍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2)

无论那种分娩形式,产妇会因各类原因发生一些应激反应,例如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产后出血定义为:当胎儿被分娩24h之后,阴道出血量多于500 mL以及孕妇采取剖宫产后出血量多于1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症状是以分娩后出血量高于1000ml,且需要使用相应措施进行保守治疗,即手术方式、子宫切除等方式进行[1-2]。若无及时止血治疗,会危及到产妇的生命。而为彰显子宫交叉捆绑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展开本次研究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120例剖宫术中难治性产后患者,病例起始时间为2017-1,截止时间为2019-1.纳入标准:(1)于本院接受诊断、治疗;(2)可独立思考,正常沟通;(3)出血量大于1000 mL以上、凶险型前置胎盘等临床症状;(4)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5、患者(家属)知晓研究内容且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2)认知障碍;(3)合并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等;(4)中途退出者。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住院号排序分组(每组60例),序号奇数者为对照组,本组中初产妇、经产妇比例为(32:28),年龄区间为25~38岁,平均年龄(31.2±4.2)岁,孕周范围37~40 w,平均(38.4±0.5)w。序号为偶数者为试验组,本组中初产妇、经产妇比例为(33:27),年龄区间为26~39岁,平均年龄(32.2±5.0)岁,孕周范围38~41 w,平均(39.4±0.6)w。两组产妇从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参数均保持了间质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B-LYNCH缝合术,即:从起盆腔中将产妇在子宫中拖出,在产妇子宫切口下沿距离2 cm处与切口右端顶部距离的3cm处应用可吸收缝线与半圆针进行进针。之后距离3 cm的切口上沿处从宫腔中将缝线穿过,即缝线位置与宫底处成垂直并绕其在后壁,之后进针在宫腔位置。子宫左侧与右侧的缝合方法相同,待两边位置缝合完善后,在缝线通过产妇宫底后成垂直方位,并到达子宫前壁处。之后,操作者对缝线进行牵拉并加压,之后起始线的尾部处打上结,术中注意观察孕妇是否存在阴道出血。

试验组患者采取子宫交叉捆绑术,术者的双手对产妇子宫进行加压,令产妇的子宫出血量减少,即可判断子宫交叉捆绑术是否有效。手术方法:从盆腔中将子宫拖出,在与腹膜反折区域平行处使用可吸收的Monocryl缝线和圆针进针,在左侧阔韧带的无血管位置使用缝线将其穿过。并在对侧的宫底位置将缝线做环绕,之后操作者使用双手对宫体部及宫底向下及向内进行加压,操作者并将缝线的两端进行拉紧,并在宫底右侧宫角处2 cm距离处进行打结,之后对右侧子宫处理方式与上述相同,待将双侧的交叉捆绑打结完成之后,就将两个缝结处的结节在宫底进行打结,并且要避免宫底缝线进行脱落,术中观察孕妇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出血量: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量并进行对比,时间:术中、术后2h、术后24h。

住院时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分组。分组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T分析,P=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对比

试验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量并进行对比( ±s,ml)

表1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量并进行对比( ±s,ml)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术后2h出血量 术后24h出血量试验组 60 1724.1±124.24 70.45±11.56 132.12±15.7对照组 60 1898.4±178.11 89.72±12.07 158.42±18.2 t 6.217 8.931 8.598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试验组住院时间(8.42±1.27)d,对照组住院时间(12.56±1.88)d,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产后出血的因素包含多种,例如:前次剖宫产史、巨大儿、多胎妊娠、胎盘植入、胎盘穿透、既往有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史及妊娠合并症等,但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常常是无法预算与预料的,每位要经历分娩的产妇都不可避免有产后出血风险,一般若情况不严重,都会采取宫缩剂与子宫按摩,但若患者情况较为严重,且情况危急,就需采取其他保守治疗方法[3-4]。在本笔者的研究中,采取的是子宫交叉捆绑数术,此手术是在B-Lynch缝合的基础上做的改良。尤其是在治疗剖宫术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有几个优势,首先使用常规缝合术对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时,可有效利于子宫解剖中的结构尽早恢复,加快子宫收缩,将术中出血量减少。其次,此手术不会对宫腔进行穿透,不同于未改良B-Lynch的缝合术是要对子宫前后壁进行穿刺缝合,因此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宫腔粘连、子宫血肿等,继而不会对周围器官进行损害[5]。

本次研究中显示,给予子宫交叉捆绑数术的试验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子宫交叉捆绑数术可有效降低产妇出血量,此外,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子宫交叉捆绑数术可有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并提高安全性。

综合以上分析,给予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子宫交叉捆绑术,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猜你喜欢
缝线难治性交叉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数
连一连
缝线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