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21 03:59葛亚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筋膜间隙髋关节

吴 瑞,葛亚丽*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很多老年人患有髋关节疾病,或者出现股骨颈骨折等情况,一般而言,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较为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1]。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且很多患者患有不同类型的基础疾病,这也导致患者围术期内风险因素较多,如果无法为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麻醉方式,就无法保证镇痛效果,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2-3]。只有为患者选择有效、合理的麻醉方式,才能实现有效的镇痛,并且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4]。我院针对此类患者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麻醉镇痛方案,现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当中抽取78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对象为样本,本次研究的内容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且患者家属知晓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式均分成对照组(n=39)和分析组(n=39),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19例,年龄为62~73岁;分析组患者当中男性对象21例,女性18例,年龄为63~7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规方式麻醉。护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6L,实施常规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分析组对象则需同时接受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主要方法如下所示。

在全麻诱导插管后,医生做好消毒铺巾,并且将阵线高频超声探头平行放在患者的腹股沟韧带,对探头位置进行调整,观察股动脉与髂筋膜的情况,确定穿刺的具体位置,穿刺针从患者股内侧进入,需要避开股动脉进针。等到针尖到达髂筋膜间隙的时候,为患者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国药准字:H20060137,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l:100 mg),可以观察到局麻药液从注射点处由内向外将髂筋膜推开;如果局麻药液在髂筋膜上方或髂腰肌内扩散,则需要重新调整针尖的位置。

1.3 临床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麻醉镇痛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选择VAS量表进行统计,0分表示无任何痛感,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超过7分为严重疼痛且难以忍受。

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麻醉后的基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以及复苏室留观时间。

1.4 统计学观察

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需代入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s)接受t值处理,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疼痛比较

两组对象接受麻醉前VAS分值无差异,分析组患者接受麻醉后VAS分值下降且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麻醉前后VAS分值观察( ±s)

表1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麻醉前后VAS分值观察( ±s)

分组 n 麻醉前(分) 麻醉后(分)对照组 39 5.8±1.1 4.1±0.7分析组 39 5.7±1.3 1.5±0.3 t—— 0.367 21.320 P—— 0.715>0.05 0.000<0.05

2.2 两组指标比较

分析组患者接受麻醉给药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指标比较分析( ±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指标比较分析( ±s)

分组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拔管时间(min) 复苏室留观时间(min)对照组 39 135.8±5.1 424.1±14.7 19.7±2.6 25.4±2.7分析组 39 115.7±2.3 271.5±7.3 11.3±1.2 14.2±1.9 t—— 22.437 58.064 18.319 21.185 P—— 0.000<0.05 0.000<0.05 0.000<0.05 0.000<0.05

3 讨 论

在常规的麻醉镇痛方式中,椎管内麻醉以及硬膜外置管的效果虽然较好,但是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且操作体位摆放难度较大,所以目前使用较少。而气管插管全麻等方式,虽然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要求,但术后镇痛可能需要使用较大剂量的阿片药物等,患者容易出现呼吸抑制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我院针对此类患者选择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对患者的下肢神经进行阻滞,从而发挥镇痛效果。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让医生在直视的状态下,对患者的髂筋膜、阔筋膜以及髂筋膜间隙的神经、血管组织等进行准确观察,从而保证给药部位的准确性,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超声引导图像也会较为清晰、逼真,保证患者股神经等阻滞效果较好,从而确保患者疼痛感明显减退。此次研究选择内侧入路的方式,可以避免遇到较大的阻力,也不会影响药物的扩散情况,用药量会较为合理,且内侧入路可以远离患者的切口部位,避免操作的时候导致导管出现移位或者脱落等情况,避免患者风险因素较多。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接受不同方式的麻醉阻滞镇痛干预。在对比相关数据之后可知,接受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干预患者,印证了这一方案的优势。

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麻醉镇痛方式选择当中,应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实施效果更好,该方案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改善其临床指标。

猜你喜欢
筋膜间隙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间隙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苦难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