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1-21 03:59张建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孔镜腰椎间盘腰椎

方 勇,张建军

(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类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由椎间盘退变或反复积累损伤造成,患者以腰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1],近年来,临床常采取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我院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及家属均已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感染性疾病;②骨软化或骨质疏松;③重要脏器异常或不全;④凝血功能障碍;⑤手术禁忌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在29~63岁之间,平均年龄(46.2±5.7)岁,病程在0.5~3年之间,平均病程(1.7±0.6)年;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在27~64岁之间,平均年龄(45.5±4.9)岁,病程在1~2年之间,平均病程(1.5±0.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构成表现相近(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让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并给予全麻,将患者腹部垫空,于病变椎体间隙中心偏侧开一5cm的切口,将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将锥板和关节突显露。以X线机明确病变间隙,采取锥板钳进行锥板开窗,将神经根与硬膜囊显露,并分离牵开,至病变椎间盘显露,将突出的髓核团摘除,检查椎管内不存在髓核与椎间盘组织残留后,止血并冲洗切口,最后将切口关闭。

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让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后,将腹部垫空,采用C型臂X线机明确病变椎间隙后,在体表相应部位标记,作为进针点。于病变椎间隙向棘突方向8cm部位实施局部浸润麻醉,通过透视机进行穿刺,至椎间盘时,顺着穿刺针向内造影(注射1 mL亚甲蓝)。将导丝通过穿刺针置入,并在穿刺部位开一0.8cm切口,将套管插入后,置入椎间孔镜,孔镜下观察病变髓核染色为蓝色,采用髓核钳将病变髓核摘除后,射频止血,最后关闭切口。半年后评估两组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2~3]

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腰椎疼痛以及腰椎功能。(1)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2)腰椎疼痛评判标准:以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判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总分10分,腰椎疼痛剧烈程度与评分高低成正相关。(3)腰椎功能评判标准:采取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判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越低的评分表明越好的腰椎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表明本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7 85.41±14.35 102.39±21.02 9.71±1.35观察组 27 59.87±7.43 45.25±6.36 6.02±0.58 t-8.213 13.520 13.049 P-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腰椎疼痛与腰椎功能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与OD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腰椎疼痛与腰椎功能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腰椎疼痛与腰椎功能比较( ±s,分)

组别 n VAS OD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7 6.13±1.43 2.48±0.62 71.94±13.26 33.58±6.41观察组 27 6.25±1.57 1.20±0.35 70.13±12.07 21.37±4.85 t-0.294 9.342 0.525 7.893 P-0.770 0.000 0.602 0.000

3 讨 论

伴随经济的发展,工作强度的加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困扰。该病可通过保守与手术等方法治疗,前者适用于年轻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后者则适用于病情相对较重或年长的患者[4]。

过往临床多采用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改善神经压迫,减轻腰椎疼痛症状,但由于其切口开口较大,容易损伤患者椎旁肌肌肉组织,加大出血量,加之术中需要切除部分锥板和黄韧带,可能引起术后椎体缺乏稳定性等并发症;还可能增加炎性物聚集的概率,发生术后感染,增加住院治疗时间[5]。

经皮椎间孔镜是一类微创手术,不仅疗效确切,还能避免大切口对患者造成的术创,出血量和并发症更少,疼痛感更轻,确保术后脊柱的稳定性,能有效加速患者恢复,目前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并获得了患者的好评。本研究结果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较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更高,患者恢复更快,且疗效更佳,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楚,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腰椎功能和活动质量。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不仅能有效减少手术与住院时间及出血量,还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孔镜腰椎间盘腰椎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