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1-21 03:59周春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消化性螺杆菌胃溃疡

周春艳

(淮安市淮城镇卫生院,江苏 淮安 223200)

消化性溃疡属于一种常发生在胃部以及十二指肠处的慢性溃疡疾病,主要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胃酸对胃黏膜引起的消化作用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胃溃疡。消化性胃溃疡具有周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患者临床治疗很容易导致反复发作,不利于疾病的有效康复[1]。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反酸、上腹疼痛、烧心等,需要通过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针对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进行的时候一共在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中选择了30例,并且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调查的,并且签署了相关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也对此次研究病例进行了批准。其中观察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8人和7人,年龄在19岁至63岁,平均(41.35±1.41)岁,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9人和6人,年龄在18岁至65岁,平均(41.37±1.4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发展情况以及疾病发展情况选择药物,首先可以通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进行治疗,每天1~2次。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250 mg,每天2次。口服阿莫西林1.0 g,每天2次。

观察组主要通过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通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每次20mg,每天1~2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每次1.0 mg,每天2次。口服甲硝唑片治疗,每次0.4 g,每天2次。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溃疡平均直径。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检验相关数据,对治疗效果进行x2值检验,对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T值的计算,P<0.05的时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溃疡平均直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前后溃疡平均直径均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溃疡平均直径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溃疡平均直径比较(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5) 13.21±2.11 5.22±0.21对照组(n=15) 13.23±2.12 8.26±1.03 t 0.0258 11.2005 P 0.9795 0.0000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又被称之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主要是由于胆汁反流、胃运动异常、胃肠肽、遗传综合征、药物、饮食、应激精神因素影响导致的,患者一般具有疾病反复发作和上腹痛的临床特点,发病无季节性规律,任何时间都可能发展。一般来说,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在中上腹部,疼痛主要表现为灼痛、钝痛、饥饿样痛,如果疼痛不耐受,就可能表现为胃穿孔或溃疡穿透。临床进行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诊断一般通过胃液分析、内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X线钡餐检查等方式[2],其中幽门螺杆菌属于一种螺旋形的微厌氧性生物,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是相关研究证实的唯一一种可以在人体胃部组织中生存的微生物,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患者在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往往会形成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或者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直接导致胃粘膜损坏,甚至还会引发胃癌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不适、胃内反酸、食欲减退、腹胀等,还会具有口臭、胃痛等症状。临床上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可以从人体胃黏膜组织中选取细菌进行培养,随后进行组织涂片以及切片镜检。或者可以通过尿素酶对胃内尿素酶活性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查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利用多聚酶链反应测定幽门螺杆菌的DNA。一般来说,通过细菌培养的方式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是最好的,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3],经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有着90%以上的做一个,所以大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要通过多种抗菌感染药物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进行疾病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而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奥美拉唑能够起到控制消化性溃疡的急性出血,而且对于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有着较高的治疗效果。奥美拉唑属于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因此可以有效抑制胃酸以及其他刺激性因素所引起的机体胃酸分泌过多症状。阿莫西林属于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应用范围也比较广,主要对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幽门螺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4]。甲硝唑属于一种抗阿米巴药、抗厌氧菌药,能够起到抗厌氧原虫和厌氧菌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由于厌氧菌所导致的局部感染。以上几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各种药物作用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等症状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前后溃疡平均直径均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差异显著。

总而言之,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发挥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作用,从患者致病原因出发,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控制胃酸的进一步分泌,阻断相关影响因素对胃黏膜的侵蚀和刺激,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消化性螺杆菌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