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应用

2021-01-21 03:59葛爱亮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控制性脑外伤脑膜

葛爱亮

(江苏省扬州洪泉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扬州 225200)

脑外伤指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损伤,使颅内压升高,神经中枢功能异常,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症,多由车祸等意外事故导致,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严重时发生脑疝,需要进行紧急抢救,纠正休克症状,清理创口,进行抗感染治疗。发生脑外伤后由于患者颅内压恶性增高,还容易造成各类并发症,使得重型脑外伤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去骨瓣减压术可能导致颅内压下降过快,改变血液流变学,诱发脑疝、急性脑膨出、侧脑内血肿及脑梗死等。在本研究中,使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例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5,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和实验组(n=15,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27±5.71)岁;实验组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6.13±4.75)岁。两组间一般资料基本一致(P>0.05),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符合重型脑外伤诊断标准[1];(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2];(3)年龄18-70岁;(4)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2)伴有严重骨折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以及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全身麻醉,依据CT检测结果确定手术位置。去除骨瓣,在硬脑膜边缘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呈发射状切开硬脑膜,清除颅内血肿,探查并切除失活脑组织,缝合硬脑膜,留置引流管。

实验组:行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检测患者硬膜下是否出现血肿,依据CT检测结果选择切口位置,剥离骨膜,快速钻孔,以“十”字状切开,释放部分血肿液。快速形成皮瓣与骨瓣,暂不分离骨瓣与硬脑膜,骨瓣会突出于原骨表面,可达到减轻颅内压的目的。分离骨瓣和硬脑膜,观察硬脑膜张力,适当过度通气,控制收缩压在90-95mmHg,再次降低颅内压。采用弧形的方式剪开颞极方向硬脑膜至蝶骨嵴,将硬膜下血肿液推向切开口位置,使其逐步流出清除。缓慢放射状剪开硬脑膜,在正常脑组织表面覆盖脑棉、湿纱布,彻底清除血肿后止血,缝合脑膜,关颅,放置引流管。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均对中心静脉压实施监测,给予质量分数为20%的甘露醇注射液及呋塞米进行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1)术后随访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恢复良好,总恢复率=(轻度残疾+恢复良好)/总例数×100%[3]。

(2)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梗死、低钠血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恢复情况

在总恢复率上,实验组(80.00%)比对照组(40.00%)高(P<0.05),见下表1。

表1 恢复情况比较[n=15,n(%)]

2.2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2 0.0 0%)比对照组(73.33%)低(P<0.05),见下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15,n(%)]

3 讨 论

重型脑外伤是由于强大的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颅内压升高、并使神经中枢调节脑血管功能异常的一种危急重症,需要紧急送医治疗。据调查结果显示[4],在导致35岁以下男性死亡的原因中脑外伤位于第二位,约50%的重型脑外伤患者最终死亡。

临床上治疗重型脑外伤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降低患者颅内压,自引进去骨瓣减压术后其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管饭应用,通过去除血肿与坏死组织减轻脑组织受到的的压迫,预防颅内压增高情况的发生,普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该手术方式会造成患者颅内压快速下降,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大幅度增加了急性脑膨出的风险。有研究结果显示[5],分步控制性减压术能显著降低重型脑外伤患者死亡率。本研究结果中,在总恢复率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是一种高效的外科手术方式,分步多次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针对并发症发生原因,可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放生情况。此种手术方式无需快速位移,避免了对脑血管造成损伤,引发脑梗死;骨瓣突出于原骨表面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使颅内压保持在正常水平;术前留置的颅内压监测探头可于术后1-2周去除,可用于术后颅内压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以上结果表明,分步控制性减压术应用于重型脑外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开颅术中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但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控制性脑外伤脑膜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破裂的临床效果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