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1-01-21 03:59祝红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穿刺针麻醉神经

祝红丽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00)

麻醉分为局麻和全麻,局麻为注射到身体局部,患者保持清醒的意识,当前常用的局麻方式为局部浸润麻醉、神经组织麻醉等。相比于上述麻醉方式,文献显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强[1],为了对此结论进行验证,本文随机选择70例患者,均是于2019年8月~2020年5月在我院中接受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展开系统分析,详细资料和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70例患者,均是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我院中接受麻醉的患者,随意分两组,其中包含新兴组与传统组,前者有患者35例,后者有患者35例,前者患者的均龄为(38.44±9.56)岁,后者患者的均龄为(38.34±9.52)岁;前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后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和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符合麻醉要求,排除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的患者,上述信息差异较小,可比。

1.2 方法

传统组应用常规性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确定药物剂量,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选择应用17毫升百分之一点七左右的利多卡因,或是25毫升百分之零点五的罗哌卡因。坐骨神经组织麻醉选择应用15毫升百分之一点五左右的利多卡因[2]。

新兴组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首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开始对患者进行穿刺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定位器,合理连接定位器和患者心电图,给选择选用恰当的穿刺针,把神经刺激定位器的负极和穿刺针连接起来,当设备连接好以后启动设备,开始展开穿刺操作,设备的电流值控制在一点五毫安,而频率控制在一点五赫兹。整合过程都要对患者的肌肉群状况进行注意,对其是否出现规律性收缩进行判断。当穿刺针慢慢的接近目标神经丛或者是节点时,受电流影响此位置周边的神经支配肌肉群会发生节律性收缩,麻醉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进针深度以及方向,直到患者的肌肉群产生显著的节律性收缩。把设备电流下调到零点五毫安,对穿刺针有没有插进至血管进行观察,没有血液流出则可以注射麻醉药[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平均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时间

从表1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平均镇痛时间有显著不同,新兴组平均镇痛时间为3.74±0.69小时,传统组平均镇痛时间为4.86±0.45小时,前者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时间( ±s,小时)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时间( ±s,小时)

组别 n 平均镇痛时间新兴组 35 3.74±0.69传统组 35 4.86±0.45 t 4.1056 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

从表2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不同,新兴组疼痛评分为1.12±0.06分,传统组疼痛评分为4.21±0.13分,前者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 ±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 ±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新兴组 35 1.12±0.06传统组 35 4.21±0.13 t 0.6435 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表3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不同,新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 论

相比于传统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存在客观的衡定指标,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每个级别的麻醉师都能操作,并且涉面广、起效快,十分适合小型手术,术后不会影响患者机体脏器,苏醒时间段,并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如产妇、老人、小孩等,都能较快适应,从而实现理想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为:从表1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平均镇痛时间有显著不同,新兴组平均镇痛时间为3.74±0.69小时,传统组平均镇痛时间为4.86±0.45小时,前者更短,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不同,新兴组疼痛评分为1.12±0.06分,传统组疼痛评分为4.21±0.13分,前者更低,有统计学意义。从表3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不同,新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和刘可千等人研究结论相差较小,代表性较强。

总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相比于应用传统常规性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患者,接受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平均镇痛时间更短,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为高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穿刺针麻醉神经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