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

2021-01-21 03:5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内科剂量

邵 英

(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2)

在临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发病原因主要与支气管黏膜以及周围组织炎症的出现有关,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形式。与春夏秋三季相比较,冬季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生概率较高。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中也探寻出了更多的方案。与以往常规抗感染治疗方式相比较,采用呼吸内科规范化对症治疗措施,能够较快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68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包含21位男性、13位女性,最小年龄为32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46.28±4.35)岁。对照组患者男女人数分别为18例、16例,年龄上的平均值为(47.68±3.46)岁。在临床诊断方式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患者的精神、意识正常,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健全,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式用于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保持室内卫生清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为H20003756,每次用药剂量为2 g,每日服用2次。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也可选用由江苏瑞年前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为H20060846,使用剂量为0.2 g。另外准备浓度剂量为5%、100mL的葡萄糖溶液,将以上两种药剂相混合使用,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注至患者体内,每次给药3次[1]。

将呼吸内科规范化治疗方法用于观察组。待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接受各项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待掌握患者全部疾病信息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首先,对于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患者,在规范化处理方式下,将60mg的盐酸氨溴索与生理盐水相混合使用,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日给药1次。为帮助患者祛痰,指导患者服用溴己新,在明确药物使用剂量、方法的情况下,合理用药,该药物以口服为主,每次服用剂量控制在10-15mg之间,每日服用3次。其次,获取所有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痰病菌培养,与此同时,开展药敏试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对痰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正确判断出患者体内存在的炎性物质,并给予相关治疗药物,主要以抗感染类药物为主。若患者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通常会使用第三代头孢,仍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头孢含量约为2g,每天完成两次药物滴注。若患者对头孢过敏,可另外选用0.5g的左氧氟沙星,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医治,每日1次。此外,为达到规范化平喘治疗效果,给予患者氨茶碱或者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前者药物剂量为0.1g,每日3次。后者以吸入的治疗方式为主。最后,在患者用药期间,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观察,待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基本的控制后,便进入缓解期[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时间为1周后。在胸片检查中,病灶面积缩小程度在80%以上,临床症状表现上,仅存在轻度的咳嗽,将此类现象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病灶面积缩小程度在50%-80%之间,症状逐渐改善,病情好转,视为有效;对于治疗前后病情无好转迹象,病灶面积未缩小,视为无效。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统计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的整理由SPSS 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s)、%为计量、计数单位,在t、x2检验方式下,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为94.12%,对照组为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

2.2 在用药期间

观察组患者腹痛、食欲不振症状各出现1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腹痛、便秘发生频率为2例、3例,3人出现食欲不振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慢性支气管炎是多发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喘息、咳嗽是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从发病季节上进行观察,冬季发病率较高,若患者没有及时进行医治,伴随着疾病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严重损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污染情况也在加剧,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致病性也在不断加强,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到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发展。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少医疗工作者纷纷投入到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治疗方案的研究当中。从以往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上来看,虽能够初步控制住疾病的发展、缓解病症,但在疾病的根治上,仍存在较大的限制。在呼吸内科规范化针对性治疗方式的应用下,完成药敏试验并进行痰液培养,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合理用药,确保了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药物使用安全得到保障,有利于后续各项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较快的改善患者咳嗽、喘息等症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饮食、运动各方面作出相应的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尽快康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当中,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更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与采纳。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内科剂量
·更正·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