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

2021-01-21 03:59胡亚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量表分数

胡亚捷

(睢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2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期,冠状动脉血栓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性坏死。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抢救不及时,梗死血管不能尽快打通,病死率很高。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死率高的严重急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迅速疏通梗死部位的血管,恢复患者的血流量。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与抢救时间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在发病后迅速接受治疗,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需要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争取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国内外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时间窗”是影响抢救效果和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除了发病到治疗时间难以有效控制外,院前手术抢救过程、收治过程、治疗准备阶段都可以由急救医护人员完成。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争取时间及时救治。本研究探析了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19。实验组年龄21~72岁,平均(45.21±2.27)岁,男:女=12:7。对照组年龄21-75岁,平均(45.21±2.91)岁,男:女=11:8。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①组建急救队,各部门按照急诊科要求开展救治工作,职责明确,配备必要的车辆、手术室、专业医务人员和急诊室,要求医务人员在急诊科、心内科病房接受专业培训。选拔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各司其职;加强培训演练:定期对急救救援知识进行培训,定期在急救车上准备综合演练和考试,配备急救药物、车辆通风机、吸引器等设备,并建立信息预报系统,通过120指挥系统跟踪救护车实施情况,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急诊科,提前做好救援准备[1-2]。②院前抢救,应在到达现场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并反馈急救中心建立静脉通道。加强吸氧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③院内急救,诊断:首先在急诊室监测患者的意识、呼吸、体温等临床体征,约谈意识较差的患者,触诊昏迷患者,尽快掌握和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这一阶段控制在30秒内,然后通过心电图确认患者的病情。④抢救:心肌梗死确诊后,指导患者在半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待心脏科医生会诊抢救,并进行24小时远程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和循环功能,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⑤患者转运:急救成功后,将患者转至心内科,转院前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轻轻抬起病床,填写转院表,准备好必要的转运设备。如有必要,协助急救医生跟随转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SAS量表分数、SDS量表分数、满意度、抢救时间、院内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给予t检验,计数给予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SAS量表分数、SDS量表分数

护理开始两组SAS量表分数、SDS量表分数比较,P>0.05,而护理结束实验组SAS量表分数、SDS量表分数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优化的程度,P<0.05。如表1.

表1 护理开始和护理后SAS量表分数、SDS量表分数比较( ±s,分)

表1 护理开始和护理后SAS量表分数、SDS量表分数比较( ±s,分)

组别(n)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开始 护理结束 护理开始 护理结束对照组(19) 60.12±3.33 47.32±2.88 64.33±4.22 46.13±3.55实验组(19) 60.37±3.13 34.05±1.23 64.45±4.15 36.65±0.93 t 0.104 13.345 0.152 15.321 P>0.05 <0.05 >0.05 <0.05

2.2 满意度

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t=7.906,P=0.000<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4.45±3.21分,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88.34±2.25分。

2.3 抢救时间

实验组抢救时间8.19±2.01min 短于对照组13.19±2.17min,P<0.05.

2.4 院内复发率

实验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6.121,P=0.013<0.05)。实验组院内复发有1例,而对照组院内复发6例。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CHD)患者的一种严重类型。其症状为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尽快纠正缺血组织,治疗的黄金时间通常在1小时以内。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栓塞、冠心病和代谢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急救过程中需要分秒必争地进行救援。

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患者长期得不到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甚至会死于急救失败。如果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开始治疗,将会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3-4]。

医院急诊科在救治病人时,如果手术室准备时间过长,或者护士因缺乏经验而不能在短时间内对病人进行急救护理,就会延误手术时间,给病人带来不可预知的伤害。因此,为了更好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必要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缩短抢救时间,在保证各项抢救措施顺利开展的同时,迅速将患者转往医院救治,对提高抢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此前的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避免医院延误,提高医疗队的协作能力。对提高抢救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6]。

研究显示,通过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抢救成功率较高,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住院复发率,焦虑抑郁程度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既要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又要不断提高急诊护理效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新的急诊护理模式。在对常规急诊护理进行升华和优化的基础上,总结急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预见性护理规范,通过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7-4]。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SAS量表分数、SDS量表分数、满意度、抢救时间、院内复发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量表分数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