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检查在流浪精神病患者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21 03:59胡燕红张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异常者肝胆精神病

江 煜,胡燕红,张虹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功能科,广东 东莞 523230)

我院是东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唯一定点收治医院,每年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千人次左右。本文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我院治疗的流浪精神病患经超声诊断的肝胆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肝胆疾病的发病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分析对象的患者为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剔除重复入院者,根据诊断标准已明确诊断为相关精神疾病,住院期间,常规行腹部超声检查,最终纳入研究者846人,其中男性604人,女性242人,年龄13~71岁,男性平均年龄为34.29±9.53,女性平均年龄35.29±10.66。

1.2 检查方法

住院患者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患者禁食8 ~1 2 小时以上;检查时,被检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采用西门子X3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对患者腹部进行常规扫查,观察各脏器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有无占位、血流状态等,详细记录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病灶血流信号等声像图特点[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的8 4 6 例病例中,正常者5 7 9 例(占68.44%),检出异常者267例(占31.55%),在异常者中,肝脏检出异常者166例(占62.17%),胆囊检出异常者101例(占37.83%)。

表1 检出情况性别、年龄分布[n(%)]

2.1 总检出率比较

8 4 6 例病例中,检出异常者2 6 7 例,总检出率为31.55%;男性检出率31.13%(188例),女性检出率为32.64%(79例),两者检出率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5,P>0.05);各年龄段检出率中,30岁以下检出率为20.73%,30-50岁检出率为36.50%,大于50岁检出率为54.55%,总体上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6.91,P<0.05)。

2.2 异常者各类病变比较

在检出异常者中,检出率最高的前三种疾病依次是脂肪肝(12.06%)、胆囊结石(5.56%)、胆囊息肉(4.61%)。各种疾病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在不同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309,P<0.05),而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587,P>0.05)。

3 讨 论

各城市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流浪精神病患者也随之日益增多,给城市管理者带来极大的人员管理困难。大部分流浪精神病患者在入院时已经在外流浪很长时间,且入院时多不知其姓名、住址等一般情况,更是无从了解其病史[2],这对诊断、治疗活动带来极大困难,因此需要在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其躯体疾病状况,提高诊疗安全。超声检查即为其中便捷、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之一,其检查结果可为患者入院后的诊疗提供依据。

表2 不同年龄段检出情况[n(%)]

表3 不同性别检出情况

本次研究病例中,肝胆疾病总体检出率为32.86%,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依次是脂肪肝(1 2.0 7%)、胆囊结石(5.56%)、胆囊息肉(4.62%),这可能是由于流浪精神病患者长期流浪在外,无人监管,饮食不定,多为捡垃圾吃,甚至有些患者多日无食可进,或是进食一些变质、腐烂的食物,以致肝脏、胆囊受损。

在各年龄段检出率对比中,随年龄增长而,肝胆疾病检出率逐渐增加,且具有统计意义,说明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疾病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这与一般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相同。

本次研究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此三种疾病在超声检查中的常见病、多发发病,有显著的声像图特征,概括如下:

脂肪肝:肝脏体积多均匀性增大,肝实质近场回声弥漫性增高,光点细密,显示“明亮肝”,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远场回声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静脉多受压变细,以致血流频谱异常改变[3]。

胆囊结石:胆囊腔内出现团块状或斑点状强回声,其形态固定,后方多伴清晰的声影,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依重力方向移动;另外部分结石可呈泥沙样结石,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强回声,多沉积于胆囊后壁,后方伴有声影,其形态与位置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4]。

胆囊息肉:亦胆囊息肉样病变,多为多发,其大小不一,附着于胆囊内壁,多为中等回声,边界光滑,其位置不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5]。

在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疗后,待病情控制后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尽早发现其肝胆相关疾病,在诊疗过程中可以早采取相关措施,因此,腹部超声检查在流浪精神病患者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异常者肝胆精神病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糖代谢异常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精神病
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炎性指标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
都有精神病
糖尿病患者如何筛查并发症
针灸治疗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