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途径

2021-01-21 10:50敖应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敖应飞

摘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小学作为初始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这一阶段的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各科目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观,建立健全人格与思想。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作为德育的主要负责人,对培养学生的优秀精神品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学会倾听,了解学生精神面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小学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开头和打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其基础性的作用,学生的精神面貌建设与德育才不可忽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某些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方式很生硬,甚至是流于表面的。表面化的德育方式收效甚微,班主任教师改变德育方式,采取怀柔政策,以更感性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班主任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以外的主要活动场所,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集的成年人员,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而且学生正处于学习模仿阶段,非常容易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因此,班主任应以身作则,积极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在学生面前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言而有度,以此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为人处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崇高的威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班主任学习能力和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正能量的影响。班主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关爱班级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引导和鼓励他人,那么学生也会变得有爱心,关爱班集体,关爱身边同学和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他们帮助。他们在性格上变得更具包容性,愿意包容身边其他人的不完美,以后成为心地善良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班主任必须严于律己,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保障自身在学生面前变得更具威信,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学生从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之后,或者在学生升级,新生开学更换班主任之后,班主任如何快速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每一个学生,不仅包括学生的姓名和家庭情况,还应对学生的性格和学习能力有所了解,获得学生的信任,拉近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在接触学生的第一时间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关注学生在新学期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不适的地方,关注学生上课的感受,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尊重学生之间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異性,不论学生学习能力好或坏,都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基础,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良好、亲切的形象,消除学生在新学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产生的不适感,在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环境中,营造和谐友爱的教学氛围。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将传统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学观念。

三、平等对待学生,培养责任意识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机融合,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这种贴近学生内心的管理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以此提高管理效率。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外界的任何和尊重,小学生也不例外,而且,小学生的心思更加细腻、敏感,情感也更为丰富,因此,教师需要贴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秉承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管理,这不仅会在班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激发学生的管理责任感,让每名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班级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每名学生都能发挥出各自的长处,实现与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管理状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也可以将不同学生的个人特长发挥到最佳,让不同学生都能展示自我风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机会的同时,也使班级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这会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这种互助互爱、平等自由的管理氛围,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心,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确保小学生可以身心健康发展。

四、班主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

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像信任自己一样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和信任,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尊重。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处事,尤其对班级中的学困生和留守学生以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多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加强引导,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生活观念,变得更加开朗,愿意加强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教学活动,配合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之间加强互动,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采取激励教学模式,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正向的表扬和激励,认可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当班级内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应注意处理事情的态度,在处理事情中既要保证公平公开,又要保证严肃中怀有班主任的爱与关怀,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不要过于严肃,而给学生造成威胁和恐惧感,不要轻易威胁学生找家长,不应动辄打骂、体罚学生,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应注意与学生沟通的方式,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学生在与同学发生矛盾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和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与态度是否正确,帮助学生明确对错,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不正确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尝试关爱同学,团结班集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以此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结束语:我国小学的德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教师的努力。从长远看,还需要班主任教师肩负起德育工作的重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多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精神相关的知识,重视德育的同时,研究出更适合自己,也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存光.谈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中国新通信.2019(22)

[2]李丽.小学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解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