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有轮廓叶有脉,正是一树好风景

2021-01-21 05:44何皓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1年12期
关键词:土块路途卫国

作者简介

何皓,江苏省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作者简介

扩写是将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内容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人物形象更鲜明,文章篇幅更长。

扩写要在原文的基础上,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裁,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原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扩写点。以写人为主的,要重点突出人物特点,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刻画,体现人物的个性。以写事为主的,要着重于设置情节,对情节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技巧性处理。以写活动为主的,要重点描绘活动的场面,做到点面结合,环境衬托。

扩写还要注意文章思路的连贯性、一致性和逻辑性,使文章思路缜密,一气呵成,自成一体。

扩写原文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原文呈现·—

上天赏赐的土地

春秋時期,晋献公死后,晋公子重耳遭遇骊姬之乱,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夷吾回国后受拥成为晋国的国君。成为国君后的夷吾下令追杀重耳以除后患,重耳被逼无奈,于是带着随从走上了逃亡之路。

这一路上很是艰辛。重耳与随从来到了卫国大门口,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个刀剑相向的卫兵。卫文公站立在高高的城墙之上,俯视着落魄的重耳,回想起当年修建国都时请求晋国帮忙却遭拒一事,同时为了避免得罪晋国的新国君夷吾,他对眼前这个落魄的晋国公子态度傲慢,大声羞辱了他,并让他立刻滚开。

重耳气愤地离开,可也只能忍气吞声,与随从继续上路。他们一路走到了五鹿,这时的重耳已经很落魄了,饿得饥肠辘辘,他饥渴的目光在早已干枯的田野中搜索着,可哪有什么能吃的。突然,重耳远远地看见田里有个农民,他犹豫再三,还是下了车,决心摒弃自己的尊严,向村民讨点食物充饥。

他怀揣着忐忑不安,向老农走去。老农正在田间除草。重耳走上前说:“老伯,在下是晋国公子,一路逃亡至此,实在饥饿难当,望施舍一些吃的,感激不尽。”老农微微直起腰,摸一摸自己瘪瘪的肚子,看一看脚下贫瘠的土地,一脸苦笑,蹲下身去拿了一块土块递给重耳。

重耳一愣,额头青筋暴起,回身抄起马车上的鞭子,一双怒目盯着那个农民,高高地举起了马鞭。眼看那高高的马鞭就要重重落下,老农早已惊得目瞪口呆。突然,狐偃上前一步,说:“主公,请冷静!土乃是社,社乃社稷,这是上天借老农之手赏赐您的土地啊!”重耳觉得很有道理,脸上的怒气烟消云散,露出了喜悦的神色。他两手捧过那土块,然后小心地放在包袱里,双膝跪在这荒凉的土地上,磕头致谢,郑重地向农人告别,坚定地踏上前往齐国的路途。

疾驰而去的背影显得坚毅又自信,他谨记这块土块,一定以土为根,像大地一般坚强不屈,在逆境中磨炼自己,以民为本,努力开创一代霸业。

后来,在齐国的帮助下,重耳经历磨难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开创了称霸天下的伟业。他从那个落魄的公子,成为万人瞩目的晋文公。

突出路途的艰辛和重耳的落魄,写得比较概括,可以增加细节描写,显得更形象一些。

重耳落魄的神态描写以及向村民讨要食物的心理刻画非常形象。投奔卫国却遭拒,他心里应该是异常复杂,如果能展开,人物形象会更丰满。

“一愣”比较概括,心理描写可以展开,渲染内心巨大的反差。

在皮鞭举起与落下之间,重耳一定想了很多,那种羞辱与不堪,一定让他忍无可忍又绝望。

背影描写,可以延伸土块的意义,也更能表现谋臣的智慧和重耳百折不挠的追求,这种坚定而执着的态度,正是日后成功的重要条件。土块完全唤醒了重耳的斗志,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综合点评

这篇扩写文章以重耳寻求庇护、讨要食物为扩写点,抓住人物的遭遇,描写人物细腻的心理,能够体现人物的个性。但在心理描写的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卫文公和农民不同态度的反应,有关重耳的心理描写过于概括,不够细致、具体,感染力不够强。

升格指津

1.重耳作为扩写中的主要人物,可抓住他的经历和人物形象来表现。比如重耳对艰辛的感受,一是路途艰难,二是人心险恶,三是遭遇落魄。作为一国公子,他曾经生活在无限荣光之中,这样的对比和落差一定非常巨大,表现得鲜明就更能突出人物的际遇,增加文章的曲折度和生动性。

2.学会提炼事件的意义,增加文章的深度。比如重耳历经挫折称霸的故事对普通人的借鉴意义。

—·佳作出炉·—

上天赏赐的土地

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晋公子重耳遭遇骊姬之乱,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夷吾回国后受拥成为晋国的国君。成为国君后的夷吾下令追杀重耳以除后患,重耳被逼无奈,于是带着随从走上了逃亡之路。

这一路上很是艰辛。经过数日跋涉,重耳与随从劳累不堪,又累又饿,就像逃荒的难民。他们来到卫国城门口,重耳幻想着自己堂堂晋国公子,定会被卫文公盛情款待。不料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个刀剑相向的卫兵。卫文公站立在高高的城墙之上,俯视着落魄的重耳。他回想起当年修建国都时请求晋国帮忙却遭拒一事,同时为了避免得罪晋国的新国君夷吾,便对眼前这个落魄的晋国公子态度傲慢,大声羞辱了重耳,并让他立刻滚开。

重耳感到非常难堪和气愤,自己也曾高高在上,如今却落魄至此,还遭受如此的讥讽,心里五味杂陈,自己的希望又在哪里呢?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一路到了五鹿,这时的重耳已经饥肠辘辘,饿得头晕眼花,他饥渴的目光在早已干枯的田野中搜索着,可哪有什么能吃的?远远地,他看见田里有个农民,犹豫再三,还是下了车,决心摒弃自己的尊严,向村民讨点食物充饥。他忐忑不安地向老农走去。老农正在田间除草。重耳走上前说:“老伯,在下是晋国公子,一路逃亡至此,实在饥饿难当,望施舍一些吃的,感激不尽。”老农微微直起腰,摸一摸自己瘪瘪的肚子,看一看脚下贫瘠的土地,一脸苦笑,蹲下身去拿了一块土块递给重耳。

重耳一愣,仿佛石化一般,如此深入骨髓的羞辱,让他的血瞬间冲到头顶。他额头青筋暴起,回身抄起马车上的鞭子,一双怒目盯着那个农民,高高地举起了马鞭。这一路的饥寒交迫,种种压抑和忍耐,孤立无援和被追杀的恐惧,连同前路渺茫的绝望,混合着眼前的奇耻大辱,在这时统统爆发出来,他犹如困兽发出了低吼。眼看那高高的马鞭就要重重落下,老农早已惊得目瞪口呆。突然,狐偃上前一步,说:“主公,请冷静!土乃是社,社乃社稷,这是上天借老农之手赏赐您的土地啊!”重耳觉得很有道理,脸上的怒气烟消云散,露出了喜悦的神色。他两手捧过那土塊,然后小心地放进包袱里,双膝跪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磕头致谢,郑重地向农人告别,坚定地踏上前往齐国的路途。

疾驰而去的背影显得坚毅又自信,他谨记这块土块,一定以土为根,像大地一般坚强不屈,在逆境中磨炼自己,以民为本,努力开创一代霸业。

后来,在齐国的帮助下,重耳经历磨难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开创了称霸天下的伟业。他从那个落魄的公子,成为万人瞩目的晋文公。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不如意,却也常常有意外收获,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简单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为下文事件的展开埋下伏笔。

路途的艰辛和重耳的落魄写得比较详细,写出了陷入绝境的重耳的窘迫,以及满怀期待寻求庇护的心理。最终统统被卫文公践踏得粉碎,增加了文章的张力。

重耳投奔卫国遭拒的心理异常复杂,今昔对比,看透世态炎凉,那种绝望的心情更加具体可感。重耳真实细致的心理、落魄的神态都刻画得非常形象。

“一愣”的心理,借助“石化”的神态以及“冲”的动作描写,渲染了巨大的心理反差带来的重创。

在皮鞭举起与落下之间,重耳一路的艰辛和经历的种种羞辱,都像放电影一样,涌上心头,让他崩溃又绝望,土块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重耳由怒转喜,原先对土块的轻蔑鄙视转为郑重虔诚。

重耳历经磨难终成伟业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本质,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综合点评

文章在扩写的过程中,以事件本来的框架为主,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增加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多处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使得重耳艰辛、落魄、处处碰壁的形象更加丰满,使得枝有轮廓叶有脉,成全一树好风景。通过事件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提炼事件背后蕴含的哲理,收到一事一理的教育效果。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把它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渴掘井。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土块路途卫国
按兵不动
贼的藏身术
贼的藏身术
临时改变
回归相遇
成语故事杞人忧天
我以为你会吻我
卫国的生存之道
难忘新年窑鸡乐
弱国不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