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对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的感知与认知

2021-01-22 21:20李靖霞文金花
防护林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城市公园

李靖霞 文金花

摘 要 文章釆用样方调查法和全面踏查法对天水市马跑泉公园绿地的植物资源现状开展详细调查,通过植物群落特征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居民感知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城市居民主要能识别栽培植物,而植物学家更关注野生植物。公园使用者对植物丰富度的估算远低于植物学家的估算。虽然公园使用者对植物丰富度的了解比较贫乏,然而,对野生植物,他们更倾向于共生管理而不是铲除,这表明了居民对更自然风景的渴望。基于以上结果,在不损害公园使用者原有福祉的情况下,提出了加强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感知与认知

中图分类号:S759.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6.018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表明,城市化环境可被视为生物多样性的庇护所,从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从自然保护区扩大到城市绿地中[1]。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保护人类生活和工作区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越来越被重视。而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植物多样性[2],其现状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因此,对城市植物多样性开展调查与保护规划研究成为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但针对植物多样性却很少关注到居民的需求、感知和知识等方面[3]。人们因美观而注重其周围植物的丰富性,而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方面的关注则很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城市可以拥有相对较高的植物物种丰富度,部分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导致栖息地条件的异质性,并可能增加城市物种的建立和丰富度[4]。景观规划师和生态学家都需要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生物多样性上,这就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类主导的景观中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城市绿地管理的唯一问题,特别是在人与自然接触中,一个健康的环境会带给人类幸福感[5]和促进社会与人类的互动。在居民的长期认知下,绿地所提供的服务可以改善现有绿地的设计、管理和吸引力。作为回报,改善绿地空间可能会增加这些空间的使用和享受,同时引导居民参与保护绿地计划中。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公园。公园总占地面积8万m2,其中,湖水面积4万m2,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本研究覆盖了公园最具有代表性且最受欢迎的3个区域(图1a)。

区域一(图1b)是围绕区域二与区域三之间的“主行走路径”而建立的,宽12 m的路径比公园内的其他路径更宽、更直,两边都是乔木、灌木、草坪、长椅和花圃。区域二(图1c)位于公园的中心地带,围绕着公园中心一个有4 hm2岛屿的湖面,逐渐完全被改造成自然景观。一座水榭把周围的景色连接了起来。湖泊周围环绕着4 m的小径,穿过草坪、灌木和小树林,最后以盆景园结束。由于湖周围的景色众多,对公园游客很有吸引力。区域三(图1d)延伸至位于公园南端,面积为3 hm2。该区域被有孩子的家庭用作“游乐场”,并且坐落在入口附近,由草坪、小灌木和散落的乔木覆盖的小山组成,并有许多小径连接。每个区域都是由椭圆形小块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还有分散的树木,使得每个区域的结构相对相似,然而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成分却不同。

2 研究方法

2.1 植物调查

2020年7月,由一名专业植物学家对公园3个区域的植物群落进行了采样。在每个区域,都对草坪、灌木/草本斑块和分散的乔木进行了编目。出现在研究区的所有树种名称全部记录,灌木和草本植物分3个斑块取样,3个草坪的草本植物分10 m ×1 m样方取样(表1 )。

2.2 问卷调查

2020年7月,我们在公园里3个区域进行了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 n =100)。首先询问居民是否每周会去公园1次以上(90%的人都会去)。然后,在主行道区( n =34)、湖边区域( n =33)和休闲娱乐区域( n =33)采访了几乎相同数量的居民。随后进行了标准化问卷调查。其每个访谈平均持续15 min,问卷内容包括16个问题,分别调查居民的总体态度、知识、感知和物种丰富度,广泛测量绿地区域的情感依附,评估公园居民对公园区域植物物种丰富程度的个人、生态或社会需求的印象。

2.3 数据分析

首先,评估植物学家植物分类命名与公园居民命名之间的差异。对公园居民的评估( Rich est)进行转换,得到与植物学家计数(植物学家记录的物种数量 Rich bota)的偏差值( Dev ),计算公式如下:

Dev =( Rich est- Rich bota)√ Rich bota

式中: Dev 为偏差值; Rich est为公园居民记录的物种数; Rich bota为植物学家记录的物种数;√ Rich bota为植物学家认为正确的物种数。

其次,使用方差分析,识别公园居民注意力的任何显著独立影响[6]。也就是估計或命名物种丰富度问题问卷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在100名受访居民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在年龄方面,受访公园居民年龄15~24岁的占11%,25~34岁占27%, 35~44岁占23%,45~59岁占15%,年龄60岁以上的占24%。尽管受访居民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相对较好,但由于样本太小,无法检测到子类间的差异,因此,我们对整个样本的回答进行整体分析。

3.1 城市公园对公园居民意味着什么

为了调查公园居民对公园的看法,首先分析了封闭的问题“这个公园对你意味着什么?”的答案:大多数公园居民认为公园是远离城市活动的避难所,是一个可以反思的地方和一个放松的地方(分别为90%、82%和95%)。在将其视为社交聚会场所(63%)时,居民的意见并不一致。

当公园居民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开放式问题情况下对同样的问题进行处理时,答案就会得到扩展,答案总体分为5类。到目前为止,居民的幸福感是最普遍的回答(62%),这也对应于最常见的2种封闭式回答,即远离都市活动的庇护所和放松身心的地方。公园居民提供的另外4个原因并没有在这个封闭的问题中提出,包括寻找一个绿色的地方和一个美丽的地方(均为16%),休闲场所和邻近地方。

3.2 与植物学家记录的物种相比,居民知道哪些物种

公园居民对植物的认知在属一级引用了分类群。为了便于与植物学家的研究进行比较,我们分析了属层次上的植物区系资料。公园居民观察到的52个不同类群相比植物学家观察到的是124个,公园居民所引用的分类群变化度很高,并且与植物学家所观察到的分类群有极显著差异( P  <0.01)。

公园居民所提及的分类单元中树木的比例过高,在公园居民命名的10个分类单元中有90%的都是树木,这只占植物学家观察到的植物总数的1/5。外来的分类单元,尤其是观赏植物,在公园居民提到的分类单元中也占有过多的比例。植物学家在公园中观察到的分类单元最多的是三叶草(73次观察和2次公园居民报告),而柳树是公园居民最常引用的分类群。

3.3 与植物学家相比,居民量化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

公园居民只能识别出公园区域内的3种植物(而植物学家观察到的是77种),但他们也被要求估计每个研究区域内他们周围的植物丰富度。对于只能说出少量植物类别的公园居民来说,植物学家的偏差数( Dev ecol)非常高(表2)。尤其在灌木丛生境中,偏差值最高。在这2种情况下,公园居民的估计通常都是不准确的。

3.4 公园居民对这种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期望和需求

分析了“植物物种丰富度在公园中的作用是什么?”回答分为5个主要类别,其中生物多样性占33%,对植物物种丰富在“水质保护”和“土壤组成”中所起的作用,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回答。公园居民一致将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空气质量、美学的作用、温度调节、有益健康和噪音减少(分别为89%、78%、73%、71%和70%)相联系。总体而言,他们不同意将植物物种丰富度作为讨论的主题(占36%)。

3.5 公园居民对植物物种丰富程度的兴趣对他们知识的影响

公园居民的植物知识与他们对公园里的植物兴趣有关。对开放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关注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受访居民都关注景观的多样性和物种类别“生物多样性”。

3.6 公园居民对公园管理的认知

公园的居民被问及他们对杂草种类的接受程度(相对园艺者自愿培育的杂草种类)提出了质疑:82%的人回答他们希望看到物种种类同居,13%的人喜欢杂草种类,5%的人只喜欢预先种植的品种。

4 讨论

4.1 增强公园良好的管理水平

公园环境中植物多样性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对居民的吸引力,而且对居民的偏好与感知恢复潜力均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较多的树木、干净的水体、鲜艳的花朵、有水域的环境会更加吸引居民的眼球,同时也具有缓解居民的心理压力的显著潜力。因为较多的树木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结构复杂但却安静的景观环境,居民可以在此得到放松,花朵可以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

4.2 提高城市公园的自然体验

以往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研究主要通过遥感图像计算等参数来描述城市绿化水平,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反映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直观感受[7]。在今后城市公园绿化研究中,“眼高绿化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城市公园绿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自然体验可以增加居民的健康与福祉,还能改变居民对环保行为的态度。

5 结论

公园居民对植物种类的了解程度较低,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自然和生态的兴趣。公园居民愿意接受更适合栽培植物生长的花园,因为这样产生的环境面貌不会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和对美的需求。然而,城市公园的管理和维护与向更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妥协是可能的。居民在面对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以将注意力转向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生态学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情感角度对人们进行生态功能和服务的教育。对于野生植物,他们更倾向于共生管理而不是铲除,这可能表明了居民对更自然的风景的渴望。应在不损害公园使用者原有福祉的情况下,改变公园管理,促进对野生植物的友好实践和展现公园更自然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毛洪玉,廖丽达.沈阳市城市公园树种多样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3):101-104

[2] 张利. 马鞍山市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6

[3] 张玔. 上海市公园环境感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4] 刘维斯,颜玉娟,黄宇.长沙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基本類型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南方园艺,2009,20(2):7-9

[5] 易军.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与景观优化构建[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6] Muratet  A, Porcher  E, Devictor  V, et al. Evaluation of floristic diversity in urban areas as a basis for habitat management[J]. Applied Vegetation Science, 2008(11):451-460

[7] 雷一东,唐先华.城市植物多样性应用及其实现途径[J].城市问题,2007(3):32-35

猜你喜欢
植物多样性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世界上的知名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男人的较量
北京动物园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重庆市主城区道路绿化植物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