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编织学生核心素养生长圈

2021-01-22 10:32王植定李飞燕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行动学习学生核心素养

王植定 李飞燕

摘 要:在“双减”政策下,针对托管服务,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实验小学重新架构学校的晚托课程体系,提出了多层设计,搭建“行动学习”实施框架;多彩空间,为“行动学习”赋能;多元联动,给“行动学习”护航,给托管服务保障,学校主导,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启学生成长新的旅程。

关键词:“行动学习”;学生核心素养;托管课程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通过“行动学习”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双减”,在于减出学生成长的空间,在于学校的优质服务,在于教育回归学校本源。针对托管服务,仙居县实验小学重新架构学校的晚托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空间释放,学校主导,家校协同”奏响“晚托”和谐的乐章,开启学生成长新旅程。

一、多层设计,搭建“行动学习”实施框架

突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生活的热爱。“行动学习”课程虽然是核心素养校本实施的综合性课程,“双减”背景下我们赋予其更广阔的意义,进一步挖掘校内资源,最大限度释放校园空间,架构全链条式,能满足全体学生需求的丰富的托管“行动学习”课程体系。以项目化主题式展开探索研究,每次确定好主题,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展开,形成多学科整合的课程实施方式,强调小组合作,团队精神,拓宽课程边界,打通校内外壁垒,打通学习生活最后通道,既有同龄编组又有跨年级混龄编组的跨界项目式学习(见下图)。

二、多彩空间,为“行动学习”赋能

(一)“悦读圈”——学生快乐成长园

阅读是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是学生学习力生成的根本。学校以深度阅读作为“双减”的根本措施,建构了系统的“阅读+”课程体系。晚托时,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地点、阅读的方式及阅读的书籍。学校有一个1500平方米的阅览中心,环境优美舒适,书籍包罗万象,全天候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特别是晚托时段,打造全身心浸入式的“悦读圈”。

1. 成立“73号文学社”。成立学生的阅读、写作组织,以点带面,以优秀学生带动全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习惯,成为学生课余的主要方式。文学社开设在阅览中心里,有专门的文学社教室,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写作分享会,让喜欢阅读写作的学生有交流的空间。

2. 开设“悦读时光”。在阅览中心开辟“读书吧”,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聊书,以“书”会友,引导学生晚托时间走向“悦读”时光。

3. 打造“童话梦工场”。全天候开放学校的童话梦工场,组织学生有序进行草根性的课本剧、童话剧展演,从阅读走向深度的综合性演绎。晚托时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剧本,从学生的阅读走向对剧本深度理解的具身教育。

4. 建成“73号出版社”。给学生模拟出书,出版第一本专著,组织新书销售发布、现场签名售书仪式。晚托有专门的习作指导课程,平时有专门热爱写作的教师指导习作,也会定期邀请专家专门针对小作家的创作进行指导。

(二)“童心社团”——“行动学习”的主力军

学生社团已渐渐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校扮演着校园“行动学习”课程的主力军角色。社团为学生的活动搭造了舞台,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学校分学业类、体育类、科技类和艺术类四大类,开设了合唱、朗诵、舞蹈、足球、编程、小小建筑师等五十多个社团,在每天开展作业辅导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社团参加活动,充分考虑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生特长培养有机结合的形式,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的课程模式。

(三)小项目系列——校园服务再拓展

学校除了阅读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五大节日课程,针对托管服务,进一步开发了小项目系列活动。有全员参与、面上铺开为特点的,如:如跳绳、拔河、空竹等;有点上凸显、培养竞技选手为特点的,如乒乓球、足球、篮球等;有以生活技能形成特点的,如钉纽扣、削苹果、系鞋带比赛等;也有职业体验为特点的小型培训,如:小记者培训、小摄影师培训、小志愿者、小保安培训等。丰富的小项目系列活动,成为晚托课程精彩的点缀,进一步拓展了校园服务的空间。

(四)“名家舞台”——展示优秀学生风采

晚托时开设“名家讲坛”“名家展演”等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聊历史,说人生,演讲、朗诵、独唱、独奏,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是我校教育目标之一。名家讲坛就是让学生集中到名家舞台,学生在台上演讲,观众在下面听,交流、分享、互动。“名家展演”搭建一个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和阳光精神面貌的平台,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以“打造一个舞台、营造一种氛围,形成正确教育观”为宗旨,一个舞台,展示的是学生的特长、技能,带来的是学生价值的体验,成功的愉悦,改变的是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及对孩子成长的焦虑。

(五)“开心农场”——走进生活的劳动基地

在未来学习中心的楼顶有一个15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也是学生的乐园。晚托时,带领学生以劳动之手,耕下校园绿色之美。学生分工合作,浇水、施肥、拔草、松土……师生干得热火朝天,尽情地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欢乐。春华秋实,春播秋收,从播种到丰收,小小的农场里孕育着大大的智慧。在这儿,师生将一起闻蔬果的清香,一起探寻万物生长的秘密,一起享受田园牧歌的趣味,一起分享丰收的故事。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与习惯养成中,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短暂的劳动实践,开启的是学生周末走进大自然、走向生活、走向农村的大门,是学校对学生周末生活的正确引导。

三、多元联动,给“行动学习”护航,给托管服务保障

(一)多层级推进

晚托参加的人数比较多,学校晚托“行动学习”课程以“校级铺开——段级推进——班级展开”的方式组织,有同龄编制的项目,也有跨界混龄的,打破班级、年级界限的,由教务处引领开展学业课程、科学类课程,由体艺处负责开展体育类、艺术类课程,全校规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负责教师,定点、定人、定时组织开展。如全校学生都参加每天晚托的“半小时”作业时光,以减轻作业负担。剩下的一个小时左右,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挑选合适的社团,参加活动。没有参与社团的学生则自由选择参加“名家讲坛”“名家展演”“快乐读书吧”等活动。

(二)多样化组织

1. 教师特长组织。“行动学习”根据教师自身特长开发相应的项目活动,组织策划进行。如73号文学社活动课程中,有教师对对联文化有研究的,专门承担设计乡村对联文化探究项目;有教师对农耕文化有研究的,专门开发农耕文化探索课程。

2. 家长特长开发。有些家长是某一单位某领域专家,就邀请其作为这一“行动学习”项目团队的导师或者研究顾问,指导展开研究。

3. 学生特长组织。有的高段学生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特长,如有的学生对摄影特别有研究,就可以带领团队假日摄影采风体验活动,提升摄影技术和审美能力。

4. 特聘外教组织。有的就直接邀请相应领域的专家,如邀请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编程专家,为小编程员们作技术指导;邀请轮滑教练担任轮滑社团的导师等。

(三)多角度监管

为了有效推进课程开展,提升实效性,切实推动“行动学习”课程建设,我校出台《仙居县实验小学行動学习课程管理细则》,设立了以校长室为领导,教务处为主体的监督机制,更是推出了家长晚托监管委员会、学生校长助理岗等群众性监督机制,三方合力监管。每月推出晚托服务家长问卷调查表、学生晚托服务满意度测评、校长助理工作汇报等,保障托管服务的质量。

仙居县实验小学“行动学习”托管课程,已经从校内延伸至校外,拓展至周末。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成长应聚焦到实践、探究、兴趣、习惯的培养上,要“减”出学生成长的空间,编织出核心素养的生长圈。

猜你喜欢
行动学习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行动学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维达纸业将“行动学习”融入流程再造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浅谈行动学习在油田企业员工外语培训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研究
MBA行动学习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