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巧”马钧

2021-01-23 05:30马力
关键词:织机新式织女

马力

要将蚕丝织成绸缎,不仅需要织女们的勤劳和智慧,还需要有相应的织机和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汉代时,纺车被发明出来,初为缫丝卷线用。等到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扶风人马钧又对织机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推动了丝绸纺织的快速进步。

据古籍记载,马钧本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其貌不扬,又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谈,少年时代生活很苦。但他人很聪明,而且爱琢磨机械制造方面的问题。因此他一生中有几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这些发明足以令其名留青史。

他的第一项发明是改造丝绸提花织机。我国汉代时已经能生产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绫。但织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当时的织机极其笨重,用起来耗工耗时,据说即使是当时最著名的织女“陈宝光妻”,也要60日才能织出一匹绫。绫上的美丽花纹,不知凝结了织女们多少汗水!

马钧见到织女们纺织如此辛苦,决定对织机进行改造。他深入生产实践中,对旧式织机进行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机。新式织机简化了部件,改进了织绫的程序,却让织出的绫更精致、更美观、更自然,花式也更多。由于新式织机简单适用,生产效率比原来的织机提高了四五倍,因此受到了广大织女们的欢迎。

此后,马钧还重造了指南车。传说指南车是当年黄帝大战蚩尤时,黄帝所造的。东汉时,大科学家张衡曾根据传说重造了指南车,可惜制造方法没有流传下来。魏明帝时,马钧接到命令,再次重造指南车,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马钧并未退却,在没有资料和模型的情况下,经过刻苦钻研、反复试验,马钧竟然很快便制造出了指南车。从此,“天下服其巧也”。

除了指南车之外,马钧还发明了一种可用来灌溉的翻车。当时,马钧正在魏国的洛阳做一个小官,为了开垦菜园,解决浇水问题,他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能把河里的水引上土坡,从而解决了灌溉问题。“其巧百倍于常”,正是因为这种翻车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直到20世纪,我国有些农村地区仍在使用它。

马钧还成功地创造了“水转百戏”——即在舞台的下面安上一些传动装置,借助水力的推動,使舞台上层所有木偶都能动起来;马钧还改进了据称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连发远射武器——诸葛弩,经他改进后的弩,据说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中发挥的威力远超诸葛弩;马钧还设计过一种新式轮转式抛石车,可以连续把几十块砖瓦抛出几百步远,威力极大。

虽然马钧一生的发明创造颇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同时,他也受到了当时一些学者的责难和王侯的冷遇,一生不得志。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傅玄对此感慨万分,他说,马钧之才不输于鲁班、墨翟,但鲁班、墨翟曾有机会得到重用,马钧却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不给马钧用实践检验自己的机会,就是卞和也要抱着玉璞痛哭了。他坚称马钧为“天下名巧”。

猜你喜欢
织机新式织女
神机妙算 中国传统织机的分类和演进
“新式茶饮”,你爱了吗
大学生新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应用
由甲纺机:两款织机高速高效稳定节能
由甲纺机:以高品质和技术创新抢占市场
“水改气”究竟靠不靠谱?金斯达有话说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
传统盛宴礼仪×新式古典设计
是织女,更是吃货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