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铕掺杂钒酸钇的荧光温度特性研究

2021-01-26 11:34周红高文海张渤琦李霜
关键词:基态荧光粉能级

周红,高文海,张渤琦,李霜

(长春理工大学 理学院,长春 130022)

近年来,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由于在荧光灯、阴极射线管、场发射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领域的巨大需求而备受关注[1-3]。其中YVO4具有良好的热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较小的声子能量,而且在紫外区域有较好的吸收,与稀土离子间有较高能量传递效率,常被用作稀土掺杂的发光基质材料[4-6]。Eu3+离子由于显著的发光成为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热点之一[7-11]。YVO4:Eu3+是一种重要的红色阴极射线荧光粉,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和显示等领域[12]。Wang等人[13]采用水热法制得多种形貌的YVO4:Eu3+荧光粉,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其形貌而改变样品的发光特性。韦庆敏等人[14]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四方晶相结构的YVO4:Eu3+/Bi3+纳米颗粒,发现溶液的pH值影响其发光强度,当pH值为10时红光发射最强。

稀土离子的荧光性质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通过荧光性质的变化来表征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温度传感特性。其中基于荧光峰值比技术是用来研究材料温度传感特性的常用方法[15-18]。李珂等人[19]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YVO4:Eu3+纳米粉,并基于热耦合能级5D1→7F1与5D0→7F1的荧光强度比技术研究其荧光温度特性,得到了热耦合能级的能级差为1 667 cm-1,最大测温灵敏度为 2.3×10-3K-1。Kolesnikov等人[20]基于Eu3+的热耦合能级分别通过激发谱中7FJ→5DJ和发射谱中的5D1,0→7FJ的荧光强度比研究了YVO4:Eu3+的温度传感特性。本文工作中讨论了基于热耦合能级向相同基态能级跃迁、向不同基态能级跃迁及向Stark能级跃迁的荧光强度比技术,研究YVO4:Eu3+荧光粉的温度传感特性,并将测温结果进行了比较。

1 实验

1.1 样品的制备

采用水热法制备 YVO4:xEu3+(x=0%,3%,5%,8%)荧光粉,使用 Y(NO3)3·6H2O(AR)、Eu(NO3)3·6H2O(AR)和 NH4VO3(AR)作为原材料。按照理想化学配比称量,将准确称量好的Y(NO3)3·6H2O 和 Eu(NO3)3·6H2O 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加入NH4VO3;将混合溶液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浓度为2 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10;将调完PH的悬浊液移入高压反应釜中,反应釜放入烘箱中,烘箱温度控制在180℃,充分反应24 h,自然冷却至室温;把得到的产物反复离心洗涤后置于烘箱中80℃烘干,得到的烘干产物待后续测试。

1.2 样品表征

采用Rigaku·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Cu靶Kα射线,管电压为36 KV,管电流为20 mA,扫描速度为 4°/min,扫描范围 10°~90°)对制备的荧光粉结构进行表征。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岛津RF-5301pc)采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样品的温度控制使用IKA(C-MAG HP 4)的加热平台,用Ocean Optics(QE65Pro)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变温光致发光特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相分析

图1为不同掺杂浓度下YVO4:Eu3+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从图1(a)可以看出,稀土离子Eu3+掺杂浓度分别为0%、3%、5%和8%的样品在2θ衍射角 20°~80°区间,所有衍射峰与 YVO4(JCPDS No.17-0341)标准卡片上衍射峰峰位相吻合,最强衍射峰晶面指数(200)与YVO4最强峰一致,同时没有发现其他物质的衍射峰。XRD图谱中的衍射峰尖锐且强度较高,表明样品结晶良好。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4 nm。图1(b)为晶面(200)XRD谱图,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未掺杂的样品YVO4与标准卡片峰位一致,而掺杂后样品的晶面(200)均往小角度偏移,造成角度偏移的原因可能是掺杂的Eu3+(0.95 Å)替代 Y3+(0.89 Å)引起的晶胞体积变大所致。

图1 不同掺杂浓度YVO4:Eu3+样品的XRD谱图

2.2 发光特性分析

2.2.1 YVO4:Eu3+荧光光谱

图2为YVO4:Eu3+样品室温条件下的荧光光谱,实验中对不同掺杂浓度Eu3+荧光粉进行了激发谱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激发峰位基本一致,发光强度略有不同,这里只给出YVO4:8% Eu3+样品的激发谱。激发光谱图中的监测波长为618 nm,从激发谱中可以看出,在360~500 nm之间有5个尖锐的窄带激发峰,归属为Eu3+离子的4f电子向较高能级跃迁,依次为7F0,1→5D4(362 nm)、7F0,1→5L7(385 nm)、7F0,1→5L6(398 nm)、7F0,1→5D3(420 nm)和7F0,1→5D2(469 nm),其中最强激发波长为398 nm。在发射谱中,选择激发波长为398 nm,在500~700 nm范围内,可以看到在538 nm、595 nm、618 nm、650 nm和698 nm处存在明显的发射峰。根据Eu3+离子能级跃迁图,如图3所示,对各发光 峰 进 行 指 认 为 :5D1→7F1(538 nm)、5D0→7F1(595 nm)、5D0→7F2(618 nm)、5D0→7F3(650 nm)和5D0→7F4(698 nm)。随着掺杂Eu3+离子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也增大,这是因为荧光粉的发光中心逐渐增多,所以发光强度会变大。

图2 YVO4:Eu3+样品室温荧光光谱

图3 Eu3+离子能级跃迁图

2.2.2 YVO4:Eu3+变温光致发光光谱

为考察温度变化对YVO4:Eu3+发光特性的影响,本文选择掺杂浓度为8%的样品进行了变温光致发光测试。激发波长为398 nm,测试温度范围303~623 K,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在520~720 nm波段的发射峰的峰位基本不变,并与室温时保持一致,各发射峰峰强均有明显的增强。各发射峰起始能级均为5D1或5D0,5D1和5D0是Eu3+离子的一对热耦合能级,在一定温度下,热耦合能级各能级粒子数布局满足玻尔兹曼统计分布,因此5D1和5D0到基态的荧光强度比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A为与温度无关的常数项;;k为玻尔兹曼常数,k=0.695cm-1K-1;ΔE是两个热耦合能级之间的能极差;T为绝对温度;C是由于发光重叠及杂散光造成的偏差修正项。可利用稀土离子的热耦合能级的荧光强度比技术进行温度标定。

测温效率可以用绝对测温灵敏度来定量描述。绝对测温灵敏度定义如下:

图4 YVO4:8% Eu3+样品变温光致发光光谱

为了进一步考察跃迁到达能级对测温的影响,分别基于热耦合能级到相同基态的跃迁(5D1→7F1和5D0→7F1)、热耦合能级到不同基态的跃迁(5D1→7F1和5D0→7F4)及热耦合能级到 Stark能级(5D0→7F4(1)和5D0→7F4(2))的荧光强度比研究其荧光温度特性。在图4所示的变温光致发射光谱中,处于538 nm和595 nm处的发光峰为Eu3+离子的热耦合能级到同一基态跃迁5D1,0→7F1;处于538 nm和698 nm的发光峰对应热耦合能级到不同基态能级跃迁5D1→7F1和5D0→7F4;位于 698 nm和703 nm发光峰对应于热耦合能级到Stark能级跃迁5D0→7F4(1),(2)。

对每组中发光峰的面积进行积分得到两个能级的荧光强度比(FIR)。图5是5D1→7F1和5D0→7F1荧光强度比随温度变化(FIR-T)关系图,从图中可以发现实验结果(散点图)和拟合结果(实线)吻合。采用公式(1)对能级跃迁的FIRT关系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为:

图5 5D1→7F1和 5D0→7F1的 FIR-T关系图

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得到热耦合能级到相同基态能级5D1→7F1和5D0→7F1的有效能级差 ΔE为1 706 cm-1。图6显示了测温灵敏度SA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在实验测量的温度303~623 K范围内,SA随温度增长呈上升趋势,SA在623 K达到最大绝对测温灵敏度,即2.55×10-3K-1,拟合得到的最大绝对测温灵敏度为2.66×10-3K-1。

图6 5D1→7F1和5D0→7F1的绝对测温灵敏度

对热耦合能级到不同基态能级跃迁5D1→7F1和5D0→7F4的情况,图7给出了FIR-T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数据和拟合结果吻合,拟合结果如公式(4)所示。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得到Eu3+离子的热耦合能级差ΔE为1 639 cm-1。图 8为5D1→7F1和5D0→7F4的绝对测温灵敏度,在303~623 K温度范围内,绝对测温灵敏度SA随温度增长而增加,在623 K时达到最大值1.08×10-3K-1,与拟合得到的最大测温灵敏度1.09×10-3K-1一致。

图7 5D1→7F1和 5D0→7F4的 FIR-T关系图

图8 5D1→7F1和5D0→7F4的绝对测温灵敏度

由于晶格周期场作用,导致基态能级发生劈裂产生Stark能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基于热耦合能级5D0到 Stark 能级7F4(1),(2)的能级跃迁。图9 显 示 了 以 698 nm(5D0→7F4(1))和 703 nm(5D0→7F4(2))为中心的两个发光峰的相对强度与温度依赖关系。根据拟合结果(公式(5)所示),计算得到 Stark 能级差 ΔE为 41 cm-1。图 10 为5D0→7F4(1)和5D0→7F4(2)的绝对测温灵敏度,在 303~623 K 温度范围内,绝对测温灵敏度SA随温度增长呈下降趋势,计算结果显示YVO4:8% Eu3+的绝对测温灵敏度SA在303 K时达到最大值5.03×10-4K-1,拟合得到的最大测温灵敏度为3.27×10-4K-1。

图9 5D0→7F4(1),(2)的 FIR-T关系图

在表1中,总结了YVO4:8% Eu3+荧光粉采用荧光强度比技术,基于热耦合能级到相同基态能级的跃迁(5D1→7F1和5D0→7F1)、到不同基态能级的跃迁(5D1→7F1和5D0→7F4)及到 Stark斯塔克能级的跃迁(5D0→7F4(1)和5D0→7F4(2))的测温灵敏度。所有计算参数均表现出随温度变化的非单调性,同时YVO4:8% Eu3+荧光粉显示了良好的测温性能。

3 结论

本文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YVO4:Eu3+发光材料,XRD结果表明,Eu3+离子的掺杂没有改变基质YVO4的晶格结构,Eu3+离子成功掺入YVO4晶格中。荧光光谱显示了与Eu3+离子4f层跃迁相对应的窄带特征发光。基于不同能级跃迁的荧光强度比技术,研究YVO4:Eu3+荧光粉的温度传感特性,比较了不同方法得到的绝对测温灵敏度。起始能级为热耦合能级5D1,0时,到达能级分别为相同基态7F1和不同基态7F1、7F4,均在高温区623 K可获得最大绝对测温灵敏度,分别为 2.55×10-3K-1和 1.08×10-3K-1;而基于热耦合能级到Stark能级跃迁时,在低温区303 K时,可获得最大测温灵敏度,即5.03×10-4K-1。研究发现,基于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技术更适合用于高温条件,而低温条件下,基于Stark能级荧光强度比可获得较高的测温灵敏度。

表1 不同荧光强度比的测温灵敏度

猜你喜欢
基态荧光粉能级
一类非线性Choquard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
拟相对论薛定谔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与爆破行为
宽带激发BaBi2(MoO4)4:Eu3+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一类反应扩散方程的Nehari-Pankov型基态解
非线性临界Kirchhoff型问题的正基态解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纠缠Ξ-型三能级原子与纠缠腔场相互作用熵的纠缠演化
光谱、能级和能级图的理解和应用
硼酸、Li+掺杂对YAG:Ce3+荧光粉的影响
XPS在YAG∶Ce3+荧光粉中Ce3+半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