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维修涂装过程中常见的漆膜缺陷

2021-01-27 01:32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漆膜起皱喷枪

汽车发生剐蹭事故后要进行汽车涂装维修。在汽车维修涂装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可预计的漆膜缺陷问题,降低维修效率,增加成本。本文主要探讨汽车车身涂装过程中常见漆膜缺陷的成因、防范措施和补救对策,希望可以帮助维修企业提升涂装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漆膜缺陷是指涂料施工成膜后出现的各种缺陷。常见的漆膜缺陷有:橘纹、流挂、颗粒物(尘点)、银粉不均匀(发花)和颜色差异等。

1.漆面橘纹

喷涂后油漆表面形成质感较差的纹理,像橘子皮表面的纹理(图1)。

缺陷成因:漆面橘纹的主要成因包括喷枪口径太小;喷枪距离被喷涂物太远;喷涂气压过低导致油漆雾化不良;辅料选择有误造成固化剂或稀释剂过快变干;油漆调配的粘度过高;喷枪走枪过快;漆膜喷涂过薄;油漆层间闪干时间太长等。

图1 漆面橘纹

防范措施:首先,应根据油漆产品手册正确选择喷枪,使用推荐的喷枪,保持喷枪与被喷涂物之间的间距适当,使用适当的喷漆气压。其次,要根据油漆产品手册,按实际的气温选择固化剂和稀释剂。气温是影响油漆活化时间的主要条件,所以油漆生产商将产品分为标准、快干和慢干3 种级别。在20℃左右的常温条件下应选择“标准产品”,在3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应选择“慢干产品”(延长油气的活化时间和流平时间),在不足10℃的低温条件下应选择“快干产品”(加快油漆成膜)。最后,应遵从产品手册推荐的比例去调配油漆。须注意油漆的粘稠度,并根据粘稠度调整喷涂速度。此外,喷涂时还必须注意漆层闪干时间,通常为3~5 min。

补救对策:如果橘纹面积较小且轻微,可待漆膜干固后用P1500 或P2000砂纸打磨表面至平顺。用细蜡进行抛光,再用高光泽蜡恢复光泽。如果橘纹面积较大且严重,应待漆膜干固后用适当型号的砂纸去除缺陷油漆后重新喷涂。

2.油漆流挂

油漆流挂是指在喷涂作业或漆膜干燥过程中,漆膜上出现类似水珠状、水滴状,以及水幕状的流痕,经常出现在比较垂直的板件面上。流挂可分为暗流、淌流和滴流等(如图2)。

图2 油漆流挂

缺陷成因:造成油漆流挂的最常见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及操作不当,但也不能排除在前期准备时存在疏漏。因此,油漆流挂的主要成因包括调漆时用了太慢干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油漆粘度太低;油漆或被喷涂件的温度太低;漆膜喷漆太多层或喷涂太厚;漆膜层间闪干时间太短;喷枪太靠近板件;喷嘴口径太大;喷涂动作不流畅(时快时慢)等。

防范措施:首先,须正确选择和调配固化剂及稀释剂,以适合不同的环境温度和喷涂面积。其次,在气温较低时,应升高喷漆房的气温,并确保空气循环和风速正常。第三,须确保喷枪干净,以及使用正确口径的喷嘴和风帽。最后,喷涂操作必须连贯均匀,不能走弧线,不能犹豫停顿,且不可喷涂太厚。

补救对策:如果流挂面积不大,可待漆膜干固后使用漆刨或P2000 砂纸去除流痕至完好漆膜(注意在去除时不能磨穿漆膜)。用细蜡进行抛光,再用高光泽蜡恢复光泽。如果流挂面积较大且严重,须待漆膜干固后用适当型号的砂纸去除缺陷并重新喷涂。

图3 颗粒物(尘点)

3.漆面颗粒物(尘点)

汽车涂装作业时,可能有形状、大小不同的颗粒状物体嵌入到漆膜的表面,在漆膜表面形成凸起(图3)。

缺陷成因:造成此类缺陷的主要原因包括喷漆房清洁度差;压缩空气过滤不足;被喷涂件表面不洁净;被喷涂件处理后未彻底清洁;喷涂前未对被喷涂件进行粘尘或使用错误的粘尘布;施工者在喷涂时工作服或手套等材料掉纤维;使用了超出保质期的油漆;油漆在喷涂前未有效搅拌和过滤;喷涂时漆雾过多(干喷涂);涂料的粘度过高等。

防范措施:首先,应定期清洁维护喷漆房,包括压缩机、冷凝干燥机和储气罐等,还必须在压缩空气管路中安装过滤器并定期更换过滤棉。第二,被喷涂件事先要彻底清洁,特别需要去除缝隙里的灰尘。第三,施工者必须穿着防静电喷漆服,佩戴耐溶剂乳胶手套,喷涂时保持喷漆服和乳胶手套洁净。第四,选择合理的喷涂顺序,避免漆雾飞到相邻的板件上,喷漆房内的风速应控制在0.3~0.5 m/s。

除上述措施外,还必须确认涂料的保质期、调配油漆时应充分搅拌和过滤,以及根据温度选择固化剂和稀释剂从而避免油漆快速凝结。

图4 银粉不均匀(发花)

补救对策:如果颗粒较小且数目少,可待漆膜干固后,使用P1500 或P2000砂纸打磨去除颗粒,直至表面平顺。用细蜡进行抛光,再用高光泽蜡恢复光泽。如果颗粒较大且数目多,须待漆膜干固后,使用适当型号的砂纸去除缺陷,再重新进行喷涂。

4.银粉不均匀(发花)

存在银粉不均匀的漆膜会出现斑纹状、条状等明暗不均的现象,常见于金属漆漆膜(如图4)。

缺陷成因:造成银粉不均匀的原因包括色漆配方中的色母混合添加后搅拌不均匀;色漆使用前没有充分搅拌,颜料分散不均匀;色漆黏度太大,颜料或银粉分散不均匀;色漆层喷涂不均匀,使银粉分布和定向无序;清漆施工前层间的闪干时间过短等。

防范措施:首先,色母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每天搅拌2 次,每次搅拌15 min),根据色漆配方添加色母后也必须充分搅拌以达到颜色均匀。其次,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严格按照正确比例进行调配。第三,调整好喷枪并控制好喷涂距离及重叠度。第四,喷涂时注意漆层闪干时间,通常为3~5 min。

补救对策:如果在底色漆喷涂过程中出现了银粉不均匀(发花)现象,可以在缺陷区域用正确喷涂方法再次喷涂。如果问题是出现在清漆之后,则只能待漆膜干燥固化后打磨缺陷区域,再用正确的方法重新喷涂。

图5 基底涂层起皱(咬底)

5.基底涂层起皱(咬底)

起皱又名“咬底”,是指在施工新漆膜(底漆或面漆)后,基底涂层产生起皱、膨胀或凸起的现象。这种问题可能会在施工时或干燥时出现,还容易发生在新喷的面漆层与旧漆层的驳口处或填补原子灰的中间漆上(图5)。

缺陷成因:引发基底涂层起皱的主要原因包括,在重新喷涂溶剂敏感型涂层(如NC 硝基、TPA 热塑性丙烯酸)时,使用了错误的修补材料或油漆产品不配套;使用双组分油漆,且在进行湿对湿施工时闪干时间过长;封闭涂层不够厚(喷得太薄或之后被磨掉太多);基底涂层未彻底干燥固化;漆膜喷得太厚。

防范措施:首先,在修补前应对旧漆膜进行溶剂测试,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或选择同品牌整套油漆产品。其次,应使用油漆产品手册推荐的施工工艺、漆膜厚度和闪干时间。第三,确保基底涂层干燥固化(IRT 烘烤或烤房烘烤)。

补救对策:当漆膜出现起皱现象时,可待漆膜干燥固化后彻底打磨掉缺陷涂层,再选择合适的底漆或面漆,按照油漆产品手册推荐的施工工艺重新施工。

汽车事故的维修量日益提高,客户对维修后的汽车漆膜品质要求也在提升。维修企业应在改善维修环境、更新喷涂设备和培养高技能维修人员等方面不断探索,寻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维修途径。

猜你喜欢
漆膜起皱喷枪
五鑫铜业延长奥斯麦特炉喷枪使用寿命的生产实践
汽车重涂漆膜质量的检验方法
润滑油漆膜的成因及其消除方法
稳定漆膜厚度与降低电泳漆消耗的关系研究
汽车修补涂装工艺(六)
汽车修补涂装工艺(五)
汽车修补涂装工艺(三)
吊带衬衫
内墙乳胶漆漆膜的耐水性
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