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回指的认知对比
——从van Hoek的回指规约机制谈起

2021-01-27 02:03孟娜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英汉指代关联性

孟娜佳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引言

语篇回指是语言在衔接方面共同使用的手段。英汉语言属于非亲属语言,语言在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语篇回指,学者们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何兆熊认为英语中的代词回指是常用的指代形式;而在汉语中,零位回指是常见形式;赵宏、邵志洪也指出:英语使用物主代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相对于英语,汉语最常见的省略是主语的省略,出现的频率相当高[1]。许多研究者认为,语篇的理解过程也是语篇心理表征的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当听话者或读者遇到一个指称代词时,他要么会在自己大脑中的语篇表征里建立一个代表那个指称词语所指的语篇实体,要么从已建立的语篇表征系统中提取出某个已经建立的语篇实体,用于理解那个指称词语。可见,英汉语篇回指虽然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作为一个心理表征的建立过程,它们存在相似之处。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家van Hoek提出的回指规约机制,尝试解释英汉语篇回指的异同,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翻译方法。

Y^=-330.882+0.013X1+0.016X2+8.46X3 t=(-1.54)(1.88)(2.06)(0.16) R2=0.857 0,修正R2=0.841 1,F=53.94

一、 van Hoek的回指规约机制

van Hoek的回指规约机制是以Langacker 提出的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并以Ariel的可及性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2],她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用于解释更多的语言现象。

(一)概念参照模型(Conceptual Reference Point Model)

根据Langacker的概念参照模型,当处理者感知一个观念结构时,他通常先感知这个观念结构中的某一个实体,然后再通过这个实体去感知观念结构中的其它实体,这个先感知的实体叫概念参照点(R),其它的实体叫被感知的目标(T),而整个观念结构叫做领地。领地是动态的,它可以是一个语篇,也可以是一个句子[5]。将这个框架运用到语篇回指中,R就是我们所谓的先行词,即一个实体,而T就是可以与R共指的回指代词。

例1 Tom lent his book to Mary.

例2 小明爱妈妈。

例1中,“Tom”是一个观念参照点(R),是最先感知的实体。“his”是(T),可以与“Tom”形成共指。整句话就是“Tom”的领地。例2中,虽然没有出现象1中那么明显的共指回指代词,但读者也很容易明白这句话运用了零代词回指。其中“小明”是观念的参照点(R),要确认零代词的所指,就必须先感知到“小明”这个实体。因此,整句话是“小明”的领地。

(二)可及性

可及性是一个从心理学中借用来的心理语言学概念。通常指一个人在说话时,从大脑记忆系统中提取一个语言或记忆单位的便捷程度,因而又可称便取度[3]。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是说话者在通过使用某个指称词语指称某一个实体时,这个指称对象在听话者语篇表征中的可及程度。可及性高的回指代词,认知主体更容易达到指称对象,花费的认知努力少;可及性低的回指代词,认知主体在语篇表征系统中提取指代实体,则需要花费更大的认知努力。

DDC控制系统可以在特定用途中执行诸如控制、实时、管理、警报等各种功能。与传统控制方式相比,它具有灵活、无须校准的优点,能有效降低设备能耗和提高运行效率[3]。

例9 这女学生穿着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帕。浑身上下全是白色。[8]

图1 指称对象的可及性标示连续体

从图1看出,在人脑中越是活跃的指称代词,可及性越高,同时表达也越抽象;相反,在人脑中活跃性低的指称代词,可及性低,表达也越具体。

(三) van Hoek的照应理论

van Hoek提出:在领地内,当参照点以高可及性标示出现时,如果该领地内另一个指称对象以低可及性标示出现,那么这个指称对象不可能与观念参照点共指[2]。

例3 I met Sam in his office.

例7 Tom and his brother like playing football.

例12 In her birthday party, Mary wore a red dress.

与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相同,van Hoek在她的理论中也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概念参照点与领地。决定概念参照点的一般因素有哪些呢? van Hoek 认为有三个因素,分别是显著性、线性语序和概念关联性。[5]

1.显著性

van Hoek认为的显著性指的是:如果X在包含Y的语境中具有显著性,X比Y更有可能被选为参照点。[9]

例5 Tom asked John to help him.

例6 他新雇来的佣人懒的出奇,饭量倒很大,真是一个无用而又累赘的东西。

例5和例6句均有可能会出现混指的错误。然而van Hoek提出的观念参照点的显著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选择句中的参照点。根据Keenan & Comrie 提出的在句内显著性的语法关系等级体系: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旁语[6],例5中的 “Tom”是主语,其显著性高于作宾语的“John”,成为观念参照点;后面出现高可及性的第三人称代词“him”与相对可及性较低,显著性高的主语形成了共指。然而,例6中的“他”属于定语,而真正的主语是“佣人”,所以零代词与显著性高的 “佣人”共指。可见,在英汉回指显著性标准中,主语的显著性最高,通常主语位出现的名词性短语,都会被认为是句子的观念参照点,控制句内出现的所有指称代词。

2.线性语序

1.增加恰当代词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任何生产制造都是为了企业增值,因此有些学者将生产过程中的制造能力与企业产值或者效益进行关联,以此实现各种要素与目标实现的关系。从微观角度,制造能力体现的是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的综合能力,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生产装配、生产工艺以及技术水平等。该过程也体现了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增值过程。因此本文将制造能力(manumacturing capacity)描述为:在约束条件下,制造资源与制造活动互相作用,完成特定任务或要求的结果体现。

例4 I met him in Sam’s office.

例8 He and Tom’s brother like playing football.

例15 她忽然冷冷地瞥了范博文一眼,φ鼻子里轻轻一哼,φ就懒洋洋地走开了。[10]

根据实体表征的激活状态,Ariel进一步把名词短语按可及性分为高、中、低三大类,使之形成一个可及性标示连续体[4]。如图1:

单层干燥(6 h)、双层干燥(6 h)、三层干燥(8 h) 的最终样品水分含量分别9.33%,7.77%和8.68%,双层物料最终湿基含水量最低且各层物料最终湿基含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物料均匀性最好。

3.概念关联性(Conceptual Connectivity)

附属绿地的建设新老城区差距较大。老城区空间小,绿地少;新城区附属绿地拥有量较高,但是内部使用为主,外部观赏效果较差,没有发挥附属绿地延续街景的作用。

共享平台作为一个协同系统,要使企业、学校等子系统全方位地合作,自动自发地联合培养人才,形成自组织,关键在于找到相变点,即形成各方合作的动力点。这一动力点就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van Hoek的概念关联性指的是两个名词性词语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如果他们参与了同一个概念结构,处在同一个领地之内,那么它们之间的概念关联性就高。当一个从另一个所处的领地中脱离出来时,两者的关联性就低[5]。

例10 She wore a red dress in Mary’s birthday party.

例11 Mary wore a red dress in her birthday party.

例3中,his可以与Sam共指,而例4是him的领地,居中、低可及性的Sam不可以与高可及性的him 共指。

例13 In Mary’s birthday party, she wore a red dress.

在上述4句话中,“she”与“Mary”能形成共指的是例11与例12。在例10中,专有名词Mary不可能与可及性更高的参照点she共指;然而例13中,虽然 “Mary”出现在 she之前,但是 Mary处于介词短语中,将介词短语前置,可以将 Mary 脱离原句的领地。同样,在汉语中,也会出现类似需要通过关联性来确定参照点的现象。

例14 他才知道人群所注意的乃是一辆黑色的汽车,旁边躺着一个似人非人的生物。 然而现在他是死了,死得像块石头,硬硬的,冷冰冰的,但也是血淋淋的,φ伏在地上,φ动也不动。[9]

例14第二句出现的 “他”指的是“一个似人非人的生物”与第一句中的主语“他”指代完全不一。从上述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每句话的观念参照点的选择,都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我们不能用前两种标准来确定回指代词的先行词,在这种情况下,概念关联性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说,概念关联性解决了一些显著性、线性语序原则不能解决的指代问题。然而这类句子在选择观念参照点的时候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指代词都紧跟着它们的先行词,即相邻性。这些句子中的先行词不是句子或者语篇的主题(主参照点),只是句中或语篇中某关联概念的参照点,我们可以认为是次要主题(次参照点),相对于主参照点,其显著性和影响力都很小,所以这些次参照点的回指代词,必须紧跟其后,这样才不会造成指代上的混乱。

二、认知对比与翻译

根据van Hoek回指规约机制,英汉回指在确认过程中,认知的过程存在异同。这势必会影响到英汉回指词的互译。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应该有适当的转换。

(一)句法分析法

句法分析法主要用于解决显著性问题的翻译。英语句子的核心结构是SVO,汉语也有该结构的句子,故在处理英汉回指显著性问题时,都能至少部分地采用Keenan&Comrie提出的句内显著性的语法等级体系:主语>宾语>旁语。然而,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的特色,因此在英汉互译时,需对英汉语进行句法分析,再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特色,寻找最合适的翻译方法。

1.整句译法

英汉主语的高显著性,使它们通常分别成为整个领地的参照点,控制整句中出现的任何指称代词,排除其它潜在实体。英语语言结构非常紧密。因此,在英译时,可以采取整句译法,通过句型的转变,将原先汉语中零代词隐去,使译文结构更加紧凑,更符合英语习惯。

例7中 “Tom”和 “his”形成共指关系,然而例8中的 “He”与 “Tom” 不可能形成共指。可见,在英语中,线性语序对参照点选择的影响较弱,不能抵消显著性和概念关联性的共同影响[3]。在此方面,根据一些汉语学者的观点,汉语与英语差异较大。如:王灿龙认为汉语与英语相反,其线性语序对参照点选择的影响较强,可以抵消显著性和观念关联性,并得出以下的结论:汉语同一个句子之内同指的人称代词和名词在线性结构中的顺序有严格的单向性,一般名词在前,代词在后,反之,则不能同指[7]。虽然这一结论难免有些绝对,某些学者如高原也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但依笔者拙见,对于语篇回指而言,这种线性结构的单向性,在以意合为主的汉语中还是成立的。汉语中,流水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每个语义段的主题都被提前,放在句首,成为整句的参照点,其它语义段的话题,多用省略或用零代词。因此,在汉语流水句中,参照点与指称代词一般遵守线性语序。如:

译文:She gave Fang Bowen an icy glare, snorted, and moved languidly away.

例15是由两个零代词连接的三个音义语块汉语流水句。主语“她”显著性高于宾语“范博文”,是整句的观念参照点,控制整句话中出现的代词。译文则通过多谓语并列的句型,隐去原文中的零代词,从而使得译文紧凑有序,更符合英语特色。

2.拆句译法

英汉显著性体系主要表现在句内,一旦原文需要使用拆句译法,原句内的显著性一定会有所下降,尤其是原句中存在着潜在的干扰实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准确地确认代词,需要将原文中的指代还原。

例16 The President gave Victor Henry a hearty handshake, his grip warm and damp.[11]

传统的数字广播电视体系历经多年的发展,其运行模式是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为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广电的IP化不仅仅是用IP链路代替SDI链路,它的前景是能够享受到IT产业带来的红利、新的广告模式、新的业务模式、新的传输途径,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才是IP产业的发展给广电带来诸多益处。

例16的翻译是一句典型的拆句译法。原文中,主语“the president”显著性高于宾语“Victor Henry” ,所以“his”指代的是“the president”。然而,在翻译时,原句被拆成了两句,原先高显著性的主语,对跨句中指称代词的控制力下降,尤其当原句中还存在其它潜在实体的时候。所以,如果直接将译文原文中的“his”直译为“他的”,容易产生“他”指代的理解歧义。建议将代词指代还原,译为“总统的手”就避免可能出现的误解。

(6)状态6(t4~t5):在t4时刻,iLr减小为零,此时关断辅助开关Sa3,可实现零电流关断.然后负载电流I0通过S4和D2续流,电路处于稳态.

(二)衔接手段的转化法

根据van Hoek的理论,确定观念参照点的第二个因素是线性语序,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X比Y先被感知,X比Y更有可能被选为参照点。[5]

化学镀是一种不需要通电,利用强还原剂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而沉积在各种材料表面形成致密镀层的方法。本文利用两种金属的氧化还原电势差,在电势较低的金属表面沉积一层电势较高的第2相金属,通过调节实验条件对表面的结构进行调控。本文以金属铜为还原剂,通过化学镀,在铜基底上沉积生长一层Ag纳米薄膜,通过修饰以烷基硫醇即可获得具有超疏水的表面材料。

Cite this article as: ZHANG Qiong, ZHENG Qing-Hong, SANG Yi-Shu, SUNG Herman Ho-Yung, MIN Zhi-Da. New limonoids isolated from the bark of Melia toosendan [J]. Chin J Nat Med, 2018, 16(12): 946-950.

由于汉语回指的确认受到的线性语序影响强,只要围绕着一个主题,汉语可以不使用任何代词,或使用零代词,来描述或说明该主题。相反,在英语中,线性的影响相对较弱,通常都要通过一系列代词来说明实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要在零代词的位置适当增加代词。

例17 二儿子是一个不知道辛苦和疲劳的、力气比一般伙伴们都更大的健壮的矿工,又很诚实和守信义,乐意帮助伙伴和朋友……[12]

译文:His second son was a strong coal miner,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miners. No hard work could ever fatigue him. Besides, he was honest and trustworthy, willing to help others.[12]

例17中,出现了3个与“二儿子”形成共指的零代词;在译文中,则出现了2个照应词him和he。

《甘肃科学学报》从改变读者阅读和投稿习惯出发,开发HTML网页阅读,采用腾云网上采编系统,实现投稿和审稿数字化。同时,搭建起微信互动平台,期刊网站上也配套逐步完善在线浏览,也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创新升级。通过微信、邮件向同领域科研人员主动推送电子版刊物。通过微信公众号,作者不必多次打电话查询审稿进度、录用状态等,可以微信查询稿件进度,提高了编辑部的工作效率。除了投稿作者外,还拥有一批固定订阅用户,这些用户很可能通过微信互动被发展成为潜在的投稿作者和审稿人。

2.代词省略或使用零代词

同样,由于汉语受到线性影响大于英语所受到的线性影响,因此,在英译汉时,要适当省略原文中的代词,或使用零代词。

北宋时期儒学的兴盛,士风的浸染使得伦常纲纪深入人心。靖康之变后,遭遇国难的士大夫对于忠君这个问题也格外敏感,冯道不可避免地成为批判的靶子。

例18 She turns her hands so that the sun may catch them differently, and slightly lifts her head to warm the other side of her face.[13]

译文:她把双手翻过来,手心朝上,好让阳光从不同的角度拂照着它们,并且微微仰起头,让另一边脸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13]

例18原文中出现的4个代词(1个she,3个her),使整句话通顺又连贯。由于汉语的线性语序影响强,只要名词实体先被感知,成为参照点,后面就无需使用更多的代词。所以译文中除了出现一次与“she” 相对应的“她”,就没有出现其他指代形式,而句意清晰。

3.逻辑分析法

式中:Rp表示节域物元;Cn(apn,bpn)表示节域物元关于特征值Cn的量值范围;p表示草原生态安全的全体等级。

概念关联性对英汉回指确认都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当回指词在语篇中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先行项(potential antecedent)。所以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通过恰当地运用逻辑分析法往往可以有效地避免歧义的产生, 这也是解决歧义回指的主要方法之一。[14]

例19 这贾菌亦系荣国府近派的重孙,其母亦少寡,φ独守着贾菌。[15]

译文:Jia Jun was a great great grandson of the Duke of Rongguo,and the only son of his mother who has been widowed early.[15]

通过van Hoek 回指规约机制中的概念关联性,可见例19中与零代词真正形成共指的是“其母”,而不是“贾菌”。这也正是汉语中独特的相邻性,产生的高关联性。而在英语中,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因此,在翻译时,要经过逻辑分析,理清其中的关系,才能更准确地翻译。

通过逻辑分析,在处理概念关联性问题时,不需要将代词还原,经过意译,将原文的意思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综上所述,可以将英汉回指认知对比标准与英汉互译中的主要方法可简单对应如表1所示:

表1 英汉互译方法

此外,由于语言的复杂多样性,通常语篇回指确认会受到三种认知标准的交互影响,因此在翻译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语篇回指确认的认知过程是相同的。就可及性而言,都用活跃性最强(高可及)的指称代词指代活跃性相对较弱(低可及)的实体;同时,英汉语篇回指的确认也都符合认知语言学家van Hoek的回指规约机制。然而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英汉语篇回指的具体表现形式存在着明显差异,必定会导致英汉语篇回指认知过程在具体操作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了解英汉语篇回指认知角度的异同,不仅仅可以更好地进行英汉语篇回指的确认,更有助于英汉回指的翻译。

猜你喜欢
英汉指代关联性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ECG检查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的关联性分析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某区献血者人群中HCV阳性与HLA的关联性研究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爱国婊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