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

2021-01-27 09:59刘骄阳陈宝磊吴磊
当代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刘骄阳,陈宝磊,吴磊

(1.辽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辽宁 辽阳 111000;2.辽阳市中心医院ICU病房,辽宁 辽阳 111000)

脑梗死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脑梗死发病最重要的诱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异常血脂是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存在的病理表现,全身性动脉血管疾病病理基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表现[1]。及早预防并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降低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旨在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脑CT 与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脑梗死,并详细记录梗死部位,排除意识模糊、精神障碍、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32 例,其中男21例,女11 例;年龄42~71 岁,平均年龄(56.5±2.5)岁;合并症:高血压 14 例,糖尿病 10 例,吸烟 16 例,酗酒 12 例。对照组28 例,其中男 18 例,女 10 例;年龄 41~74 岁,平均年龄(57.5±2.5)岁;合并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13例,吸烟14例,酗酒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患者发病时间<72 h;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临床查体,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③颅脑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梗死灶,满足TOAST 标准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④既往未应用他汀类药物开展治疗,入院后未开展溶栓治疗;⑤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出血患者;②心源性脑栓塞患者;③因免疫因素、烟雾病等导致的CI患者;④意识状态不佳、配合度低患者;⑤存在MRI检查禁忌证患者;⑥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患者;⑦未按规定用药并完成随访患者;⑧合并有感染、癌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即降血压及降血糖、抗血小板,同时给予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并控制饮食。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治疗,口服,每次10~20 mg,每天1次。用药期间做好体征监测及用药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及其他异常及时处理。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脂(TC、TG、LDL、HDL)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采用B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HD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两组TC、TG、LDL 水平均降低,HDL 水平上升,实验组TC、TG、LDL低于对照组,HDL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比较(,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m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比较(,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mmol/L)

组别实验组例数32对照组2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 6.12±1.20 3.21±1.30 6.10±1.12 5.67±1.28 TG 2.67±0.75 2.11±0.62 2.60±0.65 2.38±0.65 LDL 3.87±0.75 2.35±0.56 3.97±1.10 3.10±0.16 HDL 1.35±0.25 1.47±0.21 1.30±0.33 1.36±0.15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rea and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rea and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斑块厚度(mm)1.36±0.48 0.93±0.58 1.38±0.45 1.25±0.49组别实验组例数32对照组2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斑块面积(mm2)1.38±0.26 0.95±0.52 1.34±0.42 1.32±0.23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每年有我国有数量庞大的患者死于脑梗死,不仅威胁公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有效降低死亡率,探索有效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吸烟、酗酒、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均是脑梗死发病的关键病因,其中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是血脂过高,会降低脑血流灌注,从而诱发脑梗死。因此,改善血脂过高状态,调脂治疗是关键[2]。同时,强化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避免血栓发生,从而降低脑梗死发生率[3]。LDL 水平的升高会促进巨噬细胞与LDL 结合,从而促进胆固醇更快吸收,更快形成并聚集粥样斑块,与LDL携带胆固醇的作用有关[4];且LDL可促血栓形成,因为内部炎性细胞因子会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有促进释放作用。血胆固醇升高,血液黏性增大,脂质代谢会出现异常,这些异常代谢的产物会不断聚集到血管壁内膜中,最终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5]。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当前临床对颈动脉壁病变检查及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筛查指标,可以准确判断颈动脉内的斑块,还能通过回声及性质变化确定斑块位置及大小等。虽然基础治疗能够缓解血脂指标,但是延缓疾病进展效果欠佳。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于胆固醇在肝脏内形成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减少脂蛋白及血胆固醇,促进形成LDL 受体在肝细胞表面,因此,可更快血清LDL代谢[6];该药物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显著,能够调节血胆固醇水平,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7]。此外,阿托伐他汀对血小板的聚集及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能够促进坏死细胞凋亡,从而逐步缩小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口服用药,经肝脏代谢,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治疗后,两组TC、TG、LDL水平均降低,HDL 水平上升,实验组TC、TG、LDL 低于对照组,HDL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控制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