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2021-01-27 09:59钱进李锋华林镇瑞王毅
当代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意外事件绿色通道危重症

钱进,李锋华,林镇瑞,王毅

(东莞市黄江医院急诊科,广东 东莞 523750)

急诊气管插管是急诊科病情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通过建立呼吸通道可有效抢救危重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及急诊危重患者中广泛应用[1]。初步抢救的患者在进一步的诊治时通常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急诊气管插管患者的转运过程复杂,具有增加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风险。据报道,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70%[2],其中危急重症患者转运相关不良事件为22.1%[3],严重影响急诊患者抢救率及预后,因此,院内转运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对危重症及急救患者开辟的快速通道称为急诊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是救治危、重症患者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需抢救的危重急症患者提供的快速急救通道[4]。绿色通道的建立为患者最大限度争取抢救时间,对抢救患者生命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5-7]。本研究通过对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情况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绿色通道对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作用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里急诊科80 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传统转运方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绿色通道进行安全转运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3~58 岁,平均年龄(41.86±15.09)岁;发病原因:创伤11例,心、肺、脑疾病9例,溺8例,急性中毒9例,其他3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5.02±16.11)岁;发病原因:创伤13 例,心、肺、脑疾病7 例,溺水9例,急性中毒6 例,其他5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岁;②属于急诊气管插管患者;③遵医嘱实施院内转运;④所有研究对象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实验过程遵循《赫尔辛基宣言》。排除标准:①不属于急诊气管插管者;②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查阅并记录入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到达急诊室时间等;查阅患者病情资料,记录患者初步到达急诊室的时间、生命体征、病情分级及其他相关资料;转运过程资料的记录:记录两组患者装运过程中通知目的科室时间、离开抢救室时间、到达目的科室时间、转运前生命体征、到达目的科室生命体征、转运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及患者最后治愈情况;意外事件发生率统计,包括血压骤降、血氧饱和度下降、插管脱落或阻塞、导管移位、意外拔管、供氧中断、备药不足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包括血压骤降、血氧饱和度下降、插管脱落或阻塞、导管移位、意外拔管、供氧中断、备药不足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室停留时间、转运时间、救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常规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s during the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其他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及转运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100.0%,无死亡患者,见表2。

表2 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其他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中毒、火灾等人为灾害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创伤发生率逐年升髙,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亦呈逐渐増加趋势。医院急诊科作为紧急救治的第一线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自然灾害伤亡的重要场所,急诊抢救医学水平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高效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8-10]。

急诊气管插管是病情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患者在初步抢救后通常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复杂,具有增加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风险。而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则对急、重、危伤病患者的院内转运开辟了快速通道,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绿色通道的建立能有效把控救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减少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救治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此外,危重症插管患者的院内转运还要求各科医护人员加强协作,发挥团队精神,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救治水平。救治过程中各部门必须明确相关医护人员及辅助科室的个人职责,使整个转运救治过程顺利而快速。

急诊气管插管患者的转运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报道称院内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11],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情、插管脱落、移位、阻塞、导管移位、意外拔管、供氧中断、备药不足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均可威胁患者生命,意外事件发生难以预测,国外一项研究表明,院内转运过程中22%的不良事件与转运呼吸机、通气及患者携带的各种导管有关[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院内转运的急诊插管患者导管堵塞、移位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转运时间缩短,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意外事件总发生率较低(P<0.05),可见绿色通道的使用可缩短转运时间,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率,减少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效保障。急诊插管患者的院内转运还需要各科医务人员通力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绿色通道危重症
脑筋急转弯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浅析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