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测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价值分析

2021-01-27 10:00王佳宁
当代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缺铁性血常规贫血

王佳宁

(辽宁省鞍山肿瘤医院检验科,辽宁 鞍山 114001)

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疾病,具有病情复杂、发病隐匿等特点,临床症状表现为周外血红细胞数量大幅度降低,且明显低于参考值,若未及时有效处理,易危害患者生长发育与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1]。以往,贫血诊断常用的方法有血红蛋白、铁蛋白电泳检查等,但由于在临床应用中耗时较久,且操作繁琐,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故不建议广泛使用。因此,选择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诊断方法,对诊治贫血及抑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2]。近年来,血常规检查凭借快速、操作简捷、经济安全以及准确率高等优势已经逐渐被应用于贫血诊断临床中,已逐步实现对贫血患者是否发生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等状况实施直接性诊断鉴别,十分有助于加以鉴别患者病情的真实情况及类型,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及有效性的关键因素[3-4]。为此,本研究将针对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实施血常规检测,分析其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27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27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 19~83 岁,平均(51.47±3.12)岁;病程 1 个月~7年,平均(4.28±0.09)年;轻度贫血15 例,中度贫血5 例,重度贫血 7 例。观察组男 14 例,女 13 例;年龄 21~84 岁,平均(52.56±3.34)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5.57±0.33)年;轻度贫血12 例,中度贫血7 例,重度贫血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贫血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考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标准,缺血性贫血实验室诊断标准:患者红细胞血压<30%,或血红蛋白<100 g/L,且转铁蛋白饱和度<20%[5];地中海贫血实验室诊断标准:患者血红蛋白>3.5%,或红细胞压机A2<2.5%[6];自愿参加该项目研究;积极参与本研究且未接受过介入治疗患者;所有贫血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同意书;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并发严重脏器功能衰退、精神异常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患有全身血液疾病患者;恶性肿瘤者;患有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地中海贫血患者均采取血常规进行检测,在患者清晨起床后,并保持空腹的状态下,抽出5 mL 静脉血,使用EDTA-K2 抗凝剂真空试管,充分摇匀所抽出的空腹静脉血之后,选择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西化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型号:YYZ-HF-3600]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仪器的配套试剂依据说明书要求开展操作,客观分析并详细记录患者血常规的检验结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平均红细胞比容(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ular hemoglobin concerntration,MCH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体积分布(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红蛋白/红细胞(HB/R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 count,RBC)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Hh、MCH、MCHC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RDW、RBC、MC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

组别对照组(n=27)观察组(n=27)t值P值Hh(g/L)83.04±10.73 109.48±12.78 8.233 0.000 RDW(%)20.04±1.29 19.41±0.82 2.142 0.037 RBC(×1012/L)15.15±1.53 14.14±0.95 2.914 0.005 MCV(fL)66.56±3.69 64.95±1.71 2.057 0.045 MCH(pg)22.46±1.54 24.25±2.36 3.301 0.002 MCHC(g/L)75.68±5.22 78.30±4.24 2.024 0.048

3 讨论

贫血是指人体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现象,与人体内红细胞消耗过多或增生不足有关。地中海缺血性主要是以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作为临床特征的血液疾病,而缺铁性贫血多因铁元素吸收障碍、需铁量增加、铁元素摄入不足导致。因贫血隐匿,无明显的早期症状,多数患者待到身体不适入院就诊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性疾病及脑血管病,不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系数,而且进一步危害患者的健康安全,延缓康复。因此,需早期诊断并鉴别贫血患者,有利于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7]。

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案包括诸多种检测方式,但由于操作较为复杂,故选取快速、便捷缺准确的检查方式极为重要。其中,血常规检测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血常规检测具有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费用低等诸多优势,在贫血等一系列疾病鉴别中,可充分发挥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检测主要根据红细胞体积、含量等各项指标,明确患者贫血程度情况病情[8]。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性质均是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遗传因素与多数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密切关联,致病机制在于患者体积中血红蛋白水平相对偏低,且发病与区域特征也具有一定关系,地中海贫血患者多发于广大的沿海地区,其可能性最大,风险最高。缺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相比地中海贫血更为复杂,造成该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机体内铁元素含量逐步下降,严重影响铁吸收,若患有该症状的患者无法长期吸收足量的铁元素,则会导致红血细胞的数量减少,难以形成新的细胞,从而引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可能性极大。临床中,缺铁性贫血多发于老年、闭经及育龄女性。一般情况下,缺铁性贫血症状近似于地中海贫血,均会出现劳累、四肢无力等不良现象,然而诱发其致病的主要原因存在相对显著的差异性,基于此,在对两种类型不同的贫血患者进行鉴别的过程中,需严格确保准确性及有效性,为患者提升临床疗效及重要参考依据[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h、MCH、MCHC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RDW、RBC、MCV 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通过血常规检测,能够更好的针对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两种疾病进行有效的区分和鉴别,也能够有效的为患者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且血常规检测方式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经济实惠、简便、准确率高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并提高贫血的鉴别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缺铁性血常规贫血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血常规解读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新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