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1-01-27 10:00管婉如
当代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酸氨丁三醇四肢骨折

管婉如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 丹东 118000)

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发生完全或者部分断裂,常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群,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积累性劳损等,四肢骨折的患者常常出现局部疼痛、局部畸形及局部压痛等临床症状[1]。因四肢活动度较大,骨折后需给予有效的固定及包扎处理,临床常通过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但是术后有强烈的疼痛感,大多数患者无法忍受[2]。此外,疼痛会使患者产生一定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率增加,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可见,给予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干预,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镇痛消炎类药物,镇痛效果明显,且对机体影响较小,但有研究显示,其不同的给药途径所产生的镇痛效果不尽相同[3-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药物进行镇痛,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B 组、C 组,各 40 例。其 中 A 组 男 25 例 ,女 15 例 ;年 龄 22~70 岁 ,平 均年 龄(42.36±3.01)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11例,髌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5例。B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2.45±3.05)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11 例,肱骨骨折10 例,髌骨骨折3 例,胫腓骨骨折16例 。C 组 男 24 例 ,女 16 例 ;年 龄 20~75 岁 ,平 均年 龄(42.31±2.98)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13例,肱骨骨折10例,髌骨骨折3 例,胫腓骨骨折14 例。3 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CT、X射线等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②骨折后疼痛评分>4 分;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开放性骨折或者手、足远端骨折者。

1.3 方法 A 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97,规格:1 mL∶30 mg)30 mg/mL,选择合适静脉穿刺,缓慢注入药物,然后采用静脉泵持续滴注药物0.5 mg/kg,≤2 mL/h;B组患者通过肌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每次30~60 mg,然后肌肉注射15~30 mg/h,每天总剂量≤60 mg;C 组患者通过口服酮咯酸氨丁三醇片(永信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02,规格:10 mg/片)治疗,每次10 mg,每天1~4 次,每天最大剂量≤40 mg。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及效果维持时间;②比较3 组镇痛效果:对其进行Ⅰ~Ⅳ级评级比较,Ⅰ级:患者呼吸正常,无明显疼痛,可平静入睡,效果佳;Ⅱ级:患者有轻度疼痛可忍受,夜间稍加重,尚可入睡,镇痛效果明显;Ⅲ级:患者疼痛有缓解,夜间加重,入睡有困难,需配合其他药物辅助止痛,镇痛效果一般;Ⅳ级:疼痛无缓解甚至加重,镇痛无效。总有效率=(Ⅰ级+Ⅱ级+Ⅲ级)/总例数×100%;③比较3 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患者给药后15、30 min、2 h 后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镇痛起效时间、效果维持时间比较 A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B组、C组,效果维持时间长于B组、C组,且B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C组,效果维持时间长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 组镇痛效果比较 A 组镇痛效果优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镇痛效果优于 B 组,且B 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3 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给药10、30 min,A 组VAS 评分低于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 h后,3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3组镇痛起效时间、效果维持时间比较(,min)

表1 3组镇痛起效时间、效果维持时间比较(,min)

注: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

组别A组(n=40)B组(n=40)C组(n=40)镇痛起效时间8.11±1.04 20.12±2.63a 30.12±2.95ab效果维持时间296.36±13.35 224.36±11.65a 199.69±11.42ab

表2 3组镇痛效果比较[n(%)]

表3 3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分)

表3 3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A组比较,aP<0.05

给药2 h 2.10±0.45 2.05±0.50 2.19±0.68组别A组B组C组例数40 40 40给药10 min 4.35±1.36 5.22±2.26a 5.78±2.30a给药30 min 2.87±1.06 3.85±1.31a 4.02±1.40a

3 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固定和包扎处理,务必会加重损伤,内固定术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手段,效果显著。但该手术对患者具有一定创伤,术后剧烈疼痛使得患者无法忍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可见,四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积极有效的镇痛,对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缓解痛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促进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7]。

目前国内对疼痛控制并不理想,可能与临床对疼痛治疗不够重视,缺乏疼痛治疗知识等有关,此外,对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产生恐惧感也是导致疼痛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8]。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类镇痛抗炎类药物,是常用的镇痛药物,适用于短期消除创伤以及术后疼痛、肿痛、剧烈痛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该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减少痛觉神经炎性因子,抑制外周敏感,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9]。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同,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作用强于抗炎作用,应用于炎症性的疼痛具有较好疗效。该药物主要通过降低PG 的合成,并不是作用于阿片类受体以达到止痛及抗炎的作用,其镇痛机制主要为外周神经,发挥镇痛作用在疼痛点部位,可有效降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B组、C组,效果维持时间长于B组、C组(P<0.05),表明通过静脉注射给药途径镇痛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在于,静脉注射给药的起效时间快,避免出现肌肉注射及口服药物浓度的不稳定,符合药代动力学要求。四肢骨折患者疼痛发展迅速且剧烈,临床需要起效速度快且镇痛作用强大药物,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以及口服无法及时镇痛,且维持效果时间有限,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更加符合急诊治疗疼痛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给药10、30 min,A 组VAS 评分低于B组、C 组(P<0.05),且具有较高的镇痛效果,表明通过静脉注射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止痛效果,为治疗提高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时,采用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具有较好镇痛效果,起效速度快,效果维持时间长,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酸氨丁三醇四肢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酮咯酸氨丁三醇抑制核转录因子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修复及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
跟踪导练(四)
剖宫产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多模式镇痛序贯法的半数有效剂量研究
跟踪导练(四)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