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动态监测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中的早期评估研究

2021-01-27 10:00李季韩哲回世德礼宁
当代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放化疗比值硬度

李季,韩哲,回世德,礼宁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功能科,辽宁 盘锦 124010)

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是世界上仅次于乳腺癌、肺癌与结直肠癌的第4位恶性肿瘤,对广大妇女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宫颈癌的治疗早期以手术为主,晚期以放疗为主,均有一定的成效[1]。同步放化疗是在放疗期间,同步给予化疗,使得对放疗耐受的肿瘤细胞减少,同步化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放疗敏感性增加。因此,应加强对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估,并相应调整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放化疗的不良反应[2]。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项新兴发展的技术,根据文献[3-4]报道,超声弹性成像宫颈良恶性病变诊断、乳腺病检查、直肠癌及胰腺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取得良好的应用,但是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早期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研究报道少见,本研究选取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本院收治的 125 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使用超声弹性成像动态监测法进行早期疗效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5 例宫颈癌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确诊为宫颈癌,平均年龄(52.43±10.63)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按照FIGO(国际妇产科协会)2009年制定的标准临床分期为FIGO IB-ⅣA;初次接受放疗或化疗;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肿瘤患者;不能耐受放化疗或对化疗药物过敏者;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放疗方案为以每次1.8~2.0 Gy 进行盆腔外照射,每天1次,每周进行5次照射;当外照射的剂量达到50 Gy时进行ICR(内照射);参照美国近距离放射治疗学会(ABS)推荐设置A点,A点剂量为每次5 Gy,共6次,总剂量为30 Gy。

在放疗间期进行化疗。静脉滴注奈达铂(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295,规格:50 mg/瓶)40~60 mg/m2和紫杉醇(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169,规格:5 mL∶30 mg/支)80 mg/m2,静脉滴注,2周1次,共3~4个周期,整个同步放化疗时间≤8周。

1.3 疗效评估 采用德国西门子3.0T 核磁共振仪测量所有患者放化疗前与治疗后的宫颈癌最大径,以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 版(RECIST1.1 版)为原则,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①完全缓解(CR)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组:肿瘤最大径减少率≥30%;③疾病进展(PD)组;肿瘤最大径增加率≥20%;④疾病稳定(SD)组,肿瘤最大径变化率介于PR与PD之间。

1.4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5-6]采用GE Voluson S8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后,监测所有患者同一深度的宫旁正常组织和宫颈癌的应变比值。

患者膀胱排空,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放入阴道至阴道穹窿处行二维超声检查。设置超声参数:深度5 cm、聚焦1、增益7、灰阶-15、角度121°、增强2、余辉3、抑制20、动态拴制7。宫颈癌二维超声回声不均、边界不清、有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团块;宫颈增大程度和宫颈癌瘤体大小有关;瘤体取最大径切面时应将病灶置于扫码区域中心,并以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最后切换弹性成像模式进行检查。

取图标准:①选择双幅实时显示模式;②发现病灶后用探头仪器显示压力绿色5~6 的力度在ROI 区域匀速的“加压-减压”运动,持续3~4 s为宜,然后存储动态图像。弹性图中以彩色编码代表不同组织硬度,红色为软组织,绿色为中等硬度组织、蓝色为硬组织。

分析标准:将同深度的癌旁正常组织硬度设定为A,病灶组织硬度为B,使用系统计算病灶相对于周围组织的应变比值(A/B),多次测量取均值。

1.5 观察指标 观察疗效评价结果和应变比值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研究中不同时间应变比值差异采用ANVO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结果 125 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114 例、腺癌 11 例;经过同步放化疗后,CR 患者 86 例,占比 68.80%;PR患者39例,占比31.20%;无PD及SD患者。CR组与PR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CR组与PR组临床特征比较

2.2 应变比值的变化 CR 组和PR 组在同步放化疗治疗过程中,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结束后的二维灰阶和弹性图像见图1~2。

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CR 组和PR 组应变比值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CR 组应变比值在治疗1 周后即出现明显下降(P<0.05),而PR 组应变比值在治疗2 周后才出现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CR 组和PR 组应变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结束后,PR组应变比值均显著高于CR组(P<0.05),见表2~3。

3 讨论

目前,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早期评估研究报道最多的是DW-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DCE-MR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超声弹性成像是根据正常或病理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用探头对不同组织施加特定的交变振动,收集组织位移、变性数据,最后通过计算机系统彩色成像得到直观的组织硬度变化[7]。而正常宫颈组织硬度会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且有不同的改变[8-9]。随着同步放化疗的进行,肿瘤组织发生凋亡、裂解等变化,宫颈癌变组织的顺应性会增加,故应变比值会发生改变,最终表现为肿瘤组织硬度下降[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CR 组和PR 组患者应变比值均显著下降,但相较于其他研究中正常宫颈应变比值,研究所得CR组应变比值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与将整个宫颈作为ROI,且治疗过程中存在正常组织经放化疗出现纤维化有一定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最终确认。此外,本研究中CR 组患者治疗有更好的表现,这对残余肿瘤的检出、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R组应变比值明显下降开始于治疗1周后,PR组应变比值明显下降开始于治疗2周后,说明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中具有一定的早期评估价值。

表2 不同时间点CR组与PR组应变比值比较()

表2 不同时间点CR组与PR组应变比值比较()

组别CR组(n=86)PR组(n=39)t值P值时间点F值86.013 39.254 P值0.000 0.000治疗前3.93±0.97 4.12±0.79 0.663 0.512治疗1周后3.06±0.75 3.73±0.62 2.514 0.018治疗2周后2.58±0.63 3.12±0.55 2.506 0.020治疗结束后1.88±0.32 2.75±0.54 4.487 0.000

表3 CR组与PR组应变比值的组内比较

图1 61岁CR患者,宫颈癌ⅡB期注:A,治疗前,应变比值为4.16;B,治疗后1周,应变比值为3.02;C,治疗后1周,应变比值2.71;D,治疗结束后,应变比值为1.39

图2 55岁PR患者,宫颈癌ⅡA期注:A,治疗前,应变比值为4.15;B,治疗后1周,应变比值为3.54);C,治疗后1周,应变比值为3.06;D,治疗结束后,应变比值为2.72

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有效动态监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应变比值的变化情况,在早期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①样本量不够大,随访时间较短,对于长期疗效及复发情况不能进行评价;②疗效评价依靠MRI,缺乏病理金标准。

猜你喜欢
放化疗比值硬度
硬度测量法测定20号钢球化等级的实验
终轧温度对F460海工钢组织及硬度影响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
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和EGFR-TKI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超声波光整强化40Cr表层显微硬度研究
双电机比值联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