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路径

2021-01-27 18:42李燚鑫
求知导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开展策略初中语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教育部门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需要指定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和探究,使其运用各学科知识得出结论,并通过小组合作和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0-0014-03

作者简介:李燚鑫(1976.4—),女,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文科名教师培养对象,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深圳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引 言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是十分重要的学科,有着很长的历史。许多教育学家对这门学科提出了具有指导价值的教学观点。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机械化,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调动各学科知识得出结论,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项目化学习要素

第一,基于标准。教师通过关联核心概念、学科内容及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與掌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二,素养导向。教师要将知识教学转变为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感教学和“三观”培养相融合的综合教学。

第三,问题驱动。教师要构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其通过关注和思考问题,确立项目。

第四,真实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的条件和资源,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第五,学以致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各学科知识来解决相应问题,让学生通过作品或者直接语言表达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

第六,表现评价。教师要结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二、在初中语文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进行学习探究,使学生建立并完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1]。

项目化学习能够加强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研究语文知识。和单一的教授学生学科知识不同,项目化学习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可以让学生跨学科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项目化学习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对语文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塑。教师在课堂中变成了引领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语文知识。在开展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能够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思维模式。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展开更高效的交流讨论,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

三、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目前的困境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开展项目化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导致难以摆脱当下的教学困境。

第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开展项目化学习,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然后根据每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课程目标、学习阶段等,明确学习目标及研究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学习小组,分析、整理教材内容和搜集的资料,进而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未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及相关概念,也未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二,单元学习规划不合理。在开展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语文教材重塑单元内容,并且根据不同项目的主题融合不同单元的知识与课文,让学生能够分析、研究、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着对单元学习规划不合理的问题,难以指导学生用合适的单元内容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导致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与探索结果不理想。

第三,未规范学习过程。在开展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只有规范学习过程,才可以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根据项目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展开探究。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了解项目目标,无法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很难获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四、初中语文教材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突破

(一)项目化学习中学习的开发和重组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方法,学生从被动吸收语文知识变成主动学习语文知识。这就对语文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需要精简教学内容,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在开发和重组项目化学习的流程时,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构建生动形象的情景,提出驱动性项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互动;第二,开设符合学生认知与课本内容的主题活动;第三,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的应用活动,并为前三名学生设置相应的奖励,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应用活动。

例如,在进行《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认识生词和生字、了解文本、熟读语句、分析文中情感、背诵重要片段等。但是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创新教学方式。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壶口瀑布相关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第二,教师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比如,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是在雨季第一次到壶口去看瀑布,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文章具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然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答问题。第三,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如通过多媒体展示《黄山记》《读三峡》等课文,让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分析作者在选材、语言及构思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四,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总结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想自己熟悉或游览过的景观,写游记散文,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

(二)规范项目化学习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规范。第一,学习项目的确立。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和学习任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项目讨论。第二,学习计划的制订。这个环节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自由选择项目中的任务,然后进行任务分配,让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事情可以做,并在分配完后确定项目探讨的学习计划。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第三,实践活动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利用互联网搜集和项目相关的信息,并选择和处理信息。第四,评价和展示。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展多样化的评价,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学习演讲词、写演讲稿、办演讲比赛。教师在讲解完本单元的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对“研究演讲稿的写法”这一项目进行学习,先让学生根据此项目自由建立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及活动探究方法。在小组完成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项目成果展示,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学生能够交流学习心得。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最后一次演讲》来学习编写演讲词,总结演讲稿的写作格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对自己的演讲稿进一步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研究可以发现,演讲稿包括以下内容:(1)敬语,如“亲爱的教师和同学们,大家早上好”;(2)姓名和开篇点题,如“我的名字是某某某,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3)利用寓言故事或者时事新闻做导入,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说明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之后将其与演讲主题结合起来;(4)结尾处要紧扣演讲主题,总结全文,做出和主题相符合的提倡和呼吁,并“谢谢大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这种良性的竞争不仅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够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能使学生在演讲比赛中锻炼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项目化学习中落实跨学科学习

在项目化学习中,跨学科学习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因而教师需要根据探究项目的主题,加入多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及实地调研的方法对项目展开探究,进而更准确地分析和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落实跨学科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外书籍阅读能力,以及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进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教学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认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及重要性,并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目标,构建“物候学促进农业生产”的探究项目,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历史知识、生物知识等,并根据自身的探究结果写出学习报告。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二十四节气和农业谚语,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黄淮地区的气候适合农业生产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在项目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构建读写结合的项目,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展开写作,对自然现象进行描写,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展示探究结果。

五、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影响及反思

(一)影响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紧跟时代的发展。项目化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识与理解。因為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将问题考虑和分析得更全面,而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渠道来搜集学习资源,他们只有进行合作,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资料信息整合起来。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导致其不能有效锻炼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丰富的语文知识,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反思

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及设备,语文教师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落实项目化学习,也很难达到较好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资源和设备比较落后的地区,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挖掘本土资源来开展项目化学习。特别是在学习古诗文时,由于很多古诗文与景物描写有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景色之美,借此来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归园田居》这首诗中有对草、豆苗、锄头、露水等事物的描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这些事物,使学生对古诗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深刻的感受,从而在真实情境中有效开展项目化学习,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在项目探究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根据问题利用互联网或者书籍搜集资料,并没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开展一些简单的探究项目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内容和项目主题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资料查询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教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以上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实施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分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明确项目化教学的作用,明确项目教学目标,通过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在项目探究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王宁.项目化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转型[J].语文通讯,2018,1017(33):51-52.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开展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