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艺术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

2021-01-28 08:02林照华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职院黄梅戏剧目

林照华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安庆 24605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同时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1]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黄梅戏职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学院根据艺术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充分挖掘和运用各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尤其在剧目课程教学上,三全育人初步取得成效。

一、坚持理想信念教育

2014年,黄梅戏职院创作的黄梅戏小戏《骄杨》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并作为戏曲表演(黄梅戏)专业剧目课程教学内容搬上舞台。2015年,黄梅戏小戏《骄杨》又再次扩充,改为大型黄梅戏《骄杨》(又名《忠魂曲》),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2015年10月1日,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第五场剧目评论会举行,现场9位专家对《骄杨》展演剧目进行了点评,认为该剧目“以杨开慧生命最后22天狱中斗争的事迹反映时代,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塑造鲜明,唱段可圈可点”。

黄梅戏《骄杨》重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呼唤信仰的回归,以新的视角和表现形式,重塑真实的高尚共产党人杨开慧形象。杨开慧作为一个女知识分子,一个革命家的家属,为了丈夫的争取劳动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成功,甘愿抛弃自己的爱情、抛弃自己的骨肉,牺牲自己的生命。剧目通过揭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坚定与迷茫,由小我到大我的蜕变,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以宗教般的虔诚,展现出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和青少年在主流价值观上的淡薄和缺失,更让高校感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塑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性,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中国梦”的实现。黄梅戏《骄杨》师生同台,教演相长,学演相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黄梅戏表演专业师生通过角色的扮演,通过反复的排练、彩排与演出,其他专业师生到剧场多次观看,他们从思想上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加坚定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黄梅戏《骄杨》的演出引导着广大师生爱党、爱国,让他们了解国情党情,增强了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创话剧《梦想在路上》,由黄梅戏职院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编创,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师同台演出,2014年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原创话剧”大赛,荣获一等奖。该剧是根据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鲍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全国大学生创业典型邢翠翠先进事迹改编的,讲述了当代大学生林佳美毕业后放弃了优越的上海白领工作,用创业帮扶的方式精准扶贫,并带动合作社社员共同致富的故事。

该剧生动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人公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和社会青年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啊,映山红》是黄梅戏职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以剧促教”教学提升项目,2019年10月参加安徽省第八届大学生自创话剧展演大赛。此话剧讲述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大别山。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逃亡的地主恶霸盘龙乘机杀回,实施报复,杀害了团长和桂嫂的儿子木根等人。桂嫂悲痛欲绝在路途上巧遇军医映雪,并救下了她和她腹中的孩子。桂嫂一心想为牺牲的儿子报仇,当她得知盘龙竟是映雪的父亲时,桂嫂几乎崩溃,一边是杀子仇人的后代,一边同是红军的后代,此时的她产生了强烈的思想斗争。后期当白匪司令盘龙将她和映雪包围在山上时,桂嫂为红军后代的得以延续,母性情怀战胜了个人复仇的心理。毅然决然穿上军装并掩护映雪和孩子逃离,最终英勇就义。当代,红军后代——映雪的曾孙吴总带着大学生通过“扶贫帮困、返乡创业”活动来到了曾经的大别山,并给大学生们讲述了这段发生在祖辈身上的红军故事,从而坚定了大学生们艰苦创业的意志和永不言弃的信念。

这是一部关于红色主题的剧本创作,是一部历史正剧,通篇用叙述式的手法来讲述在1934年所发生的革命事件。表达了共产党能克服艰难波折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的精神面貌,一代接一代的革命斗志,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剧本通过对事件的描述,故事节奏的跌宕起伏,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映射出人性的朴实与善良,对生命延续的信仰与执着。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有着很大的哲学意义。

剧中的主要人物桂嫂,是一位刚强、倔强却又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当自己仅有16岁的儿子被盘龙杀害之后,目无旁人破口大骂,势单力薄,却依然凭着微薄的一己之力刺杀盘龙拼了命为儿子报仇,在当时也是非常勇敢果断的。埋葬儿子的途中碰到孕妇映雪,本性善良的她救下了她们母女,为了让孩子喝上奶,被毒蛇咬到手指,宁愿剁掉也要坚持带回石鸡,说明桂嫂是一名非常有胆识的女人。后来得知映雪母女是仇人盘龙的子孙,几次想要把孩子摔死为自己的儿子报仇,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善良,爱憎分明,不忍心,没有下手。最后在敌人就快要发现她们的时候,义无反顾地脱下自己的外套与映雪互换身份,用自己的生命交换映雪母女的生命,这种无私,大爱就是人性里最伟大的。

映雪、根娃儿都是新一代共产党的代表,对共产党的信仰和追逐,对红色精神的体现与传承,对革命信仰的忠贞不渝,代表着中国新生代年轻人对祖国的热爱。在桂嫂几次对共产党产生怀疑甚至要放弃的时候,她都坚持不懈的劝导桂嫂,要坚持到底,坚信共产党,不惜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分道扬镳,势不两立。在洞窖里,忍痛舍弃自己的儿子誓死追随共产党,为人民,为国家,牺牲自己。根娃儿更是,才16岁,人生还没又走到四分之一的孩子,为了党为了国家也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四、剧目课程思政的启示

1.领导重视是前提

无论是黄梅戏《骄杨》、话剧《啊,映山红》,还是原创话剧《梦想在路上》,从根本上说,这些剧目的创排展演都与学校领导重视息息相关。黄梅戏职院通过不断的探索,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关于学院文艺创作费用的暂行规定》,每年创排一个小型剧目,每三年创排一个大型剧目,每个小型剧目提供3万-5万元资金资助,每个大型剧目提供20万元以上资金资助。这也为剧目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有了制度和资金上的保障。

2.教师创排是关键

黄梅戏职院教师政治觉悟高,无论是文化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积极参加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剧目编排,全程参加剧目的创作、排练、彩排与演出,这为剧目课程思政的得以实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黄梅戏职院教师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无论是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还是舞台后勤工作人员,只要一声令下,所有人员立马各就各位,剧目的成功演出甚至获奖也就水到渠成。

3.学生教育是目的

学生通过参加剧目课程的学习,切身体会到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体会到剧中人物的高尚情操,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大爱情怀;学生通过参加剧目的彩排演出,深刻领悟到剧中人物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领悟到剧中人物爱国敬业的精神,领悟到剧中人物对革命信仰的忠贞不渝。通过剧目课程教学,学生已深深受到剧中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从一定程度来看,剧目课程教学已经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这也是艺术院校课程思政的创新性转化。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3]黄梅戏职院如何在前期剧目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广泛动员,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所有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艺术职业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职院黄梅戏剧目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舞台剧目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优秀剧目进校园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
试论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